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母校:少了一个多了两个

已有 3035 次阅读 2013-3-29 21:18 |个人分类:散文广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军测, 鲁院, 北语

        我读本科的母校——解放军测绘学院,先是被改称为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后来干脆消失了。当年我读书的地方,大门外悬挂的牌子成了某某大学的陇海路校区。一个在测绘界很有影响的学院,就这样在度过了66(正好是她坐落的门牌号)个岁月后在中原大地上消失了。乐观地说,是像平原上的冬小麦一样,随着春天的到来分蘖了,成了诸多麦苗,自身却消失了。这个学校的占地面积不大,却培养出了多个从事大地测量专业的两院院士,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测绘技术骨干。当年一起学习大地测量的80个同学,如今的情况差异很大。时光这个魔术师,把同一个起点出发的人,进行了分化和瓦解。他们逐渐成了不通阶层的人;不同身份的人。他们的共同点几乎只剩下了一个母校。而今,这个母校也消失了。这使得他们的共同点越来越少了。

       去年,在参加入学三十周年的聚会的时候,听到一个老领导介绍母校即将消失,心里很不是滋味。在送走了来京聚会的同学们后,我在日记里写了一段文字,起名为《没有母校的人》。

 

     而在此之前,我已经提前弥补了失去母校的缺憾,已经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同时拥有了另外的两个母校:鲁迅文学院和北京语言大学。虽然英语学习只持续了一个学期,在远离第一个母校1/4世纪后,再次进入教室,再次全身心的学习,的确是颇为令人感怀的事情。鲁院的保安和北语的风格不同。这是的我毕业后重访北语比重访鲁院容易的多。从保安这个角度看,北语要开放的多了,更容易进入一些。(他们的保安不像今天在城区爱民街**号看到的那样,居然因为不愿手无寸铁的上访群众进入一个小门和人家厮打起来。那些有所诉求的人远道而来,看到那样的战斗场景,怎么能不更心寒呢。)

      母校是学生们精神的故乡。少了一个,多了两个。一种大不幸,为两种小幸运冲淡了。假如不是写了点改变不了世界的文字,假如没有参与一种外语测试,假如不存在网络的话,进入学院路15号专心读书的机会也就不会出现在我眼前了。一种失去,两种获得。失去的不会回来,得到的还在手中。这让我觉得,心里不是那么空荡荡了。

       两个母校距离不远,我曾经和老师以及同学们往返于这两个学校之间。那是多么令人精神愉快日子啊,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日子啊。

       那些日子,是冲破生活雾霾的阳光,让我黯淡的影子,更清晰了。更清晰地投射在地面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675133.html

上一篇:深山中的白桦林
下一篇:“第七朵蘑菇云”(虚构的)
收藏 IP: 123.117.220.*| 热度|

9 李宁 魏东平 武夷山 边媛媛 钱磊 刘伟 徐大彬 马春旺 孟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