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评亚太蓝皮书:亚洲经济或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风险
5月4日,由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亚太蓝皮书: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蓝皮书认为,2016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率的下滑趋势仍然难以遏制,亚洲经济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会进一步加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风险都在上升,其严重程度可能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未曾遇到的。
1973年、1987年、2001年的股市崩盘、1980年的美国衰退、1994年的债市危机、2008年的次级债危机……如果将这一些时间点联系在一起的话,不难发现,全球金融危机似乎也存在“七年之痒”。引人注目的是,太阳黑子、潮汐震荡、气候变化、洪涝灾害和厄尔尼诺同样也有7年周期,并且与金融危机的关联极其密切。时隔七年的厄尔尼诺已来袭,是否预示着金融危机也不远了?
太阳黑子周期的复杂性增加了人们发现其规律的困难。2006年,Obridko等人根据太阳磁场的数据分析得到过一个约7年的周期。2010年,李爱云对黑子长、短周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长周期存在7.1年、14.2年、21.3年、28.4年、42.6年的系列,短周期的时变性比长周期的更明显。对黑子周期的外部触发机制做了讨论,发现黑子周期与行星周期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7年周期的发现,使金融危机“七年之痒”的“农林水产品收成说”、“人类心理说”和“能源需求说”得到更精准的证明。全球金融危机的“七年之痒”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5399.html
正确的应对只能缓解危机,不能改变客观规律。
相关报道
亚太蓝皮书:亚洲经济或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05-04 13:51:03
5月4日,由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亚太蓝皮书: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蓝皮书认为,2016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率的下滑趋势仍然难以遏制,亚洲经济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会进一步加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风险都在上升,其严重程度可能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未曾遇到的。
亚洲经济将继续放缓,内外部风险加大
亚洲经济2015年延续了过去四年增速放缓的趋势。蓝皮书认为,2016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率的下滑趋势仍然难以遏制,亚洲经济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会进一步加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风险都在上升,其严重程度可能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未曾遇到的。其中,短期风险主要源自以下方面。
第一,全球贸易增速继续下滑。鉴于新兴经济体增速放慢,全球大国的通货紧缩趋势明显,全球能源资源价格低迷态势难以扭转,2016年全球贸易下滑或低速增长趋势仍将延续。第二,美联储加息与债务风险加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伴随大规模的经济刺激,亚洲新兴经济体去产能、去杠杆的进程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期间,尤其是2010年之后,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亚洲新兴经济体。无论是按照债务的增速,还是按照债务的相对水平,亚洲新兴经济体都是最高的。第
三,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的“跷跷板”效应。2015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从2014年的1.4%上升到1.9%(预期数),但这既没有拉动全球贸易的增长,也没有成为新兴经济体增长的引擎。相反,新兴经济体出现了增速放慢的趋势。在这种“跷跷板”效应的背后,一方面可能是全球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另一方面可能是持续二十余年的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正在发生逆转。
TPP对中国的中短期影响有限,非传统议题冲击中国经济
蓝皮书指出,从货物贸易角度看,TPP对中国的中短期影响比较有限,但是TPP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较大,对特定产业部门的影响仍比较显著。TPP的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规则方面。无论中国是否加入TPP,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都可能会受到TPP非传统议题的影响。
首先,TPP的相关服务贸易条款和投资条款将会对中国的服务业和对外投资等产生深刻影响。从中美BIT负面清单交换情况看,目前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压力仍然较大,而未来包括金融、电信、专业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面临的冲击不可忽视。
其次,TPP代表的知识产权条款对中国的潜在冲击将比较显著。第一,中国的制药行业可能会遭受较大冲击;第二,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关法律的立法和执行仍有改善的空间;第三,包括美国在内的TPP国家高科技企业,利用其先进技术在全球进行技术专利注册,如果按照严格的专利保护,将严重影响中国在外观、设计、工艺等领域的技术模仿和引进。
