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guoqin

博文

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商榷——以林业有害生物为例

已有 3456 次阅读 2019-8-16 21:15 |个人分类:生物灾害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商榷

——以林业有害生物为例

张国庆

 

特别说明:本人学识浅薄,本文仅为个人陋见,敬请大家批评。

 

摘要:分析了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寄主重要性评价指标(寄主经济重要性评价指标、寄主生态重要性评价指标、寄主种植难度评价指标)、有害生物评价指标(分布系数、传播能力评价指标、繁殖能力评价指标、危害性评价指标、寄生能力评价指标)进行了数量化定义,并按照各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数据合成方法。最后,定义了“林业有害生物受害标准”和人患病率(0.1)、牲畜患病率(0.5)、被侵户比率(1作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1681—2006)的补充,还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危险性有害生物、一般有害生物进行了数量化定义,提出了三者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林业;管理


点击下载原文:

03 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商榷.pdf

 

 

1.生物灾害风险分析概述

1.1有害生物

生物灾害的灾害源是有害生物,有害生物(Pests)是指能对人类的利益造成损害的生物,或者应该说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危害的生物。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FAO/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IPPC2002年版的《国际植物卫生措施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Phytosanitry MeasureISPM)第5号出版物:植物卫生术语表》(ISPM pub.No.5)的定义,有害生物是指任何对植物及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实际上,有害生物,除了对植物及其制品造成危害外,还会对动物乃至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生物灾害中灾害源,指的就是这一类。其实,生物的有害性是相对,不是绝对的。例如,苍蝇传播疾病,对人类来说,是有害生物。然而,在整个生态链中,苍蝇又是不可或缺的,它担负着分解尸体与粪便重任,是自然界重要的分解者之一,此外,苍蝇还是重要的资源性昆虫,蝇蛆富含蛋白质,可利用蝇蛆提取蛋白质,作为食品、化工、饲料等工业原料。

1.2生物灾害风险管理

在灾害学中,风险是指承灾体遇到危险、遭受伤害或损失的概率。同样地,对生物灾害来说,生物灾害风险就是生物灾害将要发生的概率,也即有害生物对寄主产生危害的可能性。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采取风险控制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从管理学角度看,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是风险决策的过程,其中的关键就是风险分析,风险分析为风险决策提供依据。

生物灾害风险管理就是根据生物灾害致灾因子风险分析、寄主易损性评价、灾情损失评估等分析,确定是否保护、保护到何种程度、如何采取科学措施,来降低生物灾害风险,预防生物灾害发生,或者减少生物灾害损失,并尽快恢复寄主的健康。

1.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称PRA,也有人称作有害生物风险评估”Pest Risk Assessment),一般指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对有关众多的有害生物,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以确定其风险性程度,并减少其传入风险的决策过程,它包括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和有害生物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植物保护公约2002年版的《国际植物卫生措施标准》第5号出版物(ISPM Pub.No.5):《植物卫生术语表》中,对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定义是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和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确定对它们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北美植物保护组织(1994)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定义为:对有害生物一旦传入某一尚未发生的地区或某一时期内才有发生的地区内传播所可能引发的危险性灾害进行判断的系统评估过程”。尽管不同学者或组织对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有不同的解释,但其涵义都是指对某种生物在某一区域内,对农林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综合评价,及其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决策过程,是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复杂系统工程,其分析评估过程必须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动态性和可行性原则。

2.当前我国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述评

2.1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估方法简述

1994年,蒋青等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在充分研究了影响有害生物的各个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把那些最重要的相对固定的、易于评价的、相对独立的因素列出,结合检疫工作实际情况,广泛听取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建立了一个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各指标的评判标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计算有害生物风险值(R)。该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运用了层次分析法,通过向专家调查的方式建立的指标体系,且根据检疫实际情况,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针对各指标分别采用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最大值等进行累加,这也摆脱了以前针对打分往往只是简单累加的方法,较之以前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具体内容详见文末参考文献。

