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I came like Water, and like Wind I go" 之诠释

已有 8177 次阅读 2014-4-22 22:32 |个人分类:文史闲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生与死, 鲁拜集

武夷山先生介绍,英国数学家J E Littlewood (18851977)最喜欢《鲁拜集》的第28首:

With them the Seed of Wisdom did I sow,

And with my own hand labour'd it to grow.

And this was all the Harvest that I reap'd --

"I came like Water, and like Wind I go."

并给出译文

我将智慧的种子播撒,亲手劳作,促其长大。

我收获的一切转瞬成空:“我来如水,去如风”。

不过,“the Seed of Wisdom”是什么、播于何处,以及与收获I came like Water, and like Wind I go的关系,均难以从译文看出来;而将诗句理解为I cameI sowed, labored and reapedand then I go”,那么来如流水似乎也不应该与Harvest 相关。

笔者在评论栏写出自己阅读英文诗句时的瞬间感受

我希望,只是希望,年届70逐步消退之时,

能够说出:我

曾在世上播撒智慧之种,更有努力劳作助其成长。

上天所赐,我

至今总能流畅如水而行;他日亦望轻快似风而去。

我等赖以立身的精神支柱就是努力做了该做的事情,就会得到该得到的结果;功不唐捐,善亦有报。

三十年前笔者曾读过《不等式》,Littlewood是三位作者之一;见了他的名字别有一种亲切。因而努力寻找电子和纸质的汉译本,总计有十种之多。不过,除黄克孙译文“辜负高人细解蒙,希夷妙道未能通。此心本是无根草,来是行云去是风”,其余都表示对辛苦劳作所得结果的失望。但这是怎样的失望呢?我们有这样的体验吗?。

笔者觉得,“来如流水去如风”乃是人生最大的得意。人至老年,回望来路,若能行如流水而无坎坷,乐莫大矣;最后能无牵无挂,轻快似风而去,乐莫大矣。

人终有一死,但现代医学抗争死神,死亡过程有时变得非常坎坷。技术可以使病人成为植物”,将本是恶毒诅咒的“不得好死”变为亲人的痛苦抉择。时至今日,若能他日轻快似风而去”,不正是人生最后的得意吗?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译述如下:

慧根亦已入我心,善果皆因培灌勤:

此生顺畅如流水,而今远行似风轻。

须知,作者Khayyam可真是生死自在。据其同时代人记载其女婿所述,他读书时心有所感即留下遗言,起身祷告,不食不喝,当晚祷告后辞世。

英译者Fitzgerald 对生死也是达观的,去世前16天给侄女信说,“和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一起,我仿佛又有了敏捷和活力。不过虽说如此,我的头发还是掉了,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是得落了”。他长眠于睡梦;死后六年,名字首次作为译者出现在第5版《Rubaiyat of Omar Khayyam》封面上。

数学家Littlewood喜欢《鲁拜集》的第28首诗,或许缘于达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此生顺畅如流水,而今远行似风轻.doc此生顺畅如流水,而今远行似风轻.pdf

给出第26~30首诗的多个版本中译及讨论。拙稿完成于2011年,曾投稿一次,未获回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786789.html

上一篇:热心过度
下一篇:谢谢科学网,谢谢大家啦
收藏 IP: 202.102.252.*| 热度|

27 唐自华 许培扬 王小平 杨生茂 武夷山 宋泽阳 杨连新 卢萌盟 史晓雷 田菩提 杨正瓴 魏剑宏 温景嵩 张业明 梅珍生 孙学军 王云龙 吴琼 张忆文 王涛 刘全慧 黄河宁 何锐 JIANHUN dchlin dulizhi95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