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h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hg

博文

50毫秒快速合成Fe/碳纳米复合材料

已有 402 次阅读 2024-4-16 10:07 |个人分类:化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朱向东老师课题组2023年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发表了论文“Millisecond self-heating and quenching synthesis of Fe/carbon nanocomposite for superior reductive remediation”。

一、亮点/创新点

本篇文献的亮点和创新点主要包括:

(1)通过碳辅助闪蒸焦耳加热(C-FJH)技术,在毫秒级别内优先沉积碳层以阻止Fe-氧化层的生长,这是一个“快速胜出”的策略这种方法引发的超高温度和电击促进了还原态铁的形成,并随后熔融成相融合的异质结构(Feº/FeCl)。

(2)通过C-FJH技术制备的Fe/碳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无氧化壳层、部分相融合的异质结构,并且在纳米尺寸范围。这种结构有助于增强材料的还原性能和稳定性。

(3)所合成的Fe/碳纳米复合材料展示了优异的对多种污染物(包括金属氧酸盐、全氟化合物和消毒副产物)的去除能力。理论计算证实了源自异质结构的电子离域效应促进了电子传递,从而提高了去污效率。

(4)C-FJH技术不仅适用于Fe/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还成功扩展到制备无氧化壳层的Cu或Ag/碳纳米复合材料,这些材料作为病毒灭活剂展示了高效能力,进一步扩展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

图片2024.4.16.png

二、研究背景

本篇文献的研究背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Feº基纳米材料因其强还原性和环境友好性,在环境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这些材料表面会形成被动化的氧化壳层,限制了它们的深入应用,因为氧化壳层阻碍了物质的内部传输和外部电子转移。

(2)虽然已有努力旨在活化Fe-氧化壳层,以提升Feº基材料的反应活性,但这些尝试取得的成功有限,因为快速再形成的Fe-氧化壳层再次降低了Feº的反应性。

(3)现有方法通过在Feº表面形成保护层来抑制自氧化,例如通过碳基材料的使用来提高Feº材料的分散性和表面积,从而改善污染物的富集/吸附性能。然而,这些方法在提升Feº活性方面仍存在局限。

(4)基于Feº在几分钟内快速自氧化的本质,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胜出”策略,即在毫秒级别内快速在Feº表面沉积一个“薄皮”,以抑制Fe-氧化壳层的生长,同时不抑制Feº的活性。

三、研究方法

本篇文献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碳辅助闪蒸焦耳加热(C-FJH)反应制备Fe/碳纳米复合材料:将羟基炭和金属盐以相同质量混合于无水乙醇中,通过振荡使其均匀分散,然后在6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将干燥后的固体与10 wt%的碳黑(导电添加剂)混合,用于C-FJH处理。0.1 g的混合物放入石英管中,通过铜电极压缩以减少样品电阻至约100 Ω,维持反应过程中的轻度真空并用氮气冲洗,以避免样品氧化。通过调节C-FJH脉冲电压,选择50 ms的持续时间和150-250 V的脉冲电压作为闪蒸焦耳加热条件。

(2)Fe/碳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采用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HR-T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和高角环形暗场(HAADF)成像来分析元素分布和表面形貌。使用X射线吸收细结构(XAFS)、电子能量损失光谱(EELS)等技术获得所制备样品的组成和结构信息。通过Tafel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量来确定自由腐蚀电位和电荷传递电阻。

(3)污染物去除性能的评估:将制备的Fe/碳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去除多种污染物(如PFOSPFOACr(VI)Sb(V)DCAA)的实验,比较其去除效率。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和理论计算(如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探讨Fe/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去除机制,特别是Feº/FeCl₂异质结构对电子传递和污染物去除能力的影响。

(4)C-FJH技术的拓展应用:探索C-FJH技术合成无氧化壳层的CuAg/碳纳米复合材料,并评估其作为病毒灭活剂的效能

四、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

本篇文献的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研究结果:

(1)通过碳辅助闪蒸焦耳加热(C-FJH)反应,在毫秒级别成功合成了Fe/碳纳米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展示了无氧化壳层、部分相融合的异质结构(Feº/FeCl₂),以及纳米尺寸特征。

(2)合成的Fe/碳纳米复合材料在去除包括金属氧酸盐、全氟化合物和消毒副产品等多种污染物方面展现出了高效的性能。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均证实了Feº/FeCl₂异质结构能显著促进电子传递,从而提高去污效率。

(3)研究还展示了C-FJH技术在制备无氧化壳层的CuAg/碳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潜力。这些材料作为病毒灭活剂,对胡椒轻斑马铃薯病毒(PMMoV)展现了高效的灭活能力。

主要结论:

(1)C-FJH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在毫秒级别内合成具有特殊结构和高反应性的Fe/碳纳米复合材料。这一创新的合成策略为环境修复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2)Feº/FeCl₂的相融合异质结构对于提高材料的污染物去除能力至关重要。这种结构能够有效促进电子传递,提高材料的还原性和稳定性。

(3)C-FJH技术不仅适用于Fe/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还可以扩展到制备其他金属/碳纳米复合材料,如Cu或Ag/碳纳米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在病毒灭活等方面展现出了优异的应用潜力。

五、后续研究改进

根据研究内容和结果,可以推测一些可能的后续研究方向:

(1)机理深入研究:虽然文献中提到了Feº/FeCl₂异质结构能显著促进电子传递,提高去污效率,但对于具体的反应机理和电子传递路径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通过更深入的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材料的工作机制。

(2)材料稳定性的长期评估:文献中虽然提及了Fe/碳纳米复合材料展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但长期应用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仍需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在实际环境中,如何保证材料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不受影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3)广泛的环境修复应用测试: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污染物的去除上,后续可以扩展到更多种类的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等,以验证材料的广泛应用潜力。

(4)工程化与规模化生产:研究C-FJH技术在工业规模上的应用可能性,包括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及材料性能的一致性等方面的探讨。规模化生产对于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5)优化合成条件:进一步探索不同合成条件(如电压、时间、温度、原料比例等)对Fe/碳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优化材料的制备过程,获得更高性能的材料。

(6)环境影响评估:对Fe/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降解产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进行系统评估,确保其在环境修复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7)病毒灭活机理的深入研究:对C-FJH技术制备的Cu或Ag/碳纳米复合材料在病毒灭活应用中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与不同类型病毒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为病毒防控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这些后续研究和改进,可以进一步提升C-FJH技术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拓宽其在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FJH-2024A+真空箱1.0.png

脉冲赛因电闪蒸反应器FJH-2024A

太原赛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两年的设计和改进,研发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脉冲闪蒸焦耳热反应器。

本反应器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在国内首家实现了闪蒸焦耳热制备石墨烯和其它新型材料。 

(2)实现了电压、电流、温度毫秒级检测,可以得到精确的反应条件。

(3)可以使用基于石英管的直接焦耳热反应架,也可以使用基于加热平台的间接焦耳热反应架,还可以使用微型真空管的焦耳热蒸馏反应装置。

(4)自动化控制各种放电参数,可以将克级原料在1秒内最高升温到4000℃,可以在3000℃内精确控制加热温度,可以毫秒控制放电达到3000℃热冲击,为广大材料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加热利器。

演示文稿1_02.jpg

扫码关注视频号(左)和添加微信(右)

总经理:高丽竹 18610000351(微信同号)

赛因新材料:1993495996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43314-1429895.html

上一篇:闪蒸焦耳热将废塑料变成混合纳米管+石墨烯
下一篇:AFM:仅需0.1秒,回收石墨的升级再造新技术
收藏 IP: 171.116.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