2.2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风险主要评价方法概述

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基本上是沿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只是在具体指标赋分和最终数据合成时有所差异。

方法1:《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LY/T 2588-2016)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包括有害生物分布区域内分布情况(P1),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P2),潜在的危害性(P3),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或受害对象的重要性(P4),以及危险性管理难度(P5),准则层数据(P1P5)计算分别采用直接赋值、几何平均、加权求和、取最大值、算术平均方法计算,然后采用几何平均法,将准则层数据(P1P5)几何平均后即得到风险综合评估值。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也是采用这一方法。

方法2:《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第10章)中将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描述为“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其评判标准采用百分制,其中林业有害生物分布情况赋分为5分,发生情况赋分为5分,潜在危险性赋分为15分,危害程度赋分为15分,造成经济及社会影响赋分为15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赋分为5分,寄主种类赋分为5分,寄主面积分布赋分为5分,寄主经济价值赋分为15分,防治难度赋分为15分,最终数据合成采用加和方法。根据第二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数据,对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评估,位于评估结果前30名林业有害生物如表1所示。

 

第二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前30名)

序号

有害生物名称

总分

备注

1

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

96

外来

2

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Drury

93

外来

3

光肩星天牛

(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89

本土

4

松突圆蚧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87

外来

5

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87

外来

6

杨树干部病害

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ribisTode)、腐烂病菌Valsa sordida Nits.

86

本土

7

椰心叶甲

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

83

外来

8

林业害鼠

鼠平鼠、田鼠、姬鼠、沙鼠、鼢鼠等

79

本土

9

锈色棕榈象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er

75

外来

10

松疱锈病

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er ex Rabenhorst

75

外来

11

双钩异翅长蠹

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Waterhouse

72

外来

12

冠瘿病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 Towns.

72

本土

13

蔗扁蛾

Opogona sacchariBojer

72

外来

14

杨树花叶病毒

Poplar mosaic VirusPMV

71

外来

15

刺桐姬小蜂

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

71

外来

16

杨干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e

71

本土

17

青杨脊虎天牛

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

71

本土

18

枣大球蚧

Eulecanium giganteaShinji

70

本土

19

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

70

外来

20

苹果蠹蛾

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e.

70

外来

21

猕猴桃溃疡病

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 Takikawa et al.

70

本土

22

松毛虫属种类

Dendrolimus spp.

69

本土

23

松切梢小蠹类

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松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 Hartig

68

本土

24

青杨天牛

Saperda populneaL.

68

本土

25

齿小蠹类

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

68

本土

26

落叶松枯梢病

Guignardia laricinaSawada

67

外来

27

栗山天牛

Mallambyx raddei Blessig

67

本土

28

白杨透翅蛾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

66

本土

29

萧氏松茎象

Hylobitelus xiaoi Zhang

66

本土

30

紫茎泽兰

飞机草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Eupatorium odoratum L.

66

外来

 

方法3:《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性评价》(李娟,常国彬,曲涛,崔永三,闫峻,宋玉双,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性评价[J],中国森林病虫,2019384):11-17)中采用的方法,主要继承于方法2,结合方法1,对方法2做了调整。该方法将发生情况赋分为20分,危害情况赋分为30分,寄主情况赋分为20分,管理难度赋分为30分,并对方法2中的评判标准做了调整,总分为100分,最终数据合成也是采用加和的方法。对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数据(281种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分析,总分值前30名的有害生物如表2所示。

 

2    281种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值(前30名)

序号

有害生物

P

1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 Steiner et   Burher) Nickle

 96

2

杨干象Cryptorhynchus lapathi ( Linnaeus)

 88

3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 Blessig et   Solsky)

 88

4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ulsky)

 86

5

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

 83

6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 Linnaeus)

 83

7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 Hope)

 82

8

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 Linnaeus)

 82

9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 Linnaeus)

 81

10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80

11

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 Ragonot

 80

12

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 ( Ratzebury)

 80

13

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 ( Hartig)

 79

14

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

 78

15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 Drury)

 78

16

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 Motschulsky)

 76

17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 Gestro)

 75

18

亚洲韧皮部杆菌( 柑橘黄龙病) Liberobacter asiaticum Jagoueix et al.

