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借旅游说些没有公式的力学 精选

已有 10368 次阅读 2017-6-30 13:28 |个人分类:力学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岩石, 瀑布, 河流

2017513日随教研室同仁到焦作市北侧的后河村东大河游玩一天,拍了几张照片。

净影寺(北)和青龙峡(东)属于焦作市的云台山风景区。

因净影寺右上方的上游水库,图中东大河在非泄洪季节处于干涸状态。

河道显著地曲折。这意味着,该地区原为平原而形成蜿蜒型河流(与今天荆江类似,其原理参加见博文 借都江堰说些没有公式的力学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835948.html );后来地壳隆起,河流下切入基岩,河型也就大致固定。当然两侧山体的崩塌,也会引起河道局部调整。蜿蜒型河流的长度与直线距离之比可以达到左右。

 

我们在O点下车,在左岸曲曲折折走到河底(河流以观察者面对下游说左右),而后沿河向下游走约1.2 km,仍在左岸爬坡到后河村乘车返回。图中所绘路径只是示意,实际路程要长得多,回程约用两小时。图示字母A~D为照片拍摄地点。

请注意太阳光影对河流的遮蔽,可以理解山体比较陡峻   

进入东大河前A处拍摄。此处是一深沟,沟底有大量尺度数米的大块石;树出露处距沟底总有米以上。岩石水平沉积层理可以辨别,而近乎垂直的纵向节理(成组分布的破裂面)则更为明显。这些岩石终将崩塌即机械风化,跌落沟底,块度较小者再被暴雨形成的泥石流带入东大河。

岩体的破坏过程称为风化。草木生长会使岩石张拉破坏,并产生酸性物质使其弱化,属于生物风化。冬天雨雪进入岩石,结冰膨胀(体积增加10%左右),也会引起岩石破坏;火成岩如花岗岩更因构成矿物石英和长石热膨胀系数相差5倍,温度变化也会引起热应力使晶粒破坏;这些都属于物理风化。

 

这是在B处面向上游拍摄的。上面的天窗和下面的坡趾随后放大给出。槽中水缓慢流动,槽底似为中细的砾石(20 ~2 mm),而河床主体为碎石卵石(200~60 mm)和角砾圆砾(60~2 mm),表层尺度较大。相关说明在后面给出。

 

 与前后岩石相比此处似乎质量较好,因而风化较慢,整体成凸出状态。中间穿透的结构,若在海边就是象鼻山,在大山中间就是天生桥,有些地方如张家界也称为天门。此处尺度较小,大家称其为天窗。其形成机制不能确定,可能原来是流水的山洞,也可能是大树引起的生物风化。最初的地貌特征笔者不能确认,不过风蚀的可能性不大。

 

 岩石质量较好在其坡趾处更为明显。其深槽在此横穿河底由凹岸转换到凸岸,与通常所说凹岸成槽不同。对此作如下解释。

局部收窄,洪水时将形成壅水水位升高;水流在此地转弯时,上部较宽离心力较大,而下部较窄离心力较缓,将形成次级环流而螺旋式向前,即水流在向前的同时,上部水流指向外侧凹岸流动,到凹岸向下,底部则指向凸岸流动而后向上。

对于泥质河道,通常环流引起凹岸冲刷,凸岸沉积,河流蜿蜒变化。不过,图中凹岸山体被冲之后只是坍塌,并不后退,因而河流不会产生明显的蜿蜒。

因环流作用,在最窄断面处的底部水流具有指向右下(面向下游)且速度较高,因而携带或冲刷能力较强,使深槽横过河底达到右侧。 

这是在C处拍摄的。200 mm 以上的块石或漂石在河床表面只是零星存在,主体为碎石卵石(200~60 mm)和角砾圆砾(60~2 mm),但底部则是粗砂(2~0.5 mm),分选性是很明显的。

洪水季节,石砂泥俱下;水过之后,石砂沉积;显然,尺度较大者先行沉降,尺度较小者会充填大块之间隙,充满之后再铺积在上。总之,初期沉积并不会如此分选

不过,冬天的雨雪会渗入河床,结冰之后引起整体抬升;而融化时产生的空隙则会由水砂充填,尺度较大者则不易使用较小的空隙。由于冰膨胀可以达到10%,因而很容易使粗砂运移到下面。多次的冻融即周期性扰动会引起尺度较小者向下而发生分选;而粗砂一旦埋到碎石卵石之下,则不易被水流输送向下。这或许也是自然界的一种选择啊。 

而后就离开河道,被同事拉上1m高的陡坎,沿沟走了两三分钟,借助早已拴好的绳索攀爬上沟的左岸(仍以观察者面向下游说左右),又约行10分钟,向下走3米回到原来的沟中,见到型瀑布(D处)。

 

 这个瀑布到雨季想来也是非常漂亮的,只是雨季我等绝对不能来到此处啊。

在瀑布前稍事休息,我们离开这条沟,沿其西侧的另一条沟的右侧向前向上;绕过这两条沟分水岭的一个垭口,向下回走到照片的右侧,从中间的小道横过该沟,其间最窄处仅15 cm,正好一脚跨过;再绕着其与东侧的山沟的分水岭向上,进入沟中爬上2m高无水的瀑布台阶,在乱石中向前向上;而后爬到沟沿,绕山而行。

当这个水潭被冲深了——水下来还会形成环流驱动里面的石块打磨呢,当岩石被时间而弱化了,眼前的台阶就要崩塌,两侧山体也会部分坍塌,而瀑布就会后退,留下被乱石充填的深沟。这一过程会由下游向上游发展。呀,前一次崩塌的情景就在身后呢。

 

岩石总是要风化的,总是要破碎的,总是要随水向下的。

河流会从下向上侵蚀山体,而不同河流的侵蚀速度不同;一旦较快者使分水岭坍塌,因其河床较低,邻近河流将转弯流入,发生河流袭夺;被夺河流将失去水源而留下不相称的河道。这样的事情自然界不停地发生着,长江上游支流就在抢夺黄河的水量而“北水南调”。

可以说的事情还很多。例如在C处向上游拍摄的河流左侧岩壁,近乎垂直,基于上方破坏状态就可以讨论其受力情况。只是这总需要写些公式啦。

 

 错误欠妥之处,恳请大家指出。谢谢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063810.html

上一篇:1853 年
下一篇:数学和物理及力学:以圆柱面上摩擦滑动为例
收藏 IP: 1.195.108.*| 热度|

39 李颖业 姬扬 朱晓刚 徐令予 黄永义 康建 史晓雷 孙翔 李毅伟 张江敏 张忆文 黄旭 刘炜 黄建斌 张晓良 杨正瓴 谢力 陈南晖 冯大诚 魏焱明 周健 苏德辰 逄焕东 应行仁 彭振华 刘全慧 郭保华 韦玉程 刘建彬 张云 李健 韦四江 卢萌盟 hnjz xlsd zjzhaokeqin liyou1983 dulizhi95 q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