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瓦厚能源与生态实验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iwaho 太阳文火炖地球,洒遍人间光和热。新鲜的能量随手可汲,何必舍近求远挖地球?自由能源万岁!

博文

辣评三足鼎立的风、光、油三极能源,第四极呼之欲出。

已有 3245 次阅读 2015-1-20 23:4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太阳能, 能源, 光伏, 风电, 化石能源

当今世界,风、光、油正三足鼎立在能源大舞台上,似乎个个长袖善舞。

煤炭石油是能源巨头们的老火靓汤,深埋地下达亿年之久,本质上蕴涵了久远年代太阳光子的贡献。想当初油价牛气冲天之时,资本、人才、技术蜂拥而上,好不热闹。政府急炒GDP,结果百姓钱包是鼓起来了,可是搅得周天雾霾,怨声载道。

如今世界老大更是将石油作为收拾不听话国家棍棒,将油价一杆子打到底,直到卢布崩盘,也让世界人民看清了那些国家在裸泳。当然歼敌一千自伤八百,不见得这一招有多好。手起棍落之时,举棍的国家其能源行业也遭殃,裁员潮纷纷袭来。

这老火馊汤,目前暂时还无法被新鲜急火小炒清洁能源取代,但科技前进的车轮浩浩荡荡,化石能源退居二线势不可挡。

于是两大清洁能源风光登场了。

光伏PV正是新鲜急火小炒清洁能源。太阳光子飞行8分钟以后到达地球,立马被心急火燎的光伏电池板据为己有,并转换为电流。至于电池板下的青稞就委屈你啦,另谋福地休养生息吧。只要受光面随阳起舞追捧好红太阳,现有好点的技术光电转换效率至少8%以上。

光伏项目的单位装机容量对应的资本投入大得惊人,因而其发电成本必然远高于化石能源发出的电力。但好在看起来非常环保,因而各地政府都不太拒绝财政补贴。

之所以资本投入高,是因为电池板所用晶体材料的提炼生产过程,在石英坩埚里花费了太多的能源用于加热。据称耗费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在其未来可预期的使用寿命中,只能勉强收回来。

至于夜间或阴天,就不要指望光伏来效劳啦。特定季节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常态。因而光伏技术对电能的存储要求很高,偏偏电能储存技术也不是省油的灯。

客观地看,光伏技术最适合的应用之一,应属大白天应急电力供应。

风能来自于大气的流动,大气的流动又是起因于地表不均匀的水气蒸发,水气蒸发又受制于各地的太阳辐射强度、背景温度等诸多因素,大气流动又反馈回来加速水气蒸发。归根结蒂,风能本质上是太阳能的衍生能源。它也是水蒸气蒸发的强大动力。风能利用要想效率最大化,透平扇叶也要对焦风向,迎风才能招展嘛。

风能开发对场地要求很苛刻。近地面或者居民区就别指望啦,除非舍得花钱让笨重的采风轮高耸入云。海岸线或者海上平台倒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将电能远距离传输到民宅,费钱费事自不消说。

第四极清洁能源呼之欲出:天然水气潜热能

光伏技术输就输在资本投入太高,加上转换光能太猴急了。然而太急了也不好,又是跟踪对焦太阳,又是夜间阴天不能发电,麻烦死了。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吧,等阳光从地表弄出水蒸气,再对水蒸气下手也不迟啊,何必非要吃急火小炒呢?

风电虽然属于间接滞后性光能转换,但前述的弊端显然已使其经济性实用性大跌。

研究表明:自然界水气蒸发速率与风速成很陡的线性函数关系。即是说风能中的很大一部分最终转换为水气潜能。

既然风能和光能殊途同归,最终都是捣鼓出越来越多的水蒸气,为何不直接从水蒸气采能呢?

因而直捣水蒸气的潜能本质上是风+光一箭双雕的高明手段!而且克服了风能和光能各自的弊端。再加上植被蒸腾释放的大量水蒸气构成的第三梯队,就变成一箭三雕!

水气潜能的回收,其实就是人工收敛水蒸气使其凝成液态水。

发散就有收敛,数学如此,物理也不例外。天然大气热机正是发散和收敛的对立统一之运用。

若能抢在老天爷降服水蒸气之前,横插一杠来个人工降水,从上苍手里抢食,将水蒸气整回液态,就可以回收巨量的凝结潜热!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次就让上帝笑个够吧:中国是世界上驰名的山寨大国,看来是时候山寨上苍的降水独门密技啦。

人类其实早已获得了人工降雨的技术,并形成了相关弹药材料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只是被用在面子工程,或者缓解农业旱情。例如我国的奥运开幕式局部天气控制等。然而面向能量提取的人工降水技术研发一直是空白。一方面是云际设备布局操作不可行,另外一方面,地面有限空间受控人工降水的技术不完全等同于天际。

再权威的科学家,也不会怀疑上苍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天然大气热机违法了哪门子热力学定律,故而地面的人工效法自然的水气潜热回收机,原理上不会有啥问题。此技术备受质疑的倒是其单位功率容量对应的尺度,是否大得只有巨人才能玩得转?以及效率是否低得难以接受?

能源科技精英不妨尽快投入这个新领域。我千瓦厚已经开始领跑新能源第四极了,而且已经设计好第一代此类机器的轻巧型,美国专利商标局已经正式受理发明专利申请。可以告慰大家的是尺度和效益都不是问题。

嘢,恍然大悟,然来免费的自由能源就在眼前!

太阳温火炖地球,洒遍人间都是热。新鲜的能量随手可汲,何必舍近求远挖地球?自由能源万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39914-861310.html

上一篇:尺度变换诱发的想象力聚焦水分子蒸发的精细过程
下一篇:简讯:千瓦厚实验室发明了有限空间受控人工微降水大气潜热回收机
收藏 IP: 192.95.176.*| 热度|

2 zhoutong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