 75

19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 B. K

 75

20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et La   Salle

 74

21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74

22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 Milne Edwards)

 74

23

锈色棕榈象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 Oliver)

 74

24

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

 73

25

茶藨生柱锈菌(五针松疱锈病) Cronartium ribicola Fischer

 73

26

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 Waterhouse)

 73

27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 Thomas

 73

28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

 73

29

野油菜黄单胞杆菌橘致病变种(柑橘溃疡病)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itri ( Hasse) Dye

 73

30

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 Sundevall

 72

 

2.3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风险主要评价方法简评

从灾害风险管理原理来看,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其目的是对有害生物危险性进行分级,并实行分级管理。其实质就是对林业有害生物产生危害的概率、对寄主及其所在生态系统产生损失的大小、有害生物治理及寄主所在生态系统恢复健康的成本的综合评估,因此,分析指标、评判标准、指标赋分应该科学选择,布局合理,并要最大限度数量化,尽可能减少非数量的定性指标,最大程度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干扰。

2.3.1评估项目欠合理

1)个别指标存在重叠。由于分析项目或指标缺少定义,内涵或者外延不清晰,造成个别指标在一定意义上存在重叠。如方法1准则层中“分布区域内分布情况”与指标层中“受害寄主的分布面积或产量”、“分析区域内分布情况”与“分析区域内适生范围”,方法2分析项目中“分布情况”与“发生情况”、“寄主分布面积”,方法3中指标“分布情况”与“发生面积”、“寄主面积”均存在一定意义上的重叠;方法1准则层“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中指标层内各指标,以及准则层“潜在危害性”和“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也存在局部意义上的重叠;方法2中“潜在危险性”与“危害情况”存在重叠,“寄主面积分布面积”与“寄主经济价值”存在一定意义上重叠;方法3分析项目“危害情况”与“寄主情况”内的各分析指标之间存在一定意义上的重叠,“管理难度”中“识别难度”与“监测难度”存在某种意义上的意义重叠。这种分析指标意义上的重叠,导致部分指标重复赋分,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寄主种类定义过于狭窄。3种方法对寄主种类定义都为“种”,定义过于狭窄,不能将那些寄主特别宽泛的有害生物与一般有害生物拉开分值,也没有区分造成较大危害的主要寄主和危害不大的次要寄主。

3)寄主分布范围定义欠合理。方法1中有两个评价指标涉及寄主分布范围,一个是“分析区域内分布情况”,其评判标准为有害生物分布面积占寄主面积(包括潜在寄主)的百分比大小,显然该评判方法没有考虑到有害生物的适生范围,分母偏大(寄主分布区域,不一定都是该有害生物适生区域);方法1另一个指标是“分析区域内适生范围”,其评判标准为适生区的占比,以及方法2中“发生分布情况”和“寄主面积分布面积”,方法3中“分布情况”、“发生面积”和“寄主面积”,这些评判标准对于一些寄主分布范围或适生范围较小、寄主经济价值或生态价值很高,但有害生物对其危害又特别大的,如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其评分结果就会偏小。

4)缺少对随大气传播的有害生物的评价。3种方法显然都是基于《植物检疫条例》第四条“凡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的规定来确定的,仅仅局限于检疫性有害生物,没有考虑随大气传播的有害生物,其实,这种随大气传播的有害生物危险性更大,传播蔓延速度更快,危害更大,预防与治理更困难。

5)没有考虑有害生物的暴发性与缓发性。由于这一原因,对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等一年多代、周期性暴发或不定期暴发、危害较大的有害生物,分析评分结果就显得偏低;而对于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etBuhrer)]等虽然危害较大,但没有暴发性,相对暴发性有害生物而言,其防治工作的时间紧迫性,以及产生危害的相对缓慢性,其评分值就会偏高。

