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所罗门群岛发生6.0级地震 :5-7日潮汐组合或导致余震多发

已有 3223 次阅读 2014-4-5 05:4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地震

所罗门群岛发生6.0级地震 暂无伤亡损失报告(图)
2014-04-04 20:46中国新闻网我有话说字号:TT

所罗门群岛发生6.0级地震暂无伤亡损失报告(图)

  来源: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

  中新网4月4日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所罗门群岛4日发生里氏6.0级强烈地震,目前还没有传出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告。

  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4日晚10点40分(北京时间晚7点40分),震中位于基拉基拉(Kirakira)市西南西方向28公里处,震源深度63.8公里。


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2014-04/4954955.html

    2014年4月5-7日潮汐组合与3月28-31日潮汐组合反向,可能导致余震多发。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3.22014-04-05 01:37:0437.9121.25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附近海域

3.72014-04-04 23:16:4037.3112.25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3.02014-04-04 19:59:3344.480.7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

6.02014-04-04 19:40:33-10.5161.570所罗门群岛

3.02014-04-04 10:52:1526.2100.614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6.02014-04-04 09:37:49-20.6-70.620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3.12014-04-04 09:36:2426.2100.69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4.22014-04-04 09:27:2426.2100.614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4.02014-04-04 00:12:1636.8121.79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

3.22014-04-03 23:34:0226.2100.614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3.42014-04-03 21:36:0239.677.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

6.32014-04-03 13:26:16-20.8-70.520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7.82014-04-03 10:43:15-20.4-70.120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6.42014-04-03 09:58:29-20.3-70.615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3.02014-04-03 07:49:4526.2100.614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3.22014-04-03 02:40:2438.374.3159塔吉克斯坦

4.02014-04-02 14:04:4131.2103.615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8.12014-04-02 07:46:47-19.6-70.710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3.32014-04-02 04:51:3827.9101.46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

3.02014-04-01 17:54:4939.1106.15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3.42014-04-01 07:59:4539.873.9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2.92014-04-01 05:23:0249.3126.47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

4.82014-04-01 03:48:3336.9124.510黄海海域

3.12014-03-31 19:07:2628.1103.512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

3.82014-03-31 01:58:1231.486.57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5.52014-03-31 01:10:1831.486.510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3.02014-03-31 00:56:4235.982.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4.72014-03-30 00:24:4430.9110.85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3.02014-03-29 10:20:3728.2104.911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

3.02014-03-28 14:59:0531.4103.816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

http://www.ceic.ac.cn/ 


2014年4月潮汐组合: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

已有 309 次阅读 2014-3-17 18:56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潮汐预警 拉尼娜 厄尔尼诺    

2014年4月潮汐组合: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

                                杨学祥

   2013年12月、2014年1-3月,6-10月为强潮汐时期,4-5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2014年4月是弱潮汐时期的第1个月。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逐渐减弱。

   林振山等人给出的2010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013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2,有利于拉尼娜形成;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3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

   由于预测的2011年厄尔尼诺和2013年拉尼娜都被推迟,2015年发生强厄尔尼诺的概率最大,2014年发生拉尼娜或厄尔尼诺均有可能,2014年4月可见分晓。

   我们在2月11日指出,12月22日是冬至,地球自转加速达到高潮,此后加速变慢,在1月18日变为减速,在3月21日春分达到自转减速高潮,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拉尼娜指数提前迅猛增大表明其能量还很强大。但是,2014年2月为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半岛海冰变为最小值,打开德雷克海峡通道,减弱秘鲁寒流,有利于厄尔尼诺形成,干扰拉尼娜的发展,对拉尼娜事件的产生是关键一环,需特别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到 2014年4月7日为止,拉尼娜将继续发展。

   4月9日-7月28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如果2月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减少不显著,秘鲁寒流继续增强,拉尼娜发展势头足够强大,能持续到8月,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9月南极海冰最多,秘鲁寒流增强,赤道太平洋海温变冷,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根据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拉尼娜的趋势,我们预测2014年发生拉尼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目前的发展趋势进入关键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7658.html

   3月17日的海温矩平表明,拉尼娜正在继续发展。厄尔尼诺3区拉尼娜指数由负(蓝色)变正(红色),南极海冰减少在起作用。4月进入关键时刻。

   潮汐组合A:4月7日为日月小潮(上弦),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18.95476度,8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B:4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0度,4月15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南方雾霾的清除和北方沙尘的形成。

   潮汐组合C:4月22日为日月小潮(下弦),4月23日为月亮近地潮,4月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94422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弱,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和气温回升,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D:4月2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04度,2014年4月29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南方雾霾的清除和北方沙尘的形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6829.html 


   点评:2014年4月5-7日潮汐组合与3月28-31日潮汐组合反向,可能导致余震多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2184.html

上一篇:英遭遇大范围严重雾霾:非洲和欧洲雾霾通道被打通
下一篇:美黄石公园现野牛狂奔场景 网民忧将有地震:不同观点需要检验
收藏 IP: 202.198.152.*|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