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大兵读研记》的
第7回
暑假,各校的暑期学期正在火热进行中,很多保研的、考研的学生已经在为自己“物色”好的归属地。
“今年又没有人报我们。”老兵有些失落。“面试的时候有个学生,特别有想法,基础知识也特别扎实,很多老师都想要。最后他报了xxx老师。”
“我们就一直没有招到素质比较好的学生……”老兵难掩失望。
说到招生的问题,哪个老师不想招到满意的学生呢?
什么叫做满意的学生?
基础知识和能力扎实
认真勤奋
主动性强
擅于思考和钻研
……
学生会如何去选老师?
大兵根据自己当年的想法和接触到的学生的想法,大概有那么一些:
1. 有名气的学校
人往高处走。一般人都会希望能越走越高,尤其是好学生,更会去选择比之前更好的地方。如果没有了解的导师,他们可能先选择本领域最好的几个高校或研究所,然后再在其中寻找有意向的导师。
2. 有名气、有头衔的导师
在真正进入这个科研圈子之前,学生根据什么来判断导师的水平?看有没有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看有没有头衔,看是不是主任、院长、所长、校长……
有行政身份的导师可能并没有时间精力很好的指导学生。但是有位老师说过,学生们看中的可不只是学术指导,也是他将来可以获取的资源。
这确实很现实,无论是学校还是导师,这种关系就像是一个标签。当你贴上了名校、名师学生的标签后,别人将名校、名师与你的能力关联起来。《影响力》一书中对此有一些探讨。即便我们觉得其实并不一定,但是不可否认,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的。
暂时没有头衔的老师相比之下生源就会比较少,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
3. 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在大学期间总是会形成一些感兴趣,或者以为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但实际上,当大兵在过了几年开始理解科研是怎么一回事后才明白,原来以前并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是什么。在大学期间,我们学到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而并不是做科研。无论是对科研,还是对这个行业,其实都知之甚少。
只是因为几个老师的几句话,可能就决定了自己的方向。
可能只是因为上了某一门课,就决定了自己的方向。
可能只是服从调剂,听从安排,就决定了自己的方向。
可能只是因为先进了某个组,熟悉了,就决定了自己的方向。
我们真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吗?其实不然。就像高考报志愿,我们甚至不了解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就要选择自己的未来。
填报导师的时候,有的老师想招揽学生,于是召集学生们跟他们讲自己的方向多么的有意思,多么的有前景。有的学生原本不感兴趣,听完以后觉得,好像也不错,于是最初的“兴趣”就改变了。
有的学生还是坚持想找跟他兴趣相近的老师。但是最终,他也未必从事的是当初想做的方向。
大兵最初想从事发酵相关的领域,但是想报的那个导师一般都分不到学生,于是就选择了另一个导师。等过了几年,想想,其实现在的方向也不错。大兵的同学当初很肯定自己要做能源相关的方向,觉得生物能源是很有前景的。然而最后他也不感兴趣了,甚至不做科研了。
当然,我们也听过很多关于坚持想法最后做出了很好成绩的例子。
所以,兴趣重要吗?当然重要。但兴趣可以培养,它既有很强的塑造性,也往往可以发生改变。
兴趣的表现会变,内在的东西却不会变的很快:
如果一个人认为应用的东西才有价值,那他做的方向就会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无论是做什么东西。
如果一个人只是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那他可能专注于研究一些未知的现象。
如果一个人认为文章、地位必要,那他的兴趣可能会转为研究新、能发高档次文章的方向。
兴趣是会随着我们的人生经历,对行业前景、知识的理解的深入而发生改变的。它既是我们的选择,也是一件看运气的事情。
大兵觉得,有想法,有感兴趣的事情是好的。这代表我们是有自己去思考的。即便这种想法可能是不完善的,但是依然比完全没有想法好。
4. 导师的性格
除了研究方向、背景,很多学生最关心的就是这个课题组的制度,导师是不是一个好相处的导师。
网上的一些新闻,让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对这些细节都很关注。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当面或者从侧面来了解导师是否过于严厉、是否需要指纹打卡、是否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延期是否严重,。
有一次,大兵在给暑期学校的学生讲完报告后,有一个女学生来找大兵,问某某老师人怎么样?大兵问,“你是对他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吗?”这个女同学回答:“其实我没太关注他的方向,在网上搜他的时候看到他的照片,感觉长的挺和蔼的。”第二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也是一个女学生在选导师的时候,觉得某个老师讲话总是面带笑容,感觉人很好,所以报了他。
没错,就是这样,外表的细节可能就影响了一个人的选择。
5. 本科学校的师兄师姐、老师推荐
当不知道选择哪里的时候,前人的经验就很重要。所以很多学生会去向师兄师姐或者老师寻求意见。如果有某个高年级的学生考去了更好的地方,很可能后续也会有学生过去。
反观为什么没有好的生源呢?
供需关系的平衡。
大家都想要好的学生,都想去更好的地方。好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去更好的地方,并且这些地方也青睐这样的学生。最后的结果是大家去到了和自己大致相匹配的地方。说大致,是因为到底什么是真的好,不好去直接评价。
名气不够,又没有头衔的老师怎么办呢?
身处高校的老师情况稍微好一点。高校有足够的本科生生源,并且老师的招生名额总体相对较高。研究所的情况更严峻一些,一是没有本科生生源,二是名额限制实在是压力很大。大兵所在的单位,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每年平均只有零点几个名额,很多副研究员常年处于没有学生的状态。
有一天大兵和老鬼吃饭的时候,说:“你们研究所招生名额这么少,怎么能干的过高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大兵尴尬的笑了笑,“这现状我们也无能为力啊。要不然各所暑期为了争夺生源干嘛这么‘兴师动众’啊~”
在这种现状下能做些什么呢?
热门导师自不用说。根据学生选取导师的几个因素,报考学生较少的老师关键是:
提高自己的影响力,需要宣传本组或者本人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把握能当面和学生交流的机会;
最好能和好的高校的老师有一些联系。
这样即使名额不够,如果能多一些优秀学生来报考,也能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挑选到自己满意的学生。
但即使如此,依然会面对学生捉襟见肘,断层的情况。如何在有限的学生下做出大量的成果?如果学生不仅少,还不出成果这么办?这就是更难的话题了……
最后,预祝各位老师能招到满意的学生,新同学开始新的人生阶段,老同学进展顺利的再接再厉,不顺利的早日破局!
这是一个关于大兵小兵的连载
大兵小兵是谁?
大兵是刚毕业不久,刚投身于科研工作的新人。
小兵是刚进实验室开始读研的学生。
学生时代VS职场生涯
学场老鸟VS职场新人
大兵小兵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各种麻烦事、迷茫、囧事
在困难中前进,在教训中学习
有痛苦、有收获
大兵小兵的故事来源于很多人
在他们的身上也许有你的影子
你会有所收获吗?
更多文章,请关注学到老的科研小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