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生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huamin

博文

[转载]IEEE VIS 投稿反思 (孙冬)

已有 2168 次阅读 2019-6-14 10:2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趁着过年假期去看了《流浪地球》,被它不逊于好莱坞的科幻元素所震撼。它的幕后故事依旧令人动容:百万字的剧本,几千名特效师,长达3年的拍摄,无数个通宵的夜晚,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导演郭帆曾说:“如果你要拥有你从未拥有过的东西,那么你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一作投稿也是这样,我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困难,但我绝不会退缩。

做工业4.0的可视化缘起于一次曾嘉和明轩在科大的分享。在屈老师的帮助下,我联系明轩,去科学园听他介绍对可视化的诉求。之后和钟韬、龚飞联络,开始搞排产可视化。冬煜师兄给我描述了他以前和工业界合作的经历:工业界很push,工作强度大,每周都要有进展,得去公司实习。吴文超师兄语音和我讲解了他以前和华为诺亚合作的经历:得经常往科学园跑访问数据。这一切听起来好艰难,但是我不能退缩,因为一停下,这么好的机遇就会溜走。

12月,大家都在为投稿期做着最后的准备。我、远哲师兄和任飞师弟一起前往深圳华为坂田基地和技术人员聊算法。这次会议从上午开到下午,从数据谈到设计再谈到排产算法。这次开会我们来回路程花了6个小时,但它对项目的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促进了合作双方的熟悉,二是帮助项目组成员了解数据和算法细节,三是对论文的实现进行了初步论证(combining automatic algorithms and visual analytics approaches, what-if analysis)。

圣诞假期回来,紧张忙碌的投稿期正式开始。整个过程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brain storming和idea fixing,第二个阶段是requirement/task,contribution和初步的visual design,第三个阶段是writing和coding,第四个阶段是找故事和expert interview。投稿像一次长跑,你得有一个好身体,能跑完长达3个月的赛程;得安排好自己的体力,不能过度消耗,也不能留有余力;得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否则就会严重落后。

感谢勇哥在第一个阶段一直帮我fix idea。我们一开始的题目很大,数据很多很杂,勇哥说:“这样做出来,就是一个工程问题,不是一个科研问题。”于是我们反复地开会,简化数据,提炼问题,挑选一个子问题,深入挖掘。一定要多与团队成员讨论,他们有时能提供意想不到的想法,能发现现有idea中的问题。

在第二个阶段,requirement/task和contribution可以仿照其他应用类paper的格式。contribution要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太incremental,比如,paper 1没 有实现A,paper 2没有实现B,我们的paper把A和B都实现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overclaim的问题,比如你说“以前的paper都没有怎么怎么样”,万一有一篇paper做了,那就出大问题了。而reviewer可能就是你说的那篇文章的作者,人家一看你过分贬低他的文章,就想把你的paper拒掉。接下来就是初步的visual design了,这一部分宜采用双向挤压的方式,即既从问题的角度思考可视化设计,又想办法把看到的好的可视化设计套用到这个问题上。

第三个阶段中,一定要随时核对requirement/task-view-case图,确保requirement/task都对应到某些view,view都是有用的,并且在case中有体现。这一个阶段非常关键,要制定好计划,稳步推进。我们项目在这个阶段的问题就是,writing的速度太慢了,以至于进度有些落后。

第四个阶段,找故事是非常耗时间但是非常重要的。感谢任飞师弟探索数据一个多星期,帮我们找到了两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找故事和expert interview一定要早一点弄,一是可以发现数据中有的问题以便进行修复,二是可以根据找到的故事来设计专门的可视化元素,三是expert可能会经常没有空,所以一定要早点约好,做好他们突然不available的打算。

整个投稿期,我感受最大的就是迭代和修改。不论是idea,requirement/task,contribution,还是visual design,case study,expert interview,都迭代了好几轮。关键部分的写作,比如introduction,case studies,discussion,abstract,都修改了三次以上。一篇好的paper不是一蹴而就地就写成了,它是要经过反复地打磨才能真正闪光。

我们这个项目一个巨大的难点是数据,数据比较复杂,而且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好几次,我们发现了一些故事,去和华为诺亚的合作者沟通,结果他们说是算法问题,马上把最新的算法更新到我们的项目中来。这样就导致我们做了好几次无用功,也是我们进度落后最主要的原因。这一点也说明,一定要把所有东西往前推,计划最好要比deadline提前一个星期,因为你无法预料到会出现什么乱七八糟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去处理,会拖后进度。在项目进行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停地去熟悉数据!熟悉数据!熟悉数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投稿期很辛苦,但是还好有项目组成员的陪伴和努力。我始终记得勇哥说他和屈老师开会时屈老师的屏幕上显示的是我的project page;始终记得勇哥半夜1点过帮我改introduction时满满一屏的修改记录;始终记得任飞忍受着jumper(远程访问界面)的巨大延迟写完了后端代码;始终记得远哲师兄从下午2点到晚上10点和我一起截图录视频,以及在最后一天通宵改论文后又去上班;始终记得泽正帮我做视频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地听我的录音,到最后都快产生幻听。最后还要感谢华为诺亚的合作者们,感谢他们在深夜还在耐心地解答我们的疑惑,感谢他们百忙之中腾出时间参加expert interview。唯有拼尽全力,永不放弃,才能对得起你们的期许和努力。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让这篇论文得以完成。

青春的故事很多,这一篇当铭记于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4649-1184938.html

上一篇:[转载]2019 IEEE VIS 投稿反思 (汪倩雯)
下一篇:[转载]IEEE VIS‘19 投稿反思 (王星博)
收藏 IP: 143.89.19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