6)没有考虑受害寄主或生态系统恢复健康的难易性。近几十年来,我国林业与生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森林健康水平普遍得到明显提高,抵御林业有害生物能力与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之后恢复能力也大大提高。对于松材线虫病等渐进式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王国明、赵颖、陈斌对浙江舟山岛,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李伟立、余倩、郭雪艳等对皖南,浙江大学徐学红对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及附近县市,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吴蓉、陈友吾、胡存定等对嵊泗列岛,北京林业大学王壮对舟山岛,南京市林业站、江苏省林业科学院、中山陵园管理局孙立峰、解春霞、居峰对紫金山等地进行的10-30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尽管对松林产生很大危害,但对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而言,可以诱导松林朝着松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方向进行演替。这类渐进式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危害,森林生态系统可以自然修复,或者在人为干预下修复,与暴发性有害生物相比,危害相对要小,森林生态系统容易恢复健康。由于风险分析评价体系没有考虑这一因素,使得渐进式产生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评分偏高。

2.3.2没有考虑有害生物对人、畜健康的危害

缺少对人、畜健康产生威胁的有害生物的评价,如松毛虫类,其大发生时,松毛虫的幼虫和蛹带有毒毛,其毒毛随风飘洒,或者幼虫被雨水冲到河流、水塘、水库中,人畜通过饮水或接触造成中毒(松毛虫病)。由于缺少这一评价指标,导致这一类有害生物评分偏低。

2.3.3个别评判指标赋分欠合理

由于3种方法评估指标体系都是基于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建立的,使得有害生物分布情况赋分偏高,使得一些潜在的、具有较高危险性的有害生物评分偏低;由于有“危害情况”评分项,相比较而言,“潜在危险性”赋分偏高,再加上其为定性评价指标,有被重复赋分的可能或倾向。

2.3.4存在人为干扰评判指标

方法1中“官方重视程度(P33)”,应该按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结果来确定。显然,将“官方重视程度(P33)”在未进行风险分析评价之前就纳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将会对分析评估结果产生人为干扰,影响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2.3.5主观评判指标过多

3种方法的评判指标中,存在诸如“大”、“小”、“极大”、“难”、“易”、“多”、“少”、“强”、“弱”、“一般”、“中等”等主观指标,在分析评分中随意性较大,评分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2.3.6数据合成方法有待改进

方法1在指标层采用了几何平均、算术平均、赋权加和、取最大值等方法进行计算,最终采用几何平均方法计算风险值,这种根据不同指标采用不同计算方法的数据合成方法,比较合理,但是在数据合成时,没有考虑到有害生物风险的概率性,有待改进。方法2、方法3均是直接采用加和方法计算风险值,不但没有考虑到有害生物风险的概率性,也没有体现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3.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探讨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要基于生物灾害发生的灾害学基本原理,以及寄主、有害生物及其产生的危害性特点进行,并要定期根据寄主分布与重要性的变化,有害生物的分布与危害性变化,种植技术、卫生防疫与防治技术、生态恢复技术进步,以及生态系统健康的提升,及时对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以正确反映有害生物的危害性。此外,评级指标调整时,除了让多方(包括寄主的生产与经营、有害生物、经济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学者)国内知名学者参与之外,还要让具有足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的一线生产经营者、防治技术人员参与,最大限度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干扰。

对于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鉴于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寄主特点、有害生物特点及危害性、当前防治技术等方面,对分析评估体系进行调整。

3.1寄主重要性评价指标

1)取消寄主分布面积评价指标。因为,对于有些分布不广,但经济重要性很高的寄主,如椰子、香蕉等只分布在我国南方,若按照寄主分布面积来评价寄主的重要性,显然这类寄主的有害生物得分就会偏低。

