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眼看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ptip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博文

到底是“谁”得诺奖了?

已有 5333 次阅读 2009-10-11 12:36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诺贝尔奖, 衰老, 端粒, 端粒酶, telomere

 

廖新化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UCSF(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Elizabeth Blackburn(简称Liz),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Carol Greider(简称Carol),以及Harvard Medical School(哈佛医学院)的Jack Szostak。诺贝尔奖主页上介绍她/他们获奖的原因是揭示了“how chromosomes are protected by telomeres and the enzyme telomerase”(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这样描述是非常专业的。当然更多的公众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用“Aging Research Wins Nobel Prize”(衰老研究摘取诺贝尔奖)的标题,这颇有误导之嫌。“揭开衰老与癌症的奥秘”,这样的标题更是耸人听闻,偏离这个诺贝尔奖的用意了。

不可否认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能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它跟衰老和癌症的潜在关系获得了更多公众的关注。但是迄今为止它只是衰老和癌症的correlator(相关者),勉强算得上indicator(指示者),还远不是causer(引起者)。当年发现衰老的细胞端粒变短之后,人们兴奋地以为找到了衰老的时钟,揭开了衰老的奥秘。但是事实上端粒在生理条件下并不是细胞衰老的瓶颈,细胞或机体的衰老是其它原因导致的老化。小鼠的端粒是比较长的,如果把小鼠的端粒酶RNA亚基敲除,它能活得很自在,并不会早衰,生殖力也正常。那也就是说在当代的小鼠中,端粒缩短并不是小鼠衰老的原因。这样的小鼠可以一直传6代。当然越到后来,端粒越短,染色体也开始融合 [1]。癌细胞的增殖需要端粒的不断复制,但是我们知道端粒酶激活只是癌细胞发生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但远不是唯一的一环。端粒酶固然是治疗癌症的一个潜在靶标,但是癌细胞也能通过recombination(遗传重组)延长端粒,逃脱对端粒酶的依赖[2]

所以,不能说是衰老或癌症的研究得诺奖了,它跟cell cycle(细胞周期)的研究得诺奖一样,更多的是对细胞基本功能的重要研究的肯定。而这个研究的进程中贯穿着发现现象/问题”-“提出概念/模型”-“实验验证的思路,整个过程就像相继解开一个个puzzle(智力谜团)一样有趣,充满了思想的光辉。“Nobel Prize in Medicine Awarded for Cracking DNA Puzzle”(诺贝尔医学奖授予解开DNA谜团“的研究),这样的标题最为精准。换个角度,我们不妨说是解“puzzle”得了诺奖。

参考文献
1. Blasco, M.A., Lee, H.W., Hande, M.P., Samper, E., Lansdorp, P.M., DePinho, R.A., and Greider, C.W. (1997). Telomere shortening and tumor formation by mouse cells lacking telomerase RNA. Cell 91, 25-34.
2. Neumann, A.A., and Reddel, R.R. (2002). Telomere maintenance and cancer -- look, no telomerase. Nature reviews 2, 879-884.



诺贝尔情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0403-261494.html


下一篇:(Journal Club)外行也来读读汤超的cell文章
收藏 IP: .*| 热度|

4 印大中 唐小卿 张旭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