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jied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jiedai

博文

中国需要多大的发展速度?中国哪方面需要发展?

已有 2545 次阅读 2014-4-17 19:59 |个人分类:生活相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身体健康, 大学生就业, 经济学家, 领导人, 生活需要

  近些日子好像一些专家嚷着中国发展太快了就不合理了,就太多泡沫了,需要降速,尤其是其他发达国家遇到危机,好像中国不危机就不合理,中国发展速度必须降下来才正常!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专门为了GDP而GDP!拼命创造GDP!GDP成了罪过。那么这些问题根源在哪里?我们到底需要如何发展?这需要深思!不管高速发展也好,低速发展也好,归根结底是我们生活需要哪些东西?哪些东西过剩的?我们想追求的是舒适幸福的生活!这包括身体健康,环境干净无害,社会和谐等诸多方面。就我国在世界上生活水平排名来说,我国目前还很落后!如果我们按着西方发达国家同样发展速度或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去发展,那我们就永远赶不上发达国家,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比国外发达国家好。所以整天嚷嚷我国发展太快了的观点我真不知道处于何种居心?而且这里面包括许多赫赫有名的经济学家,他们的观点就是我国加速发展不合理,结果国家领导人现在都不敢再制定哪怕适当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结果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很紧张,各种就业和生活问题接踵而至。国家也是一直有人提我国经济发展速度GDP增长率在8%左右比较合理。我就不知道他说这话调查的依据是什么?凭什么8%左右就合理呢?按我的想法,只要人民生活水平能有合理的提高,而不去问发展速度是多少?其实他国不发展的时候我国更要强劲发展,只有我国比他国发展速度高的越多,我国才能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哪些所谓的经济专家就让他们叫唤吧,不要理他们。他们所谓的根据都是一些数字,而且多数是别人汇总或加工过的数字,有些专家可能连数理统计分析都不会,只从媒体上公布的简单数据就大嚷大叫,如果真按他们意见去执行,最好结果就是,别人危机我们也危机,别人发展我们也跟在后面发展。所以,我呼吁我国经济发展一定要破除经济发展速度数字的束缚,该大发展就大发展,只有大发展我国才能赶上发达国家,我们的生活才有快速提高,不能被一些所谓“专家”忽悠,要认清别人不发展的时候我们大发展才是上天赐予我们发展的大好时机,国家应坚定不移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适度刺激计划。

   另一方面,为何有的人说加速发展就会出现泡沫呢?尤其是前几年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引起许多专家的诟病。我认为主要是在个别地方不同发展领域投入不平衡,市场规律是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哪方面赚钱多人们就往哪里投资,导致比如个别地方房子过剩,出现“鬼城”。因此,今后刺激经济发展应该调研人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人民幸福生活还缺什么?我们哪方面和发达国家差距最大?把这些搞清楚,选择最能解决人民生活困难以及最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加大投资,这样既能保持经济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又可解决许多社会问题,还可提高我国国际形象。

   当今,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实生活与国外还很大,同志们到一些不太显眼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就知道,即使在发达的大城市,都存在脏乱差的一些棚户区,贫民区等,更不要说农村,新的经济发展要把解决这些落后部分或区域的发展放在首位,不仅解决了老百姓实际问题,而且照样能促进经济整体发展。那些觉得我国应该降速发展才正常的人是看不到人民群众实际需要的,他们只关心数字,只凭数字判断正常不正常,应该多从社会需求发掘经济增长新亮点。

   另一方面,我也不是说GDP越高越好,这样和有些靠GDP出政绩的人就一样了。我的意思是从社会,从人民群众实际生活需要出发,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地方入手,如环境,医疗,社会发展不均衡,贫富悬殊过大等问题方面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从这些结合点找促进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如果人民生活幸福、快乐,哪怕不太高的经济发展也是很好的,相反,过度消费,浪费和挥霍,以及不顾环境污染盲目追求一堆无用的纸币现象在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强力制止,哪怕GDP会受到一定程度或很大程度影响也毫不手软。

    最后,我个人理想的生活环境是吃得饱,吃的放心,穿得暖,住的合适,交通便利。有工作,有干净的空气、蓝天白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1453-785921.html

上一篇:煤气中毒猛于虎
下一篇:新冠肺炎肆虐2019-ncov非常时期呼唤高效科技应急机制
收藏 IP: 59.67.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