zhangjin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jindong

博文

量子贝叶斯模型看公司的生存演化(之一)

已有 1722 次阅读 2019-4-29 09:3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量子贝叶斯模型看公司的生存演化(之一)

——公司的不确定性与量子贝叶斯模型

    

公司的性质——不确定性

 

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说的公司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做什么”的问题,就是企业家要预测市场顾客的需求,判断公司生产什么产品。这是因为到了现代工商业社会后,整个族群的生产是按照专业分工合作生产整个族群的产品,相对农业社会自足自给的家庭生产,公司的产品生产是为了市场。产品生产不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欲望,而是预测市场顾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才开展生产。生产者承担起预测消费者的职责,由于人的认知的局限性,出现了企业家预测市场顾客需要什么产品的不确定性问题。

对企业家来说,他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问题是决定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最大的不确定性是选择那个公司的股票?对天使投资人来说,最大的不确定性是选择那个创业公司进行投资押注?对于漂流到荒岛的鲁滨逊,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每天都要面临着在不同事情上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确保当日个人时间或劳动资源的价值最大化?这些不确定性背后的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考虑如何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其价值最大的位置。——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量子贝叶斯模型与公司的不确定性

 

本世纪初,有三位学者(美国的凯夫斯、富克斯、及英国的沙克)发表了一篇题为《作为贝叶斯概率的量子概率》的短论文,探索一种量子力学的新诠释。三人都是经验丰富的量子信息理论专家,他们将量子理论与贝叶斯派的概率观点结合起来,建立了“量子贝叶斯模型”(Quantum Bayesianism),或简称为“量贝模型”(QBism)。...本文的重心:概率之本质及其来源的问题,对于概率的“主观客观”性,通常有两种极端的解释:频率派和贝叶斯派。频率派强调概率的客观性,一般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之极限来描述概率;贝叶斯派则将对不确定性的主观置信度作为概率的一种解释,并认为:根据新的信息,可以通过贝叶斯公式不断地导出或者更新现有的置信度。【《拿什么拯救你量子力学—浅谈量子贝叶斯》.张天蓉科学网博客】

贝耶尔在《概率的烦恼——量子贝叶斯拯救薛定谔的猫》中通俗的阐述了量子贝叶斯理论。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执行董事:Steven Li在《亲测一下,贝叶斯理论投资应用学会了吗?》的讲课中,根据贝耶尔的《概率的烦恼》探讨贝叶斯理论和主观概率在金融学中的应用。他举例说明了如何利用贝叶斯主观概率模型分析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中的波动,并指出金融市场正是在这种贝叶斯信息更新机制的作用下周而复始的运转,这一点与量子物理的机制在表面上看是完全不同的,但却有一定的关联和相似性。

   本文关心的是,既然公司股票的波动的不确定性可以用量子贝叶斯概率模型刻画,并且金融市场的运转与量子物理的机制有一定关联和相似性,难道说公司的生存演化,或者说公司的运行规律不可以用量子理论模型描述吗?而不仅仅是借助量子贝叶斯模型描述股票市场。

本文就是尝试以量子贝叶斯模型探索公司生存的演化规律。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结论

    

    公司的前世今生——以中华族群的生存演化为基础,看公司的演化历程,看公司在族群生存中的位置和功能,看公司的特点。

公司是族群生存的基本劳动单位,是族群整个生存的各种功能的承担者。因而为了研究公司的性质,我们把公司放在整个族群的生存中研究,站在族群生存全局的高度俯视公司的位置,从族群整体的生存理解公司个体的兴衰——“人为状态”的聚落看作“公司”的集合,看作充满自由振动“粒子”(公司)的物理系统,借助统计力学研究物理系统粒子运动规律的思路研究公司的运动规律。

以《几何模型看中华族群的生存演化》揭示的族群生存运行规律为基础,通过把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把空间划分为子空间,在子系统或子空间中研究行业或公司个体的运行规律,得出了行业和公司的物质运行规律可分别用量子概率和量子贝叶斯概率模型描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2302-1176102.html

上一篇:中华族群生存的社会法则与自然法则(之一)
下一篇:量子贝叶斯模型看公司的生存演化(之二)
收藏 IP: 112.86.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