2)寄主经济重要性评价指标。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将寄主及其相关产品在林业产值中的比重,作为该寄主的经济重要性评价指标。若该寄主属于当地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战略物资,或者是属于地理标志产品中不可替代的原材料,则赋予较高分值。

3)寄主生态重要性评价指标。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综合考虑该寄主在当地是否具有其他物种替代性(若具有替代性,则赋分较低或为0分)、是否属于国家保护植物(突出一下国家级保护植物,直接按照保护等级赋分。由于其它指标已经考虑并为防止对其他区域评价指标的干扰,地方保护植物暂不纳入评价指标)、受到有害生物侵害后生态系统恢复的难易程度(按照恢复健康的年限赋分)进行赋分。

4)寄主种植难度评价指标。以寄主的种植成本,或者受到有害生物侵害后恢复健康的成本赋分。对于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域的寄主,应该赋给较高分值。

3.2有害生物评价指标

1)分布范围评价指标。用有害生物分布指数来对有害生物的分布指标进行赋值。有害生物分布指数表示为:

有害生物分布指数=全国已经发生的县级行政区数/全国寄主适生的总县级行政区数

之所以不使用分布面积的绝对指标值而采用县级行政区域数对有害生物分布指标赋值,一是为了避免对危害经济重要性高、只在局部省或县市分布的寄主的有害生物赋值偏低现象发生,二是因为目前的监测能力和监测水平的限制,以及追责制的存在,导致发生面积准确性不高。

2)传播能力评价指标。根据有害生物的传播能力赋值。如随大气传播的距离、自然迁飞的距离、随媒介传播的距离,以及随交通工具传播等进行赋值。其中能随大气、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的有害生物,可以赋值较高。

3)繁殖能力评价指标。按照暴发周期或间隔暴发时间进行赋值,对于渐进性、没有明显暴发周期、常年处在暴发状态的有害生物,可以赋较高的值,对于偶发性的、没有暴发周期的有害生物,赋值可以偏低。这里的暴发,是指产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16812006)“表2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中的灾害事件。

4)危害性评价指标。首先,对受害区人、畜健康或生产生活产生危害的,应该赋予较高分值。受害区包括发生小班及小班边界外1000m的范围。

一是将受害区人口总数(或牲畜总数)作为计算基数(分母),该有害生物发生后,导致受害区人、畜健康受到损害的数量作为分子,计算该比值(患病率)作为赋分依据:

人患病率=

受害区内由于该有害生物发生导致与该有害生物有关的疾病发生的人数/受害区总人数

牲畜患病率=

受害区内由于该有害生物发生导致与该有害生物有关的疾病发生的牲畜数/受害区总牲畜数

二是计算受害区内,侵入居民住宅(包括生产、经营场所,厕所,堆棚,畜禽棚、圈,以及住宅边居民生活活动场所等)内有害生物超过500头并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户数比例,将其作为赋分依据:

被侵户比率=

受害区内侵入住宅的有害生物超过500头并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户数/受害区总户数

其次,以直接经济损失,如,将产量损失比率、品质降低比率、寄主死亡比例等指标,作为赋分依据。

再次,对于没有直接经济损失的,赋分应该较低,可以采用失叶率、感染率等指标进行评价。

5)取消识别难度指标和截获的可能性指标。因为,随着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有害生物的识别与截获已经不是问题了,之所以当前基层存在这一问题,是因为我们开展这方面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还不够。

6)取消运输过程中有害生物存活率指标,取消适生性指标,这二者分别与传播能力指标、分布指标重复。

7)寄生能力评价指标。采用对寄主产生明显危害的寄主的“属”的数量进行赋分。这里的明显危害,可以参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16812006)“表2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在该标准中增补“林业有害生物受害标准”,如表3


3.3有害生物防治难度评价指标

在灾害学中,灾害损失的阈值,是灾害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有害生物防治难度评价,可以采用防治成本表示。如有直接经济损失,可以用防治成本与直接经济损失比值大小来评价:

