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大师——陆志方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tone2009 云水随缘,清明在心 何妨向红尘深处借青山

博文

变被动为主动——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医疗改革

已有 3958 次阅读 2009-9-9 23:46 |个人分类:疾病控制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疾病控制论, 科学发展观, 医改

变被动为主动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医疗改革

1   前言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1]。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实行医疗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2009年4月6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一下简称“医改方案”),正式宣告了我国政府实行新医疗改革的决心和方向。
医疗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尤其在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推进医疗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1]。随着“医改方案”的出台,有关医改方案的的争论渐渐平息,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已经严肃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推进医疗改革?我们认为:推进我国医疗改革应该遵循变被动为主动的理论指导。

2   变被动为主动的哲学意义
2.1  被动局面的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院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改革,“医院环境和秩序脏、乱、差,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突出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医务人员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医院管理水平和设施条件以及服务能力均有显著提升[2],但许多问题仍然突出,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之一是药品贵、药品占医疗费用比例高,近10年来,有关部门为此20余次降低药品价格,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3]。总体来看,看病难、看病贵、公平性、效率差等问题十分突出,深深困扰着人民群众,凸现了过去的医疗改革存在诸多被动局面。

2.2  变被动为主动的解释

    变被动为主动就是在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的时候,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矛盾;立足长远,建立长效机制;不失灵活,避免教条束缚。尤其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为我们最终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策略。

2.3  变被动为主动的哲学意义

    变被动为主动这一理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
变被动为主动推进医疗改革,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这就要求摒弃着眼于部门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制定、实施配套医疗改革法律法规。
    变被动为主动推进医疗改革,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1],要求我们在推进医疗改革的设计和进程中,始终以发展观对待问题、解决矛盾、借鉴经验;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高,不同阶段的医疗改革目标要与此相符。
    变被动为主动推进医疗改革符合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健康是生产力,健康是财富。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主动推进医疗改革才能更加有效地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变被动为主动推进医疗改革体现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立足长远的要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起点低、发展曲折,加之医疗改革本身就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实事求是面对问题和矛盾,做到不回避,不敷衍;我们也要充分解放思想,做到不呆滞、不盲从;我们还要立足长远,做到不短视、不折腾。

3   在实践中变被动为主动的策略
3.1  深入研究,制定科学策略,允许逐渐完善

    医改方案经过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才最终出台,这个过程体现了严肃、谨慎,在获得好评的同时,也有几许非议。我们认为,医改方案本身是否完美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科学对待这一方案?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医疗改革?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医改方案不可能完全解决未来医疗改革所要面对的所有问题和所有矛盾,尤其随着时间空间的发展变化,条件必然发生改变,应策必须相应调整,因此,从长远来看,医改方案应该是不断完善的活方案。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冷静对待医改方案,抓住方向性问题和原则性问题,坚定基本目标不放松,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能够坚持变被动为主动的策略,不拘泥于条条框框,解放思想,扎扎实实地推进医疗改革。

3.2  转变市场主导与政府主导之争为权衡市场与政府的作用

    在医改方案出台前,“中国医改究竟由谁来主导”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观点之一为主张政府主导而反对市场主导,观点之二为主张市场主导而反对政府主导,观点之三为既反对政府主导,也不赞成简单的市场主导,而主张科学的市场主导。在推进医疗改革的实践中,应该转变市场主导与政府主导之争为权衡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市场和政府分别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在经济领域担负着各自的作用[5],在医疗领域同样应该担负各自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认真厘清市场和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特征和作用,医疗改革过程中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娴熟地运用好这“两只手”。
    市场拥有资金、智慧、弹性等优良特征。市场的大量资金进入,可以促使医疗资源在短期内得到补充;市场拥有的企业经营机制和经验可以为医疗机构的运营效果、效率提供充分的智慧,并为满足不同层次医疗需求提供完善的方案;市场的弹性可以有效地调节区域不平衡,甚至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政府重在引导(方向)、监控(违规)、提供(基本保障)。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医改方案等制定,引导各种产权形式和不同职能的医疗力量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目标的实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各种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通过法治手段对各种医疗卫生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惩治违法,维护有序、公平经营和竞争的局面,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政府主要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方面给予必要的基本保障[1]。

3.3  注重标本兼治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解决目前存在的“看病贵”的问题,从变被动为主动的理论出发,必须注重标本兼治。我们认为,标为药品问题和医疗收费问题;本为尊重疾病规律和分清医生于疾病规律的关系。

