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如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志东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和纷杂的年代,在心灵深处保持一片宁静的时空。

博文

科学网十年沉浮记 精选

已有 18417 次阅读 2017-2-24 11:54 |个人分类:感言|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今年是科学网创建十周年纪念,也是大呆在科学网开博十周年。尽管最近一段时间,大呆已经在科学网潜水一年,可以说是沉入海底马里亚纳大海沟,但作为科学网的“元老”级博主,还是非常想念浮在水面的好时光。借此机会,上浮到科学网的水面,透口气,发布一篇博文,祝贺科学网十周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就是十年。十年时光说长也不长,毕竟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年也算不上什么,但是说短也不短,毕竟一个人一生也没有几个十年。在科学网开博,我在其中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留下了一些难忘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恍如隔世。我在科学网开博,最大的原始驱动力是介绍我关于三维伊辛模型精确解猜想的工作。当时,经过多年探索,我获得了一个自认为是正确的结果,但是多次投稿国际学术刊物均被拒稿,感觉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理解我的工作的同行。正所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200758日我就将论文预印本挂到(arXiv:0705.1045),不久收到科学网主编的邀请信,我正想找个地方倾诉,所以我在2007613日在科学网发表第一篇博文。初期的博文主要是介绍三维伊辛模型的工作,偶尔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感想和评论文章。可以说,科学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介绍我的工作,通过与博友的交流,排解了当时心中的郁闷。后来幸运地论文被国际学术刊物Philosophical Magazine 87 (2007) 5309 接受发表。论文发表后,引起国际同行的强烈反响,得到国际同行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有同行正面引用,有同行发表Comment,所以,我在2008年底开始在科学网上介绍相关的学术争鸣,激辩猜想系列博文在科学网引起广大博友的热烈关注,最后引发一场数十位博友发表博文的大辩论,在科学网上是空前的学术大讨论,思想的大碰撞。时至今日,当年辩论的硝烟已经散去,留在我心中永远铭记的是科学网良好的学术氛围,宽松的环境,以及广大博友对探索科学难题的鼓励,对科学精神的弘扬。

      科学网创建初期对博主还是有一定的门槛,所以大部分博主都是有一定科研工作积累的,生活阅历也比较丰富,博文观点独特,文采飞扬,非常吸引人。由于刚刚接触博客这个新鲜事物,大家也都尽心尽力地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据我的估计,当时比较活跃的博主不超过50人,但就是这些博主与编辑的共同努力,将科学网搞得风生水起,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科学网开博的另外一个收获是,在网上结交了一些非常有才华的博友,如果不是有科学网这个平台,在现实生活是不可能有交集的。大呆在科学网上交朋友,一不看出生、二不看身份、三不看SCI论文,仅看博文是否精彩,观点是否新奇,待人是否真诚,。。。在虚拟世界里少了一些现实中的利益纠葛,多了一些君子之交的平淡,通常是被博友的才华而深深吸引(特别是几个不在学术圈子里厮混的博主,如鬼王李亚辉、无趣男杨玲、二傻子鲍得海、发发杨秀海等),惺惺相惜,也曾经与多位博友相约小聚,把酒言欢,不同背景的博友的交谈的氛围非常融洽,形成思想的碰撞,那种感觉非常好。

      许多“元老”博主淡出科学网,其中有多种原因,一是仙逝(如黄老邪、青水洋、郑融等),二是被三条红线封杀(如鬼王、正教授等),三是工作事务分身无术,四是健康原因,五是其他自媒体(如微博、微信)的分流,。。。有些博主现在玩微信公众号忙得不亦乐乎,自然无暇打理科学网博客了。大呆最近几年淡出科学网,主要原因是身体原因,2014年做了一个眼睛视网膜修复手术,2016年又做了一个取硅油的手术,所以需要减少用眼时间。另外一个原因是江郎才尽,毕竟科学网的许多话题是周期性循环的,有些是永恒的话题(如师生关系、科研与教学等),有些是节气性的(如各种节日、基金申请、诺贝尔奖颁布等),一个人确实很难就同样一个话题写出不同样的博文。大呆感觉,今后如果还能够在科学网写博文的话,也许科普是唯一的选择。2013年我在Chinese Physics B 22 (2013) 030513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三维伊辛模型的数学结构”的综述报告,总结了猜想发表后的一些新进展。本来是想在科学网做一些科普的,但是由于内容涉及代数、几何和拓扑,一方面我还没有准备好如何进行数学方面的科普写作,另一方面,科学网藏龙卧虎,有许多数学专业的高手,我确实不敢班门弄斧。所以,迟迟没有进行相关的博文。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够鼓足勇气在科学网科普一些与三维伊辛模型精确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尽管在科学网潜水一年,也很少登录科学网了,我还是非常关注科学网的,每天总是要从精选博文和热门博文中挑选几篇博文,用手机的读屏功能,听科学网(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听科学网上博文的人)。最近几年,科学网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博主,思想敏锐,知识丰富,精力充沛,魅力十足,使科学网生机勃勃,可以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人世间一代新人换旧人。在此,我衷心祝愿科学网兴旺发达,成为全球华人科学家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44-1035770.html

上一篇:我们应该无条件相信科学文献吗?
下一篇:雾里看花:女博士求职到底有没有被歧视?
收藏 IP: 113.232.100.*| 热度|

83 曾泳春 王德华 史晓雷 陈辉 丛远新 杨正瓴 李颖业 岳雷 苏德辰 李雄 赵明 韩枫 白图格吉扎布 喻海良 钱磊 郭向云 冯大诚 张学文 吕洪波 鲍海飞 邹桂萍 吕喆 李学宽 周健 马陶武 刘建彬 晏成和 罗民 李万峰 康建 李曙 赵序茅 张江敏 吴斌 徐长庆 张晓良 马红孺 张林 陈楷翰 郑新奇 代恒伟 刘全慧 林建荣 李霞 陈绥阳 李世春 陈儒军 刘乐乐 周浙昆 黄安年 李伟钢 孟津 张海权 孙长庆 蒋永华 吉宗祥 郑永军 任胜利 侯沉 邢志忠 彭真明 杨芳 刘钢 逄焕东 樊采薇 宁兴坤 杨秀海 李毅伟 刘立 谢钢 朱朝东 xiaobaobao888 xlsd neilchau zjzhaokeqin bridgeneer everyon biofans huaxinflower yunmu ericmapes htli houzheny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0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