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创新与创业】人工智能国际竞争态势中的中国高校:何为VS为何

已有 9464 次阅读 2018-8-1 08:4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与创业】人工智能国际竞争态势中的中国高校:何为VS为何

如前文所述,在人工智能领域,一场世界性的竞跑已经开始。新近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应用方面已经进入了国际上的前沿发展国家群体,呈现出中美“双雄”共同领跑局面。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从人工智能的发展质量上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不容盲目乐观。这体现在中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领域的力量依然十分薄弱。用句形象的表达,即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在“智”上没有及时跟上,缺乏潜力。与“智”直接相关的自然是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影响作用。高校肩负着科学研究与培养人才的两大重任,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世界性浪潮中,应有如何作为,是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


中国高校何为?


从“何为”的角度,中国高校在人工智能的国际大环境和国内战略布局推动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抢占了先机。


在2004年,教育部就正式批准北京大学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截止2017年7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已达36个,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方向已达到79个。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 2030 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宏伟目标。2018年4 月 2 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这是教育领域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具体举措。《计划》明确指出应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支持高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并具体提出,到 2020 年,建立 50 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并引导高校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在政策推动下,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研究中心)呈风起云涌之势。2017年以来先后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或人工智能研究院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湖南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新近又有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福州大学以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研究中心)。从势头来看,新一轮的“学院风”可谓方兴未艾。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竞比的结果之一就是排名,排名至少满足了大家一比高下的好奇心。人工智能排行榜随之引起关注。


网络上流传着一份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排行榜,包括三大指标,学术实力与影响力占50%,计算机与数学实力占30%,学校综合实力占20%,在这份排行榜中,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东南大学纷纷都排入了前十名。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发布全球院校计算机科学领域实力排名的开源项目 CSranking新近更新。CSranking 的排名依据是全球各地的高校在计算机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发表的论文数量。这次排名采用的是2008至2018年的论文发表数据。CSranking排名其中一项为各高校人工智能排名。


国内的网络排名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众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发展的认可度,而CSranking关于人工智能的排名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学术发展水平。从两项排名看,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发展皆有可圈可点之处。北大清华亦或清华北大,依旧如中国高校的两颗明珠,交相辉映。


表1.中国内地高校人工智能排行前10名状况一览表

1.png

2.png




中国高校为何?


大学,由于其功能使然,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功能与作用更是全所未有的重要。相应的,大学也承担着过多的责任与众人的期待。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大学谈不上居功自傲,可能更多的是需要思考在众多期待中的何去何从。


无独有偶,中国高校也一直处于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一方面,中国高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需要竭尽努力,既要在世界大学发展中赶超与引领,又要满足国内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更要及时应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大学发展之路。


如上所述,人工智能发展为中国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各高校及时准确解读了政府的文件精神,人工智能学院和相关专业都可能迎来新一轮的大增长。但另一方面,学术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大学作为特有的组织,也有其之所以为大学的边界所在。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之下,各高校应有所定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发展目标。


从“为何”的角度,各高校在趁势而为之前,需要正确认识与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问题。


其一,就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而言,高校自身的办学历史与基础都非常重要。譬如,无论是清华,还是北大,他们一直都是中国大学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也位居前茅,在人工智能排名中能够名列前茅实为水到渠成。与此同时,学校自身具有的学科优势也需要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从目前的排名和调查数据来看,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学与科研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等院系,那些积累了多年理学和工学功底的高校更具有迅速领先优势。


其二,就人工智能发展的水平而言,人工智能需要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作支撑,在可能在“智”上站住脚。人工智能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交叉的边沿学科,涉及哲学和数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不定性论,信息论,社会结构学,仿生学与科学发展观等众多前沿学科。人工智能这一特性,要求各学科的交叉渗透,也需要在组织上、制度上、人才配置上进行联合攻关。从已有的经验来看,我国在人工智能上表现不俗的高校,都有重点实验室作后盾。例如,清华大学成立有“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成立有“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成立有“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有“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建设),等等。


其三,就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性而言,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的前沿学科而存在,而且也正在扩展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多个社会领域。 因此,社会各部分的分工与协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就我国高校而言,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需要突破办学趋同的窠臼,真正走向自主办学、分类发展之路,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当前特别要警醒一窝蜂上“学院”和“研究中心”。国内顶尖高校可侧重于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研究与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基础性、原创性成果方面做出贡献;其他具有一定人工智能专业特色与水平的高校,可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凸显优势,在人工智能知识应用和转化方面做出贡献。



作者 | 高桂娟,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作者邮箱:gjgao@tongji.edu.c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126950.html

上一篇:【智库数据】中国高校(含港澳台)一流学科发展特征分析
下一篇:【科研评价】世界大学排名科普篇
收藏 IP: 101.94.252.*| 热度|

5 李剑超 柳林涛 黄永义 韦玉程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