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JINGYI201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JINGYI2018

博文

论“经络”的物理存在(9)-小结篇

已有 2111 次阅读 2018-6-2 12:35 |个人分类:中医理论基本问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任何一本小说或文艺作品成功与否在创作角度上看就是主角人物能否“立的住”、“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有气有血”的问题。将人体内五(六)脏六腑统筹在一起的多层“结缔组织”对应的器官组织的分界面通道就是“经和络”的物理基质。可以暂时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经膜”,也就是说人体脏腑、各个组织之间的表里沟通的通道的就是由它提供的。“脉”是血管,传送富含“营养精微”物质的血液,那么“经膜”上最主要完成的功能就是“营养精微物质”经水在各个层次最后传递、交换、氧化和能量的释放,也就是“氧化释能”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中医治病不到万不得已不动刀,因为一旦动刀必伤及“经膜”,伤及哪一脏对应的“经膜”,就有可能伤及那一脏的相关功能,而一旦哪一脏真正受到伤害,“病邪”必然按照“五行”互传的方式“五脏传遍”。而一旦传到“心、肺”,呼吸无法继续,营养物质氧化释能无法继续保持,“气”就绝了,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但是西医无此概念,所以这种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大量“经膜”被作为概念和功能明确的基本可以忽略的“结缔组织”筋膜,或被挑断于手术刀下,或被丢弃于生物垃圾桶内,即便是非常小心地避开神经和血管。

 

古人没有“电”和“电脉冲”的概念,所以用了“神”这个字。

古人没有“能量”的概念,但是能感知它的存在,所以用了“气”这个字。

古人不知道“营养精微物质”是如何转换成化学能量并且在人体内实现可控释放的科学原理,但是感知到了它的整个转换的过程,所以创造了“化气”这个词。

但是古人知道“人活一口气”,“气为阳,为血之帅”,它主人的生死,散布在全身各处、每一个人体组织的精细、微妙之处。所以古人认为“保住气、正气、阳气、宗气、各脏腑之内和之间的精气”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头等大事。而所有的气又都来自于人获取外界营养的能力,简称“胃气”。所以才有“有胃气(者)则生,无胃气(者)则死”的名言。

在中国古人先贤面前,任何一种治病的方法和药物,如果最终不能使病家保住“胃气”或者说“胃口”,就意味着肌体“阳气即能量”的最终耗散,最后就只能导致一个结果:死亡。

所以任何医学成就,不论它有多么动人的疗效理论说辞、多么光鲜神秘的药品外表包装、多么强大的机电一体化检测设备,如果病人在治疗之下最终的结果是“恶心、呕吐、没了胃口”,那么在中华传统医学“阴平阳秘、治病救人”的终极标准面前,只能是“不及格”、“下下医”!

 

最后再仔细考虑一下能否更加准确地定义“经络”的物质基础呢?我在前文临时用了“经膜”一词。简略地说,它就是现代医学解剖看到的各种结缔组织、筋膜的集合体。现代医学没有也无法考虑其上能量代谢和传导、释放的宏观表现,因为一旦动刀,能量传递的通道就被“割断”了,所以没有了能量,即便是高技术伺候的“多层CT”或“核磁共振”,得到的也是一叠如“麻糖切片”般人体器官的断层扫描图像的照片,但是仍然是“静态”的,没有了中医心中灵动的“气”的概念。

我一直认为古人先贤一定是深刻理解了“经膜”的功能和实体本质,那么他们会不会有一个专用的词汇来表达“经膜”的外延与内涵呢?看完了《黄帝内经》我明白了,其实那个词“得来全不费工夫”,古人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它就是“三焦”。因此最后我用“焦”字对全文进行最后的总结。

“焦”字代表了物质氧化燃烧释放能量之后的颜色,当然也包含了燃烧氧化释能的过程,物质燃烧后绝大部分都表现为黑色,俗话说就是“烧糊了”、“烧焦了”。因此在《黄帝内经》里实际古人早就定义了这个“三焦膜”的概念,比我在前文中借用的“经膜”的概念要完美、准确得多。

从狭义上看,“三焦”为独创的“腑”,包含了腹腔上、中、下三个部分,其中的三焦隔膜将五脏六腑隔绝、固定在各自最佳位置,同时又是联系五脏运行的通道。广义上则是分布于全身各处的经膜结缔组织各个级别层次,它们扩展至最底层约六十万亿个机体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反应、释放能量的场所,是“营养精微物质”通过氧化反应释放能量,推动能量在人体内按照“阴阳”、“五行”轮转的“道场”。

因此我明白了,“经络”的物理实质是所有宏观结缔组织膜结构和微观细胞膜结构的集合,它的最重要和深层次的功能就是通过氧化反应释放能量,实现人体内各种级别的可控氧化“燃烧“的过程,实现能量代谢的平衡。它不只是有人认为和翻译的“三个燃烧的锅炉或反应器”。而是古人以“三”代“多”、代“所有”,泛指全身各处,乃至每一个细胞内部线粒体内三磷酸腺苷ATP氧化释能的过程。这个反应的场所也就是遍及全身的“三焦膜”。

西医没有这个概念,就意味着它无法考虑或者说没有热情考虑能量在结缔组织“三焦膜”上的能量代谢问题,因为用于解剖的死人、组织和残片,其上之所有细胞的能量代谢都停止了。所以在西医眼中,结缔组织的代表“三焦膜”就只能起到各个脏腑器官支撑定位的作用,而中医最为关注的与人类外在疾病、内在思想和情志问题密切相关的能量问题在“经膜或筋膜”这个层次上就与以机械唯物论为指导思想的西医现代医学无关了。这就是为什么,你去看西医,他总让你拿一叠单子先去化验和照片,没有也无法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而去看中医则是要“望、闻、问、切”,因为只有这种方法才能获得一个“活人”最真实的动态信息,做出尽量准确的判断。

总而言之,现代医学虽然可以用各种现代科学仪器作为辅助诊疗手段,但是最后用于分析的基础仍然是“固定的、片面的、静止的”的数字或图像。所以只能在“器”这个层次发挥作用。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4912-1117006.html

上一篇:论“经络”的物理存在(8)-小结篇
下一篇:论“经络”的物理存在(10)-总结篇
收藏 IP: 76.71.137.*| 热度|

1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