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科学, 也有点迷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jianguo

博文

植物血管:你所不知道的叶脉序 精选

已有 15281 次阅读 2011-6-4 21:5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4|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叶脉序, 植物血管

 
图片来自Blonder的博客:http://bblonder.wordpress.com/
 
        摘取一片树叶,把他放在你视野的上方观察,你会发现粗综复杂的网状的、掌状的、抑或平行的叶脉结构,这就是植物叶片的“血管”——叶脉序(leaf venation)。叶脉性状的差异可以用来研究植物亲缘关系(类似人类的“血缘关系”,呵呵),当然它们还蕴涵着其他的秘密。叶脉序的研究从18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它是植物宏观的主要性状之一,就这么一个很常规的性状照样会有不同寻常的发现,最近Blonder等发现基于叶脉序的特征(包括脉序长度、密度和环形结构)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其他叶片功能性状,这些性状包括净光合速率、叶寿命、比叶重和叶片氮含量,而这些性状都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叶脉一般情况下会有一级脉和二级、三级脉之分,叶脉的长度、密度和环形结构决定了植物体吸收水分和运输养分的多少,作者就是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实验(计算一下叶脉的长度、密度和环形数)就可以反演净光合速率的大小,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他们的研究成果“Venation networks and the origin of the leaf economics.pdf”发表在Ecology Letters 上 (IF=10.318)。夸张的说,我们以后可以根据叶脉序的特点就可以定量的了解一些重要的植物生理生态特点,从而可以预测和反演一些气候事件。

  
        只是观察一下叶片叶脉的特点就可以发Ecology Letters?跟我一个师弟谈到这篇文章时,他露出惊讶和羡慕的目光,不过,有比这还要“简单的”工作却发在了更牛的杂志上。2004年有人就“只是”测量一下叶片的面积和重量,之后再结合一些气象资料做个简单的相关性分析(The worldwide leaf economics spectrum.pdf),实验结果就荣登Nature,且目前已被引用850次以上。注意这两篇文章标题的相似性,看来“虎父无犬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Blonder等的模型适合中国的情况吗?这就很不好说了,因为目前很多国外的研究工作中中国植物样本的数量相对很少,这就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叶片经济谱、叶脉序是个什么状况?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建立像国外的那种积累很长时间的数据库。

    
        稍微看一下文章题目和摘要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大!有时发好文章靠的确实是好的idea,而有时却是长期工作的积累,没有积累,也就没有科学研究Ecology Letters和Nature上的文章都是取材于全球175个观测点2548种植物,这些植物占到全球维管束植物总数的1%左右。正是这些海量基础数据(Global Plant Trait Network,GLOPNET)的强大支撑,才造就了像New Phytologist、Ecology、Paleobiology、Ecology Letters和Nature上的好文章。2004年澳大利亚的Wright 领衔的研究团队在Nature上的文章正是使用GLOPNET数据平台的第一篇文章,作者单位或国家是包括除中国之外的美国、荷兰、法国、智利、南非、波兰、加拿大、西班牙和日本等27个单位。有时,学术拼的不只是idea,更是一种态度和实力。如果就听我在这里“忽悠”如何偷懒发好文章,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缺失中国数据的研究无疑是一大遗憾(虽然北京大学后来有所补充:Lea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toichiometry across 753.pdf),现在的Blonder等想建立一个更加详尽的数据平台(TRY – a global database of plant traits),希望这有助于真实的反应客观世界的规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0340-451684.html

上一篇:金丝桃
下一篇:有多少物种可以重来?
收藏 IP: 123.157.19.*| 热度|

17 汤治国 刘庆丰 柳东阳 谢鑫 许培扬 杨正瓴 蒋继平 孙学军 余昕 徐耀 王栋 沈晓雄 田灿荣 郭桅 vigorous DXY1234 guoyanghuawu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