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bt92 资深水利水电能源工作者

博文

方韩大战中关于“质疑”和“举证”的讨论

已有 3137 次阅读 2012-2-3 16:1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方舟子, 韩寒, 质疑, 举证

方韩大战中关于“质疑”和“举证”的探讨

/水博

 

一、什么叫质疑?

科学网的一位网友(下称网友)认为是“质疑就是利用证据,提出疑问,请人解答的意思。也就是说,质疑的行为,是提出一个问题,等待一个解答,其本身是个问号。”。

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对,至少是不全面。应该说“质疑就是利用常识、推理或者证据,提出疑问,请人解答的意思。也就是说,质疑的行为,是提出一个问题,等待一个解答,其本身可能是个问号 也可能是一个无需怀疑的常识。

例如,某甲说“昨天我骑车去月球旅行了一天。”,某乙公开质疑这种说法是吹牛和欺骗。如果你缺乏科学的常识,你可以说这种质疑只是一个问号,如果你具备足够的科学常识,你也可以肯定的说这种质疑,是无需怀疑的常识。

我们可以用同一个例子解释质疑不仅仅是提出问题,而且也有可能是常识性的结论。比如某甲说“昨天我骑车去月球旅行了一天。”,某乙则公开质疑这种说法是吹牛和欺骗。某乙说“我不知道你是否昨天真的去过月球,但我知道你肯定不是骑自行车去的。理由是骑自行车去月球,违背了科学常识和逻辑。”

在这个例子中,你认为某乙的判断是质疑,还是断定呢?我认为还是质疑,因为,某甲如果乘坐宇宙飞船的话,是有可能去月球的。然而,这种质疑对于缺乏科学的常识人来说,只是一个问题,但是对于具备足够的科学常识的人来说,这种质疑就是无需怀疑的常识(但仍然不是断定)。

同理,对于网友列举的“你的书肯定是别人代笔的,尽管我不知道是谁代笔,但肯定是有人代笔,肯定不是你自己写的。”的说法。这种质疑的性质毫无疑问。因为尽管你的怀疑符合逻辑,但是由于你根本就不能准确地回答谁是代笔,所以,无论你的逻辑推理再严密,也只能是一种质疑。

具体到方舟子质疑韩寒的问题上,什么才能叫断定呢?我认为,假设韩寒的父亲因为版税的分配闹起了经济纠纷与韩寒反目成仇,找到了方舟子透露说韩寒的成名作《三重门》其实是自己写的,并向方舟子出示了自己的日记和手稿。证明韩父开始写小说《三重门》的时候,韩寒还没有出生。方舟子根据这些证据,发布消息断定韩寒的代笔是韩父。这才叫“断定”。

总之,质疑和断定的区别是巨大。“质疑”的结论需要由公众自己去判断。受众可以相信,也可以不信。而且不管谁说他不相信,质疑者也无能为力。而“断定”的结果,则一般无需判断,因为已经给出了证据。

目前方舟子质疑韩寒的方式,就是把逻辑和推理摆出来交给大家去判断。有的人认为方舟子的质疑有道理,也有不少人认为方舟子的逻辑推理不成立。即便就是支持方舟子的人,也并不是确信无疑的支持,只不过觉得这种分析非常有道理、完全符合常识和逻辑。并希望韩寒能够给出合理的答复,否则的话,肯定会相信方舟子的质疑结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相信方舟子的推理,觉得这是无理取闹。

所以,目前方舟子对韩寒的“代笔”只是质疑,而不是断定。

 

二、是否必须回应别人的质疑?

至于是否需要回答质疑,确实是被质疑者的自由。如果你不回答,那么质疑就永远是质疑,而不会变成断定的结论。然而,关于是否必须回答的别人质疑问题,一般来说,如果这种质疑几乎没有人会相信,那么被质疑者往往都会置之不理。如果这种质疑能让很多人相信是有道理的,那么被质疑者往往都会回答质疑,以消除质疑所成的影响。

例如,假设方舟子和韩寒同在中学的某一斑学习。某次班级考试之后,方舟子得了100分,有人质疑他考试作弊,反映到老师那里,老师和同学们根本就不当回事。因为大家知道,方舟子每次考试都是100分,所以,质疑方舟子作弊的问题没人会感兴趣。然而,假设韩寒同学这次也得了100分,老师心里就很奇怪这个平时总是不及格的韩寒,怎么也能考出100分?这时恰好也有位同学质疑韩寒的考试作弊。老师就毫不客气地把韩寒请到了办公室谈话,要求韩寒对同学的质疑必须作出解释。
   
即使没有老师出面,对于学生自己也是一样。方舟子听到有人怀疑他这次考试作弊,可能他根本就不会搭理。因为全班同学都知道,他每次考试都是满分,因此,没人会在意那个质疑。然而,对韩寒同学可就大不一样了。假设,韩寒刚刚请了一个好家教,学习上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时候,他很可能会强调,你们凭什么用老眼光看人?我发誓我这次考试的成绩,绝不是作弊,而是我的真实水平。不信的话,你们可以让老师再重新考我一次。假如韩寒确实是在考试中作了弊的话,那么他既有可能装作听不见,你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去。也有可能狡辩说你们凭什么光诽谤我考试作弊?方舟子同学这次考试也是得力100分,你们光说我作弊,为什么不说他作弊?

