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拂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kuan15 拂去杂尘,干干净净

博文

益生菌有望治疗自闭症?

已有 11260 次阅读 2017-3-9 09:2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自闭症, 治疗, 益生菌, 孤独症, 肠道微生物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和刻板的重复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迄今为止,ASD的病因仍不清,也没有好的治疗措施,仍以教育康复训练为主。

近年来研究发现,ASD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肠道菌群失衡可以引起一系列胃肠道症状和异常行为,而益生菌的使用可缓解其胃肠道症状,改善部分行为问题,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ASD患者肠道菌群不同于健康人

      Finegold等发现ASD患者大便中梭状菌属比正常对照组高10倍,有9种梭状菌为ASD患者所独有。此外,ASD患儿肠道拟杆菌高,厚壁菌门菌低,有胃肠道症状的ASD患者瘤胃球菌属、产碱菌科、萨特菌属的细菌含量高。

      最近一项研究为自闭症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患者肠道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与健康对照存在差异。参考:自闭症患者肠道细菌,真菌与健康人都不同


粪菌移植可以改善自闭症症状


美国科学家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粪便微生物移植来治疗自闭症。在对18名年龄在7至16岁之间的自闭症患者进行粪菌移植后,新疗法似乎提供了一些长期的益处,包括与自闭症相关的胃肠道症状改善80%,自闭症行为改善约20%至25%,包括社交技能的改善和睡眠习惯的改善。

参考:Microbiome丨自闭症治疗新方法:肠道微生物移植!


益生菌治疗ASD的经验

2013年,Hsiao等人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ASD特征的小鼠胃肠屏障功能有缺陷,并且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当用脆弱类杆菌治疗后,肠道通透性降低,肠道菌群恢复,同时社交、刻板和焦虑症状、感知行为异常等ASD样行为得到改善。

虽然,上述研究是在动物体内做的,但也极大的鼓舞了人们。随后,人们开始尝试将益生菌用于ASD患者。

Adams等给ASD患儿服用益生菌后发现ASD患儿的SCFAs水平降低。Kałućna-Czaplińska等给ASD患儿服用嗜酸乳杆菌2个月后,其代谢产物水平发生变化,执行命令能力和专心程度提高。Parracho等用植物乳杆菌治疗ASD,发现对ASD行为改善明显。Tomova等用双歧杆菌、乳酸菌和链球菌联合制剂给予ASD患儿,结果使肠道菌群恢复正常。Anthony等用益生菌治疗ASD后发现,其炎症指标血清髓过氧化物酶的浓度降低。

这些研究无疑为益生菌治疗ASD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据,也为ASD患者带来了希望。


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支持


ASD与肠道菌群关系已经证实,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自闭症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美国,已经有1/5的医生支持ASD儿童使用益生菌,有2/3的医生在家长给ASD儿童使用益生菌时采取接受态度。但是对于益生菌缓解自闭症核心症状方面仍存有争议。这些已经说明,用益生菌治疗ASD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发现益生菌对ASD的干预效果,但仍需要更多的、设计更严格的临床试验支持。相信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必将为益生菌治疗ASD找到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参考资料:

程茜,益生菌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展望,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  Vol.32(2):125-128.

Strati, F., Cavalieri, D., Albanese, D., Felice, C. D., Donati, C., & Hayek, J., et al. (2017). New evidences on the altered gut microbiota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 5.

http://www.genengnews.com/gen-news-highlights/new-autism-treatment-could-come-from-altering-gut-microbiota/8125375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900-1038426.html

上一篇:自闭症患者肠道细菌,真菌与健康人都不同
下一篇:同样是双歧杆菌,你咋就可以减脂呢?
收藏 IP: 159.226.113.*| 热度|

2 李颖业 王宗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