3.3.1  标和本的认识

    药品问题主要包括:
    (1)药品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
    合理选择药品和合理使用药品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原则。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药品并非越贵越好。药品的疗效需要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发挥,并达到最低限度产生副作用。药品是疾病治疗的手段之一,并非所有疾病都是由药品达到治愈目的,治疗疾病的手段还包括手术、针灸、理疗、训练、生活条理等,必须针对不同疾病及疾病不同阶段的治疗目的,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在有些情况下,药品并不是必须的,甚至完全可以不用。药品使用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应当按疗程要求使用。
    (2)药品的真实成本
    必须明确药品研发和生产的真实成本,科学定价机制,并规范流通机制,消除药品价格虚高。药品的科学定价、合理流通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也可以促进药品生产行业健康发展,激励新药研发开发。
    (3)药品的社会意义
    药品具有社会意义,不应等同于普通商品,而应该与粮食这样的商品同等对待,药品和其它医疗收费问题,甚至关乎国家利益。科学制定基本药品目录,并且规范执行之,对引导认识药品和解决“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收费问题主要是要侧重对医疗过程中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科学的测评后予以科学的定价,甚至有必要与社会其他环节的相应产品或服务进行对照后定价。科学的定价机制可以促进医疗收费的规范和便于管理控制。

3.3.2  本

    尊重疾病规律是医疗改革成功的根本所在。所有违背疾病规律的措施,必然对疾病治疗不利,也就可能影响医疗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最终将影响医疗改革的顺利推进。具体的讲,必定会导致“看病贵”的产生。
    医生是一个特定的职业,医生是最多和最全面认识疾病规律的人。理论上讲,对于整个社会体系而言,医生就是掌握疾病规律的群体。严格培训医生和充分尊重医生,等于尊重了疾病规律。

3.3.3  标本兼治才能解决“看病贵”问题

    治本要重在加强按疾病规律处事,包括医疗和医疗配套环节;治标要切实按照医疗规律、经济规律和国家利益的原则进行。标本兼治才能有效解决“看病贵”问题。

3.4  健康关键,防病为先

    推进医疗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健康关键,防病为先。防病具有两重目的:一是防患病;二是防小病变大。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加强卫生监督服务[1]可以起到防患病的目的。培养和提高民众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认识和初步救治,以及正确就医观念是防小病变大变的策略之一。加强防病工作具有投入小、产出大的特点,但这些工作需要系统设计、长期坚持、落实质量,也要对工作成效有效评估,以便管理控制,并达到设计目的。


3.5  “看病难”的解决策略

    “看病难”的存在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除了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完善程度影响外,其他影响因素包括资源不足、服务效率、病人就医观念等。
    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完善需要制定者采取开放的策略,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也必须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体现服务和保障民众健康宗旨。
    促进和保障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是解决看病难的重要策略,这项策略是推动医疗改革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实践活动。社会资本的参与,对推动医疗改革具有如下作用:(1)可以加速弥补我国资源的严重不足;(2)可以加快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不足;(3)可以加快公立医院的试点改革;(4)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彻底解决效率问题;(5)有利于充分发挥部分优势资源的巨大影响力;(6)有利于发展消费医疗,消费医疗的发展可以充实基本医疗的筹资渠道,并为稳步提升基本医疗的打好基础;(7)社会资本的参与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由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完善予以促进和保障,反过来,也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3.6  医药行业的未来之路

    我们认为,不久的将来,我国药品生产和流通产业必然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药品生产企业一方面必须注重药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加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有价值的真正的新药;企业重组和兼并,也是未来药品生产企业出路的重要手段。药品生产企业实力得到真正提升后,参与更为广阔的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将增加胜算。
    目前药品流通企业需要改变经营策略,但仍然难以避免适度的萎缩,只有那些适应新环境的流通企业可以得到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2009.4.26.
2 曹荣桂. 中国医院改革30年——历史进程、主要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医院, 2008, 12 (9): 1~8.
3 杜乐勋, 张文鸣, 王培舟. 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 第1版.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9: 325~332.
4 科学发展观. http://baike.baidu.com/view/15952.htm.
5 陈彩虹. 亚当? 斯密与凯恩斯之争又起. 读书, 2009, 30 (4): 3~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6242-254588.html

上一篇:开博备忘
下一篇:“就当童话读吧”
收藏 IP: .*|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