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美国南加州酷热高温天气:高温、干旱与地震

已有 5586 次阅读 2015-9-10 18:37 |个人分类:备忘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旱震理论, 干旱, 地震, 高温, 地热涡理论

美国南加州酷热高温天气:高温、干旱与地震

        杨学祥,杨冬红


   中新社洛杉矶9月10日电 (记者 毛建军)原本美国劳动节(每年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标志着夏天的结束。而今年,不仅劳动节没有带来凉爽的天气,反而在劳动节假期刚过的9月9日这天迎来了酷热高温和暴雨洪水。

   据洛杉矶县当日的气温记录,在中午11时至12时,洛杉矶市中心、帕萨迪纳、长滩、惠蒂尔等地区纷纷爆出100华氏度(37.8摄氏度)以上的气温,高温与低气压带给人们很难耐的酷热感。政府有关部门不断发出信息提醒人们要注意防暑,并且合理用电。

   针对当地一些民众的“异常天气可能引发地震”的传言,南加州大学教授、地震专家郦永刚表示,天气冷热跟地震没有直接关系,地震通常发生在地下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以上。但是南加州上一次发生6级以上大地震的1994年据现在已经21年,按科学分析,距离25至30年的南加州地区可能发生6.5级以上大地震的周期越来越近,人们还是要加强地震防范意识。

http://news.ifeng.com/a/20150910/44626227_0.shtml 

   我在2009年2月9日指出,地震是地震构造研究的课题,干旱是气象变化研究的课题,地震与干旱的关系是跨学科难题。以己之短,搏人之长,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少有人问津,也很少有人去评判,这方面的理论往往自消自灭,不为科学主流所关注。

   事实上,跨学科难题是科学研究的突破口,本课题不仅有利于干旱预测,也有利于地震预测,正是当前学术界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学术难题。

   著名气象学家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曾受到国际气象界的关注,在富集地热的地区,有地下水源则含水热气生成巨量云层,降雨充沛,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墨脱地区;缺水则干燥热气蒸腾,烘烤尽土壤水分,造成赤地千里,其前提条件是长期无降水,所形成的干旱称为构造干旱。

   无降水的干旱为地表缺水的表层干旱,称为气象干旱,一旦有了降水就会得到缓解。而构造干旱是地下缺水的深度干旱,即使有少量降水也无法缓解。构造干旱的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时间长,与地热带、构造带和地震带分布和地震周期有关。

   能产生降水再循环的不仅有陆地植物的蒸发作用,还有热点和构造活动的释热释气作用。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地球强构造活动的热点,也是全球降水量最多,热带森林纬度最高的气候变化启动区[4,5]。热点和构造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增大温度梯度加强大气对流,其二是把地下水和地幔水带到大气参加降水循环,对比马宗晋等给出的20世纪中国大陆及邻区五个地震活动幕的时空分布[6]和高庆华等给出的20世纪中国七大江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年份[7],可以明显看到地震活动与特大洪涝灾害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比全球地震带,沙漠带,构造活动带和水系分布图可以发现,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地震,少水系、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台和地盾,如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西部[8-10]。

   由此可见,热点和构造活动的释热释气是降水再循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地热不仅能造成干旱,而且能造成洪涝。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地震,少水系、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台和地盾,表明地热在降水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旱震理论讨论的干旱与地震关系,指的是构造干旱与地震的关系,其认定和发展对预测干旱和预测地震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张培群坦言,地震其实也是地幔里的巨量能量释放,这种剧烈的能量爆发,是否会以某种方式对于陆地和大气的能量交换进行非直接的影响,目前人类对其的认识还不足以得出相关结论[1]。气象学家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是一个新起点,应该受到主流科学界的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13723.html 

   早在2012年2月20日我就给美国同行发出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3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高温、干旱和地震是有内在联系的,孕育地震的能量也是高温和干旱的地下成因。


相关报道

美国南加州酷热高温天气 专家:与地震无关

2015年09月10日 16: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美国南加州酷热高温天气 专家:与地震无关

   中新社洛杉矶9月10日电 (记者 毛建军)原本美国劳动节(每年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标志着夏天的结束。而今年,不仅劳动节没有带来凉爽的天气,反而在劳动节假期刚过的9月9日这天迎来了酷热高温和暴雨洪水。

   据洛杉矶县当日的气温记录,在中午11时至12时,洛杉矶市中心、帕萨迪纳、长滩、惠蒂尔等地区纷纷爆出100华氏度(37.8摄氏度)以上的气温,高温与低气压带给人们很难耐的酷热感。政府有关部门不断发出信息提醒人们要注意防暑,并且合理用电。

   在橙县,中午华氏过百度的高温持续到下午。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在这里的办公楼启动了高温预警机制,减少公家车外出,取消一般会议。下午3点左右的一场雷雨在橙县一些地区瞬间而过,而短暂的暴雨并没有缓解酷热高温,湿度的增加反而带来更加不适的感觉。

   与此同时,在洛杉矶北部山区则降下了暴雨并引发洪水,政府有关部门于前一日便发出警报,提醒有关区域人们注意防范。当天下午的雷雨造成的泥石流使羚羊谷附近的14号高速公路关闭。目前尚没有洪水带来的人员伤亡报告。

   针对当地一些民众的“异常天气可能引发地震”的传言,南加州大学教授、地震专家郦永刚表示,天气冷热跟地震没有直接关系,地震通常发生在地下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以上。但是南加州上一次发生6级以上大地震的1994年据现在已经21年,按科学分析,距离25至30年的南加州地区可能发生6.5级以上大地震的周期越来越近,人们还是要加强地震防范意识。

http://news.ifeng.com/a/20150910/44626227_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9966.html

上一篇:9月9日5级地震频发:关注9月中下旬潮汐组合
下一篇:出卖阿拉斯加的代价:国家、领土、主权是无价的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4 蔡小宁 周少祥 钟炳 王春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