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会评审若干情况介绍 精选

已有 53067 次阅读 2017-4-17 14:3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思龙(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栏目主持人马臻,电子信箱:zhenma@fudan.edu.cn


   2014 年,我作为评审专家,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项目的会评。以下是有关会评的一些基本情况,供科研界同行们参考。

   1)分组情况:每个科学处分成若干个小组,取决于申请书的数量和预先分配的名额,每个小组约16 名专家,负责大约十几个领域,个别热的领域可能有两名专家分别负责。

   解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网络评审是分成领域进行评审的,同一领域的基金申请书分成若干组,每个组送给相同的一批专家进行审稿。在最后上会评审阶段,也是在同领域内部竞争,不同领域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竞争。这对于非常热闹的领域来说,竞争就非常激烈,对于某些不大热闹的领域来说,竞争就没有那么激烈。因此,选题和相应的领域非常重要。如果要提高命中率,选一个竞争不太激烈的领域很重要。

   2)上会评审资格:所有的项目根据网络评审意见自动分级,根据每一个项目的评审意见,赋予ABCD 的评审结果对应的分值,也赋予“资助”和“不资助”相应的分值,比如,优先资助4 分,资助3 分,不予资助-3 分,最后按照公式自动计算每一个项目的得分。申请书的网络评审意见至少为3 份,最多4 份。大体上,排名前12%的为A 类项目,12%35%的为B 类项目,其他为C 类项目。原则上,A 类项目为必须资助,除非有特殊情况,后面介绍。B 类项目大约有一半多一点的项目可以资助,C 类项目不参与会评,自动不予资助。项目分级和是否上会讨论,由计算机自动给出,并没有人为干预。会评的重点就是决定哪些A 类项目有异常,哪些B 类项目应该得到资助。

   解读:是否上会完全取决于网络评审的好坏,一般情况下,不上会的项目评审意见绝大多数是3 个不予资助,如果一个项目有3 位专家判为不予资助,基本上问题较多。个别项目的网络评审意见为C 类,但是如果有两名知名学者独立提出复议,也可以进入会评,这种项目称为非共识项目,我们评审组没有遇到非共识项目。

   3)会评流程:会评按照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地区项目顺序进行,每一个类别都会按照领域,指定每一位专家负责一个领域,称为主审专家。主审专家拿到项目申请书和网络评审意见,先进行申请书和网评意见的阅读和思考。这些工作都是会议之外的时间加班完成的。接着,每一个主审专家就主审的所有项目进行排队,给项目一个顺序,并根据自己分配的名额决定哪些项目可以资助,哪些项目不能资助,哪些作为备选项目。

   解读:从这个评审流程看,似乎主审专家的权力很大,但其实,主审专家的权力和责任是同等的。根据网评结果,项目意见已经有了自然的一个顺序,主审专家一般不轻易改变网评的顺序,如果调整顺序,需要进行非常详细的说明,并且要说服其他专家认可这种调整。每个与会专家将其他主审专家的推荐意见记录下来,作为最后全体投票的参考。根据整体网评结果来看,网评结果具有很好的指标意义,基本上,网评结果好的申请书总体比网评较差的申请书质量好,B类中排名靠后的申请书命中率比较低。

   会评能够改变顺序的机会并不大,除非排在前面的申请书出现了下面几种情况被拿下:

   (1)个别创新点为重复,尤其是有些意见明确指出了可能与申请书创新点重复的文献。

   2)申请人在某些可疑的杂志上刊登论文,被网评意见指出。有些杂志审稿不严,甚至没有像样的审稿,专家没有时间去看申请人的论文的内容,只能由对杂志不严肃的怀疑而怀疑申请人。个别A 类项目也因为类似的原因不予资助。在此建议朋友们投稿时候尽量选择有共识的杂志,不要投机取巧,发表在一些看似容易,其实是毒药的杂志上。

   3)有些创新点被指出不可行,并给出明确意见。我们能够看到一些非常专业而具体的意见,有的明确指出了技术路线的不可行,只要出现这样的很硬的负面意见,该项目即便打分较高,也可能不予资助。

   4)争议比较大,多数网评意见给的负面意见非常具体而详细。有些网评意见尽管也给予资助,有了上会资格,但是给予资助的意见如果也有很多详细具体的负面意见,并且多数网评意见负面意见集中而具体,这样的项目也可能得不到资助。

   5)部分内容缺失,如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等缺失情况严重。很多基金申请人的基础较好,课题也是比较热门的课题,但是申请书撰写不够严谨,缺少其中必要的部分,尤其是技术路线不详细,可行性论证不扎实,这些都算是申请书的硬伤。

   4)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是基金委的面子工程,从过程、形式到结果都基本保证了公平。有些申请的朋友认为这里面比较黑暗,这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暗示。如果基金没有得到资助,总是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有新意的项目得不到资助,这也有可能,因为过于独特的思路,一般不大容易获得共识性的支持。而很差的项目也瞒不过4~5 位专家的眼睛。说得学术一点,基金委的项目评审过程就是个带通滤波器。处于中偏高的项目容易命中,两端都不大可能。

   个人以为,有没有得到资助,最大的原因还是申请人本人,不管是自身的实力,申请书撰写的质量,这些才是是否能够得到资助的本质原因。其他因素作为自我安慰可以讨论,但是于事无补。与其抱怨网络评审专家的质量,不如思考自己的申请书和科研该如何提高更有效果。

   (责任编辑 李娜)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909-1049438.html

上一篇:杜兰,打造“智能化”大国重器
下一篇:新发现质疑彗星说地球水源之谜或更加扑朔迷离
收藏 IP: 219.142.112.*| 热度|

36 武夷山 鲍海飞 李伟钢 陈智文 张海权 闫争亮 孙瑜隆 徐长庆 林怀俊 文克玲 蔡宁 施树明 李曙 周兵兵 张健 牛登科 高建国 黄育和 康安明 李帮建 彭真明 王启云 刘军胜 张骥 曹俊兴 毛天旭 李久煊 李建国 马臻 何金华 吴仁智 sqcrft xlsd zjzhaokeqin ericmapes h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9 0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