具体到方舟子质疑韩寒“代笔”的这场方韩大战,韩寒也肯定会回答质疑。这恰恰是因为方舟子的质疑非常有说服力,如果不回答,很多人都会相信方舟子的推理和结论。因为韩寒上中学期间,确实曾经因7门功课不及格,而被迫退学,语文也只考了40多分,大家也觉得韩寒的作文获奖和发表成名小说有违常识。

 

三、谁主张谁举证

网友说“而如果我断定你的书是别人代笔,我认定你的书一定不是你自己写的,那么应该拿出证据的是我,而不是你。应该由我拿出证据证明你的书是别人代笔的,而不是要求你拿出证据证明你的书是自己写的。”。这种说法没错。但是,这里特别需要指出断定和质疑的区别。如果,人家只是质疑你的考试作弊(成绩不正常),你可以理会他,也可以不予理睬。然而,如果你要到法院起诉质疑你的人,而且要说明他的这种质疑对你是不公正的,损害了你的名誉。显然你就要拿出证据证明你起诉的理由。

这里,请注意,主张的基础不可能是质疑,一定是根据,也可以说主张的基础是断定。网友的“既然是我主张你的书是别人代笔,那么也就应该我拿出证据证明你的书是代笔的,而不是勒令你拿出证据证明你没有代笔。”的说法一点都没错。不过,网友的这种说法恰好回答了,网友前面自己提到的关于“质疑”和“断定”的区别。目前,正因为方舟子只是质疑,而不是主张(断定),所以,他没有提供证据的义务。

如果方舟子到法院起诉韩寒,说他的小说是代笔,那么方舟子对韩寒的代笔就不再是质疑,而肯定是断定了。但是,现在方舟子根本不可能根据质疑去起诉韩寒的代笔。这就说明方舟子对韩寒的代笔,目前只是质疑,而绝不是什么断定(无论他自己的表述上怎么简化,他的结论前面都必须加上“我认为”才对)。

最后,回到“谁主张、谁举证”的问题上,逻辑关系也非常清楚。如果方舟子主张,那么方舟子举证。现在是韩寒主张,那么必须要韩寒举证。

这才叫“谁主张、谁举证”。

 

四、具体到方韩案

网友说既然方舟子的观点是‘韩寒的书肯定是找人代笔的,尽管找不到谁代笔,但肯定不是他自己写的’,那么这便不再是一种质疑,而是一种断定。

网友的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如果全面一点表述,方舟子的说法应该是“我个人的观点是:‘韩寒的书肯定是找人代笔的,尽管找不到谁代笔,但肯定不是他自己写的’理由是:如何、如何---。”。当然,如果方舟子不是简单的质疑,而是断定。例如,方舟子已经准备到法院起诉韩寒的“代笔对自己构成了欺诈。那么我们网友的说法就是成立的了。但是,目前的现实不是这样,所以网友的猜测仅仅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关于网友的“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方舟子有这样的断定,有这样的主张,那么我们应该要求方舟子拿出合理的证据来证明他的主张。如果方舟子拿不出合理的证据证明韩寒是有人代笔,那么我们应该相信方舟子的断定是错误的。”说法,同样也是错误的。这里网友绝对应该把“断定”换成“质疑”。况且,只有方舟子的质疑才需要你去相信,如果是方舟子已经断定,已经与你相信不相信无关,方舟子必定有他断定的证据。所以,目前的方舟子只是质疑韩寒的代笔,而不是断定。方舟子没有主张什么,也不需要举证。而韩寒向法院主张方舟子的质疑构成了侵权,那么需要韩寒自己举证。说明根据什么,他起诉方舟子的质疑构成了侵权?

方舟子在质疑韩寒的时候,已经在网上公布了了他质疑的依据。方舟子的合理质疑,没有义务拿出证据证明什么。当然,网友你也有权“相信方舟子的断定(应该说质疑)是错误的”。但是,尽管是质疑,谁也不能否认,很多人都会认为,方舟子的质疑是合乎逻辑推理的。如果韩寒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或者合理的反驳理由,那么“代笔”可以被认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网友说“至于韩寒是否能拿出合理的证据证明自己不是代笔,这并不是必要的要求。如果他能拿出证据,这最好,而如果他拿不出证据,也没有关系,只要方舟子也拿不出证据证明韩寒代笔,最终的利益就应该归于韩寒一方。”。

这种说法是完全成立的。如果韩寒拿出证据,能够否定方舟子的质疑不对,大家还会相信韩寒。但是,韩寒拿不出证据,也没关系,只不过就是有很多人会相信方舟子的推论,认为韩寒欺骗了公众。这虽然对韩寒的声誉很不利,但是,韩寒以前通过欺骗方式所获得利益不会受到影响。也就是网友说的“最终的利益就应该归于韩寒一方”。此外,如果有人要追讨韩寒“代笔”的不当得利,那么仅仅根据方舟子的“质疑”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断定”的结论。如果有了这种断定的结论,韩寒还不肯反还不当利益,还可以利用方舟子“断定”的证据通过法院起诉追讨。

这里大家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方舟子的“质疑”与“断定”的巨大差别。同时也说明了:方舟子只能是“质疑”而不是“断定”韩寒的“代笔”。

随后看,网友的“所以两个人还是要拼证据,只不过方舟子作为提出主张的一方,他的证据是必须的,韩寒的证据并不是必须的而已。”的说法,很滑稽。

方舟子根本就不是提出主张的一方,他只是提出了质疑,并且已经在网上给出了质疑的依据,那就是对韩寒自己承认的一系列事实的逻辑推理和分析。所以,方舟子没有什么义务举证。网友的“韩寒的证据并不是必须的而已”说法,目前也是勉强可以成立的。因为,韩寒还没有真正起诉到法院,如果韩寒起诉方舟子,他的证据就是必须的。否则,法院根本就不会接受。这才是“谁主张,谁举证”。

总之,这就是方韩大战中关于“质疑”和“断定”的逻辑关系,以及双方举证责任的分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5826-533962.html

上一篇:环保部的“生态优先”是对“十二五”规划的误读
下一篇:韩寒的人造之嫌缘何难以消除?
收藏 IP: 211.160.90.*| 热度|

1 肖重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