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prjiany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iprjianyu

博文

做学问的三种途径 精选

已有 10283 次阅读 2019-4-28 00:2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做学问,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向人多处行。特别适合于初做学问。这时候,尚不清楚学问的根柢,需要导师的指导,更需要同行的砥砺,朋友的切磋,以便清楚所做问题的来源去处。同一个问题,研究的人多,研究成果也会多,会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供人参考,容易做到前有车,后有辙。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人,可以看书。问题解决了,评价的人多,也容易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好评。


第二种选择,向人少处行。对一问题足够深入之后,也会逐渐扩大研究范围至一个领域。当对一个领域逐渐熟悉,分得清冷门热门之后,也可以去选择偏门冷门进行研究。这时候,世上的小同行极少。有问题,难找到人交流,也不容易查到参考文献。常常四顾无人,孤独感强。但是,还是有人同行,有参考路径。有了研究成果,总会有人评价,虽然人可能不多。


第三种选择,向无人处行。在足够大的领域有了充分的研究经验之后,知道哪些地方从来没人去过。没有路径,目极之处,或是荆棘,或是沼泽,或是悬崖。这时,需要开一条新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纵使路建好,由于终点甚至更人迹罕至,跟着走的人极少,甚至成为一条费了大力气却没有行人的断头路。即使有成果,如幽谷野花,无人评价,无人理睬。即使有人理睬,可能是踩踏,有人评价,可能是恶评。


三种选择都可以有很好的研究成果。第一种选择,最常见的成果是改进型的成果,并联型的成果也不少,集成性的成果也属于此列。第二种选择,并联型的成果最多,串联型的成果也有一些。第三种选择,串联型的成果最多,并联型的也有,但集成性的成果就很少见了。


以数论来说吧。陈景润的工作属于第一种选择,属于改进型成果的极致。张益唐的工作属于第二种选择,属于串联型成果。后来对张益唐工作的改进属于改进型成果。黎曼猜想属于第三种选择。


对个人而言,三种选择,风险差别极大,收益差别也极大。就风险而言,第一种选择风险最低,最不容易失败,最容易成功。第二种选择次之,第三种选择风险最高,最容易失败,最难成功。就收益而言,第一种选择收益最大,第二种选择次之,第三种选择收益最低。


第一种选择一旦成功,最易为人接受,其改进越好,评价越高。第三种选择即使成功,也不一定有收益,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比如康托发明集合论,当时的评论使康托进了疯人院。而无理数的发现,直接导致了发现者的死亡。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发现问题的人。古今中外,这似乎都不是新鲜事。


就社会而言,三种选择都需要。对于处于变革时代的社会,第三种选择尤其重要。要求个人承担第三种选择的风险,在缺乏保障的条件下,并不现实。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从事第一种选择的研究最合乎理性,所谓著书都为稻粱谋嘛,毕竟每个人都要生存。


怎么解决社会选择和个人选择的冲突呢?国外终身教授的职位设置是一种经过历史考验的解决方法。设置终身教授的目的,是鼓励从事第三种选择的研究。从过去历史来看,这种制度大体上是成功的。期望未来有真正的终身教授制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8357-1175877.html

上一篇:世上、心上和纸上
下一篇:SCI影响因子与论文的原创性
收藏 IP: 223.104.96.*| 热度|

46 马志超 鲁学星 陈德旺 胡新露 李毅伟 武夷山 张延良 罗汉江 郑永军 强涛 郭景涛 李剑超 马德义 刘锋 孟佳 王卫 程少堂 王从彦 张波 李士成 吴斌 曹俊兴 郭新磊 郭奕棣 文克玲 韦玉程 黄永义 刘山亮 李陶 李东风 欧宗瑛 李曙 李庆祥 杨远源 季丹 孙颉 吴晔 梁微红 杨冬 董铭涛 汪晓军 段含明 chenhuansheng liyou1983 zjzhaokeqin Hyq1893685379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