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黄山归来......

已有 3217 次阅读 2007-11-24 22:50 |个人分类:科学书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自然, 黄山

黄山归来......

一次,两次,感受到黄山之美,还想去第三次.

黄山之美,不是一两次,不是一两个季节可以全面感受到的.

假如游览的目的不仅是拍摄了若干张黄山为背景的

照片,黄山的确需要去N次的,只要时间体力和经济条件

允许.关于黄山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胜枚举,但对于黄山的

感受还是需要身临其境.只有到了始信峰才会感慨,黄山

之行不虚.不同的眼光和角度可以发现和感受并且欣赏

黄山之美的不同侧面.随着年龄的变化,对于黄山的感受

或者喜欢的侧重面也会不同.

        其实,只要用心感受,耐心观察,即使连名字都没有的

山,也有它的美妙之处.也许,由于没有知名度,它才可以保

持本色之美.开发过的山,的确便于人们欣赏了,安全了,但是

固定的路线角度和思维,对于发现和感受大山之美是一种

损失.

游山,无名或者有名之山,都是一种交流,是游人与大山的交流,

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交流.而当被山,比如黄山,之美打动的人,为

自己所钟爱的山赋予了某种文化涵义之后,山就不是原来意义

上的山了,它成了一种符号或者象征.

这样,游山,游名山,就不仅是接近名山了,还是一种心甘情愿的

文化洗礼或者归属,那种朝圣般的虔诚就具备了象征意味了.

人们钟爱的山可以不只一座,那样可以感受不同的风光.

如果游人无法远行,他愿意就近畅游一座小山,那是可以

理解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笔下的小山,原来是很

平常的.山以文传,楼以文传.名文的魅力可以为山川增色,

可见文字的魅力和神奇.山川迷人,人也可以迷山川.

黄山归来书奇文,可敬!小山去后留佳作,可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1534.html

上一篇:学术界的泰山效应
下一篇:学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