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颠覆温室气体的一统天下:低纬度变热和两极变冷的原因

已有 3544 次阅读 2015-1-30 23:2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极端事件, 厄尔尼诺, 月亮赤纬角, 最热年

颠覆温室气体的一统天下:低纬度变热和两极变冷的原因

        ——2014年之惑:最热年和南极海冰面积最大共存(摘要)

                           杨学祥

 

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比20世纪的平均水平高出0.69,成为188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年。2005年和2010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仍比1998年高出0.040.052014年更是高出了0.072014年最热年无疑证实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不包括两极地区)。

http://roll.sohu.com/20150127/n408098576.shtml

20141014凤凰科技讯科学日报报道,自20世纪70年代晚期以来,北极每年丢失了53900平方千米的冰;南极每年增加了18900平方千米的海冰。今年919日,自1979年以来南极洲的海冰结冰区域首次超过了2000万平方英里,2014年单日最大结冰量发生在920,据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这一天海冰覆盖面积为2014万平方千米。今年五天平均最大结冰量发生在922,海冰覆盖了2011万平方千米。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2014/10/qhbhyw/2209601.shtml

 

温室气体的增温作用只能解释全球变暖,不能解释南极海冰40年来最大值的形成原因。月亮赤纬角变化提供了赤道变暖和两极变冷的自然过程。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形成大气和海洋潮汐南北震荡的最大振幅(南北纬28.6度之间),形成赤道和两极最强烈的冷热交换,导致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变冷,两极和高纬度地区变暖;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形成大气和海洋潮汐南北震荡的最小振幅(南北纬18.6度之间,比最大值减少了三分之一还强),形成赤道和两极最微弱的冷热交换,导致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变暖,两极和高纬度地区变冷。

月亮赤纬角变化导致气温变化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增减赤道和两极的热交换,其二是将海底冷水翻到表面降低气温。所以,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赤道和低纬度地区的气温明显升高。

判别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还是月亮赤纬角极小值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据是,前者导致全球变暖,后者导致低温度地区变暖和两极变冷。

由于2014年最热年和南极海冰面积最大两个极端冷热事件同时存在,最热年由温室气体单一因素造成的可能性被排除。由于2014年北极海冰减少和南极海冰增加两个极端冷热事件同时存在,最热年由单一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因素造成的可能性也被排除。共同作用的可能性最大:远离人类的南极地区温度受自然因素控制,北极地区接近人类集中的北半球,其温度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2015年若发生厄尔尼诺事件,与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可能导致比2014年更高的温度记录。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和2023年拉尼娜事件叠加,将导致全球气温的强烈下降。

我们必须做好预防冷热极端事件突发的准备。

原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19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222.html

上一篇:2月南极海冰达到最小值 厄尔尼诺现象将逐步增强
下一篇:中国人的认知水平停留在是非阶段:从最热年可信度38%说起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