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为了学术不断迁徙 精选

已有 4667 次阅读 2007-9-8 08:18 |个人分类:寰球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为了学术不断迁徙

 

我觉得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不断地迁徙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可以云游四方,博采众长。学术大师们的优点、长处,只有近距离地观察,才能真正地了解,并且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就是一片场。大师的能量,周围的气氛、能量,恐怕无法漂洋过海地传递。

 

我不具备那种条件,但是赞赏上述做法。

像候鸟一样迁徙,选择适合学术水平、见识和影响力增长的地方居住,哪怕是短期的也好。候鸟是善于选择驻地的。人若有双翅,每年都该围绕地球村飞翔,像展开了翅膀的鸿鹄一样。整日满足于徘徊于院落里、屋檐下的麻雀, 为地面上洒落的玉米颗粒兴奋、有什么出息呢?即使“身无双飞翼”,也可以心有灵犀,可以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产生火花、发射能量,达到双赢、多赢的效果。

网络,尤其是科学网,就是一个承载了各种学术思想、思潮的巨大平台,是学术思想的航空母舰。也许我还不具备飞翔的时机和条件,更需要一个栖息地。这样的栖息地,我比较珍惜,我反对拆台的人。

那种迁徙,无论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其效果类似,以迁徙者的旅途劳顿、环境变化、学术暂时损失为代价,换取了学术思想的交流、换取了不同学者之间的相互激励和灵感激发。

那种迁徙的效果,短期内无法看到。它们的效果需要时日的进展才可体现出来。急功近利者、目光短浅者,只能看到花销、开支,甚至 认为那是浪费。

即使单纯从学术的观点出发,学术的迁徙也是依赖于学者的战略眼光和学术勇气的。有时侯,看准了方向,需要果断地抛弃,进入 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或者环境需要破釜沉舟的决心。这样的人,我见到或者认识、听说的不多。

这是无可奈何、必须接受的事实:即使第一代学术外来户付出 艰辛的努力,得到认可也比较困难。那些学术坐地户天经地义地认为,外来者要抢他们的饭碗,或者高傲地认为,外来者降低的不仅是他们原有的经济水平,还有,要命的是----学术水平。这些外来户会如击破平静水面的石子一样,为他们进入的新领域输血、增添活力。这些,学术坐地户往往看不到, 他们做到的常是——本能地挑剔、排斥和打击。历史会证明谁是正确的、大方的、公正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7033.html

上一篇:George Gabriel Stokes:54 years on Lucasian chair(photo)
下一篇:The IGS hourly sites(map)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