再次,TPP推动的竞争政策和国有企业条款等约束性条款,将使得在TPP国家投资的中国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为严格的国际经营环境,强调公平竞争的国有企业条款有可能会在短期内削弱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中资企业将受到因TPP而变得更加严格的环境法和劳工法约束。
TPP不能成为亚太地区贸易规则的“样板”
TPP所设置的相关非传统议题中,既有专门针对新兴国际合作领域的具体规则,也有针对各国“边境后”政策的具体议题(知识产权、劳工、环境、国有企业、竞争政策等),还有涉及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议题。这些议题本身反映了世界各国在诸多新领域试图形成统一规则的诉求,符合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其部分理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
但由于美国是TPP谈判的主要推动者,其谈判能力、规则制定能力明显高于其他谈判国,因此最终TPP非传统议题相关条款具有鲜明的美式价值体系特征。美国推进TPP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其地缘利益和经济利益,这决定了其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从建立一套亚太地区普遍可适用的规则出发推进TPP谈判。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激烈博弈下,各个议题的具体条款最终只会是各方利益妥协的结果,远远不能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相关贸易规则的“样板”。
中国应加速RCEP谈判进程,谨防被边缘化
蓝皮书指出,TPP谈判并没有包括中国,RCEP谈判也没有包含美国,这对亚太经贸区域整合是不利的。TPP谈判的顺利展开给RCEP带来很大压力,特别对中国,其有可能会考虑在谈判中加强与东盟的联系,以加速谈判进程,防止被边缘化。
RCEP谈判进程的快速推进不但有利于消除TPP协议达成后贸易转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促进中国和相关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也有利于巩固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和睦邻友好,加速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对中国来说,RCEP组建符合中国实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RCEP不但将显著改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还将使得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更为突出,为构建更稳定、互利、合作的国际经济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选后中缅关系总体仍会保持良好
蓝皮书指出,昂山素季和民盟若执政,中缅友好关系总体也会向前发展,但也可能会有一些问题。
昂山素季和民盟与西方关系密切,民盟未来若执政必然积极发展与西方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缅甸就会倒向西方。首先,昂山素季家族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友谊,她和民盟对华总体友好,同时,她近年来致力于推动中缅友好关系。
其次,中国在缅有很多投资,缅甸在中国“一带一路”推进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发展需要缅甸支持。而缅甸发展也需扩大对华合作,走互利双赢之路应是缅甸未来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基本取向。
缅甸领导人和政府的更迭势必改变国家政治格局,势必有与前政府不同的施政方式,难免给中缅关系带来些许影响。第一,缅甸民间反对前军政府的情绪滋长,
一些人提出重新审核前军政府与中国的合作项目,这些非理性民意会否迫使缅甸新政府做出相应举措?会否影响中缅经济合作?第二,西方对缅的经济、社会影响力会迅速而全面地扩大,势必会对中缅全方位合作形成更强有力的竞争,乃至挤压。
蓝皮书指出,对缅甸政治上的新变化,中国在发展对缅关系方面也应“与时俱进”地去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中国对缅甸的外交宜继续扩大与缅甸朝野各方力量的接触与合作,加大与缅甸社会各阶层和利益群体的交往,邀请更多缅甸民间精英访华交流学习,在缅甸民间做更多、更细致的惠民工作,增强缅甸各个党派和阶层对华好感,使缅甸民间形成整体对华友好情绪,确保缅甸政府和官员的变化不会对中缅友好合作关系造成重大影响,确保中缅关系总体向前发展。
中印关系已经步入新的上升通道,政治互信仍是最大障碍
蓝皮书称,目前,中印关系已经步入新的上升通道,并且可以预见,近期的中印关系发展将呈现以下特征。
首先,双边积极互动将增多,合作发展的势头将增强。发展是两国的共同诉求,而合作发展是两国领导层的共识。为此,中印将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并将其作为双边关系的新定位,两国将聚焦合作发展,继续探讨对接发展战略的可能性与途径。
其次,中国仍继续将印度置于周边外交优先方向,愿与印度就南亚地区与亚太地区的发展合作进行磋商与沟通。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彼此的疑虑。
再次,莫迪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将继续奉行经济上合作和战略上平衡的“双轨政策”。尽管中印提升政治互信的努力产生了积极结果,但政治互信仍是中印关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障碍。
最后,中国坚持“一带一路”倡议是与合作伙伴国家的“交响乐”而非“独奏曲”,邀请印度参加,但印度没有给予明确回应。低调参与并深化与中国的发展合作,应是印度对华政策的主调。
【作者:郑青亭】 (编辑:daisongyang)关键字: 蓝皮书 亚洲 亚太 危机 风险
责任编辑:代松阳 WF004
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60504/4114561.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7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