防治难度系数A=防治成本/直接经济损失

若直接经济损失计算困难,可以用防治成本与恢复成本比值大小来评价:

防治难度系数B=防治成本/恢复成本

 

 

3.4数据合成

1)寄主重要性评价指标值(H)计算。由于寄主可能既具有经济重要性,也可能具有生态重要性,因此,寄主重要性评价指标值可以采取加和或赋权加和方法计算。

2)有害生物评价指标值(P)计算。有害生物评价指标内各子指标值(分指标值)可以采用取最大值方法计算。由于有害生物评价指标内各子指标之间不是加和关系,而是具有一定的继承或因果关系,因此,有害生物评价指标值计算应该采用乘积的方法或者几何平均值的方法来计算。

3)有害生物防治难度评价指标值(G)采用取最大值方法计算。

4)风险值(R)计算。风险值可以采用赋权加和或者乘积、几何平均的方法,对寄主重要性评价指标值(H)、有害生物评价指标值(P)、有害生物防治难度评价指标值(G)进行计算。

为避免那些对分布不广、但经济重要性很高的寄主产生较大危害的有害生物得分偏低的现象出现,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首先以县级行政区域开展,计算出iA有害生物的风险值Ri后,再将所有A有害生物造成受害的县(i=1,2,…,n)的风险值Ri加和平均,即得到全国的A有害生物的风险值(RA):

                                              

也即没有造成受害的县级行政区域(包括没有分布)不参与加和平均。这里的“受害”,按照本文“表3 林业有害生物受害标准”评价。

6)风险值(R)换算。由于百分制具有直观性,且人们习惯于百分制思维,计算出A种有害生物的RA,可以采用下式换算成百分制RCA

RCA=RA/Rmax×100

式中Rmax为按照上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估方法,各项指标值取最大值时,计算所得的风险值。

4.讨论

1)其它有害生物风险评价

农业有害生物、城市有害生物的风险值也可以参照本文方法进行评价。

2)检疫性有害生物数量化定义

应该参照《植物检疫条例》“第四条 凡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将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数量化。同时具备以下4个条件的,方为检疫性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分布指数0.4

人(或牲畜)患病率0.05,或者达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16812006)“表2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的;

能随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传播距离50km的;

暴发间隔期≤3a的,或者呈且渐进性、没有明显暴发周期、常年处在暴发状态的有害生物。

3)有害生物与危险性有害生物数量化定义

之所以要进行“危险性有害生物”数量化定义,是为了突出“危险性有害生物”,对“危险性有害生物”实施重点管理。也即:

检疫性有害生物管理措施:检疫措施;

危险性有害生物管理措施:常年全覆盖监测,暴发时应急管理;

一般有害生物:没有超过本文“表3 林业有害生物受害标准”的,不予防治。

一般有害生物数量化定义为:

达到本文“表3 林业有害生物受害标准”的,为一般有害生物。

危险性有害生物数量化定义为,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的,方为危险性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分布指数0.1

人(或牲畜)患病率0.01,或者达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16812006)“表2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的;

暴发间隔期≤5a的,或者呈且渐进性、没有明显暴发周期、常年处在暴发状态的有害生物。

4)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16812006)中增补林业有害生物受害标准(本文“表3 林业有害生物受害标准”),在该标准“表2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中增补人患病率(0.1)、牲畜患病率(0.5)和被侵户比率(1)。

 

参考文献

03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生物灾害学概论》(张国庆)[节选--第4章]).pdf

()

 

生物灾害学概论(初稿-完全版)(张国庆).pdf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2181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1099368.html

 

 

延伸阅读

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电子书).pdf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1931

 

系统法学:良法善治方法(电子书).pdf

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4/16/153824kl1yn6clk43444o9.attach

 

标准学概论(第2稿).pdf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765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44-1193918.html

上一篇:标准学概论
下一篇:减熵化理论及其应用
收藏 IP: 223.215.91.*| 热度|

1 王从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