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大学排名】C9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国际化情况分析 精选

已有 11278 次阅读 2018-5-25 15:4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排名】C9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国际化情况分析


在中国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国际化是当前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基本趋势。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四大世界大学排名中有QS、THE、USNEWS三个世界大学排名均有设置国际化指标,且均是客观数据指标,涉及国际教师、国际学生、合作论文三个方面,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ARWU)则没有涉及。下面从国际化指标分析展开,着重分析了中国C9高校联盟的国际化情况,C9高校国际化情况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排名中的国际化指标释义

1.QS

●国际教师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占5%):计算国际教师与教师总数的比例:数据来源各学校。2017年6月发布的“2018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采用的是2016年的数据。


●国际学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占5%):计算国际学生与学生总数的比例:数据来源各学校。

2.THE

●国际化(International outlook,占7.5%)


包含以下指标:


国际国内教师比(International to domestic-Staff Ratio,占2.5%):计算国际教师与国内教师的比例,数据来源各学校。


国际国内学生比(International to domestic-Student Ratio,占2.5%):计算国际学生与国内学生的比例:数据来源各学校。


国际合作论文比例(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2.5%):计算学校至少含有一个国际合作作者的论文数与学校所有发表的研究论文数的比例。数据来自Elsevier的Scopus数据库,2017/2018年排行榜数据基于2011-2015年发表的文章,类型包括:期刊文章、会议论文、评议、书籍及书籍出版章节。

3.US NEWS

●国际合作(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占5%):学校国际合作论文占大学总论文数的比例除以大学所在国家国际合作论文的比例。数据来自Clarivate Analytics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7/2018年排行榜数据时间段为2011-2015年发表的文章,类型包括:期刊文章、会议论文、评议、书籍及书籍出版章节。


●国际合作论文占比(Percentage of total publications with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占5%):学校国际合作论文占大学总论文数的比例。


二、世界排名情况对比


分析基于C9院校对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1.对比高校历年QS排名情况

表1 对比高校2014-2018年QS排名数据

1.png


2.对比高校历年THE排名情况

表2 对比高校2014-2018年THE排名数据

2.png


3.对比高校历年US NEWS排名情况

表3 对比高校2014-2018年US NEWS排名数据

3.png


三、近五年国际化指标对比


1.国际教师比例


1.1历年QS排名之国际教师占比得分


表4 对比高校2014-2018年QS排名之国际教师占比得分

4.png


从得分可观察,近两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的国际教师占比得分较高,得分在70分左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则处于第二档位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得分较低。此项得分充分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地域上的差异性,高校教师国际化水平跟城市有很大关系。长三角地区高校国际教师占比略高于北京,远高于其他中西部城市。哈尔滨工业大学此项指标得分缺失。


1.2历年THE排名之国际化得分情况


表5 对比高校2014-2018年THE排名之国际化得分

5.png


THE排名国际化有三项分指标,国际教师占比、国际学生占比、国际合作论文占比。从得分观察,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国际化得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得分在50分左右,其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次之,在40分左右,其余高校得分较低。此项结合国际学生占比数据是由于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国际学生占比较低。南京大学则是由于其国际合作论文占比较高。


2.国际学生比例


表6 对比高校2014-2018年QS排名之国际学生占比得分

6.png


QS排名国际学生占比得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国际学生占比远高于其他高校,其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也表现不错,其余高校占比较低或大部分数据缺失。


表7 对比高校2014-2018年THE排名之国际学生占比

7.png


从THE国际学生占比的数据可观察,北京大学国际学生占比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15%以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也维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10%左右。而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国际学生占比均相当低。浙江大学(2018年全日制学生数据超5万)跟学校规模也有一定的关系。


高基表查到国际学生数据如下,数据采用高基表中学历留学生和短期培训留学生总和来计算留学生总数,学生总数采用本科加研究生全日制学生数计算。可以观察到其实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其国际学生占比均不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其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当然高校如何上报此项数据口径不得而知,而且QS数据很多缺失且不公开也是有很大存疑的。


表8 对比高校2014-2018年排名之低层数据国际学生占比

8.png

备注:留学生占比数据基于各高校上报教育部的数据得到,但是否与其上报排名机构的数据一致不可知。国际教师数据无法采集到,故无法进行比较。


3.国际合作论文比例


由于THE的2018年排名数据收集是采用的2011-2015年的数据,2014年排名数据收集采用的是2007-2011年数据,故下面采集了Scopus数据库(THE采用)2007-2015年合作论文占比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从2007-2015年合作论文占比数据观察: 


9.jpg

10.jpg


基于Scopus数据库(THE采用): 从图表可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占比处于第一梯队位置,高于其他高校。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处于第二梯队,近两年有赶超第一梯队的趋势,国际合作论文占比接近30%。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其中表现最弱。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近几年的增长率较快。


11.jpg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US NEWS采用):中国高校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国际合作论文占比略高于Scopus数据库中表现。从图表可知,北京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占比近年接近35%,远高于其他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国际合作论文也表现较不错,近年占比接近3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2015年国际合作论文占比超过了30%。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其中表现较弱。


4.学校国际合作论文占比/中国合作论文占比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US NEWS采用)

12.jpg13.png14.jpg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际合作论文占比/所在国家国际合作论文的比例分析,北京大学表现最优,高于中国高校平均水平1.5陪以上。其次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表现不错,与中国高校平均水平比值在1.5左右徘徊。西安交通大学波动较大,最近两年表现较差;哈尔滨工业大学大部分年份都低于中国高校平均水平,表现较弱。


小结:


1、目前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主要集中在数据指标上,国际教师占比、国际学生占比、国际合作论文占比上面,而对于国际化对中国高校教育质量带来的影响方面难以评估,难以深入追踪分析。


2、从世界大学排名的得分分析,中国高校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国际教师占比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已经处于较不错的位置;但是在国际学生占比上得分较低,没有超过50分的高校。在吸引国际学生上面还需要有所提升。


3、从国际合作研究水平上,中国高校平均水平在20%左右,中国高校中国际合作论文水平较高的在30%以上。但是世界知名高校在40%以上,甚至有超过50%的高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简称ETH Zürich)。


4、中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跟地域、城市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城市知名度影响了中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机遇。


作者 | 佘仕凤,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数据分析专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115720.html

上一篇:【学科发展】中国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建设的历史
下一篇:【创新创业】通过职业教育整合创业与职业:欧洲典型案例阐述
收藏 IP: 101.94.252.*| 热度|

3 张鹰 文端智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