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赵东升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s0002 普及昏迷促醒,脑损伤,脑出血,脑积水,脑肿瘤,脊髓损伤,脊髓肿瘤,脊髓拴系,大小便功能障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治 ...

博文

摔伤后四肢瘫痪,治疗一月后四肢活动自如

已有 1614 次阅读 2019-3-5 22:3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脊髓损伤, 寰枕畸形, 瘫痪, 肌肉萎缩, 呼吸困难

她只有28岁,不小心摔了一下结果四肢瘫痪,呼吸困难,她还有一个刚满1岁的小女孩,这可怎么办?

家属将她送往市里面一个三甲医院,放在急诊科进行抢救,查了颈椎CT和磁共振,结果让医生头痛,让家属担忧。

3.JPG

颈椎磁共振提示颅颈交界区脊髓严重受压

IMG_20181017_120701.JPG

颈椎CT提示齿状突骨折、寰枢关节脱位

治疗前.gif

手术前

      患者在急诊室待了8天,看见这样的片子,骨科医生不敢收,神经外科医生不敢碰,病人现在已经四肢瘫痪,呼吸困难,如果手术,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怕家属想不开闹事,都有顾虑。

       最终家属在网上看到我以前写的这方面文章,将片子资料带着让我看看,我跟随家属一起前往这家医院急诊科看了病人,病人神志清醒,四肢肌力只有1级,完全不能活动,呼吸费力,但是病人很年轻,我觉得还有一救,但是风险确实很大。随后将病人接到我们医院,给予头部颅骨牵引对症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左上肢肌力由1级恢复至2级,随后给她做了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最重要的是水肿关和肺部感染一关,所以给她做了气管切开辅助吸痰协助治疗肺部感染。并同时给她做经颅磁刺激帮助神经功能恢复。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病人肺部感染完全治愈,而且四肢肌力恢复至4级,气管切开处也封管了,可以说话了。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赵医生,谢谢你救了我一条命”,听到这句话,即使再累也值了。

4.JPG

术后复查的CT见寰枢关节复位

IMG_20181017_120841.JPG

颈椎磁共振提示颈髓受压解除

治疗后.gif

治疗一月后

思考

1.通过这个病例,我们要反思:为什么她摔倒后会四肢瘫痪,怎么会这么严重?

答:正常情况下如果受外力不重,不会导致齿状突骨折严重压迫颈髓导致四肢瘫痪。这种情况常见于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患者,一旦摔伤、滑倒、扭伤、甚至坐汽车急刹车都有可能导致关节移位压迫脊髓导致瘫痪。

2.寰枕畸形是什么病?

答:寰枕畸形是指枕骨底部及第一二颈椎发育异常,该病通常合并神经系统及软组织的发育异常,寰枕畸形通常包括:扁平颅底、颅底凹陷、寰枕融合、颈椎分节不全、寰枢椎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3.颈髓损伤后该怎么办?

答:如果是骨块、血肿、软组织等压迫导致,应尽早手术将压迫解除,随后尽早使用经颅磁刺激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越早使用经颅磁刺激,神经功能恢复越快,越有希望恢复正常活动。

4.颈髓损伤后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答:颈髓损伤后可出现四肢瘫痪,呼吸困难从而诱发肺部感染;血压下降容易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胃肠蠕动差容易出现肠胀气、菌群失调,从而易诱发菌血症甚至败血症;交感功能减弱,从而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紊乱,出现顽固性低钠血症。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静脉血栓等等。一旦出现这些并发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5.经颅磁刺激技术有哪些作用?

答:经颅磁刺激是在强磁场下诱发动作电位,可也作用于想刺激的神经靶区,比如运动皮层、受损的脊髓上下段等,可以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可以诱导神经突触的生长,从而使受损的神经网络重新重构,改善神经功能。直接刺激脊髓可以改善肺功能、胃肠功能、泌尿功能,预防下肢血栓、缓解肌张力、减缓疼痛等。所以,在脊髓损伤早期应尽早使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帮助神经神经功能恢复,还可以减少诸多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公众号注重传播健康知识、健康趣闻轶事,旨在帮助更多人了解医疗最前沿的健康科普,让您就医少走弯路,轻松就医。

西安市红会医院 “神经外科赵东升”主任

门诊时间:每周二 、周四  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7:30

如果错过门诊时间,可到门诊十楼神经外科病房找赵主任咨询

擅长昏迷促醒,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脑积水,脑膜瘤,胶质瘤,脑转移瘤等颅内肿瘤,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瘫痪,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寰枕畸形,脊髓栓系,大小便失禁,癫痫,神经性疼痛等    

微信:1599169464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31512-1165903.html

上一篇:脊髓损伤瘫痪怎么治疗?
下一篇:带状疱疹后疼痛怎么办?
收藏 IP: 113.133.20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