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地震遗址被淹没 三座大桥垮塌:地震导致的大气回归环流

已有 2891 次阅读 2013-7-11 12:5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震, 暴雨, 大气环流, 大桥垮塌

地震遗址被淹没 三座大桥垮塌:地震导致的大气回归环流


四川暴雨致“5?12”地震遗址被淹没 三座大桥垮塌
2013年07月10日 07:44:38
来源: 人民网


8日晚至9日,四川等地降雨持续,并造成洪涝灾情,目前各地正在抢险救灾。

国家防总工作组已抵达四川德阳受灾现场,指导当地防汛抗洪救灾工作。

记者从四川省防汛办获悉,8日晚起四川省经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其中盆地西部、川西高原北部部分地区降暴雨到大暴雨,成都、德阳、绵阳部分地区降特大暴雨。受强降雨影响,岷江支流、沱江干流及其支流,涪江干流出现超警戒、超保证水位。强降雨已造成四川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汶川地震灾区的北川、安县、青川等县多人失踪,还造成四川汶川地震灾区3座大桥垮塌。

强降雨造成汶川地震灾区、芦山地震灾区多个乡镇交通、通信、供电中断。

8日8时至9日14时,德阳市什邡、绵竹等地普降大暴雨,部分地方特大暴雨。汉清路遭泥石流冲袭再次中断;什邡广青公路一标段路基遭洪水冲毁,蓥华镇钟峡路、红峡路等出现较大山体塌方,金河磷矿200余人被困;广汉市部分群众被困并被转移。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已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抢险保通,水务部门迅速组织队伍对受损河堤等进行加固抢修。

国家防总工作组已抵达四川德阳受灾现场,指导当地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派出2个水利抗洪救灾工作组,一组赴绵阳及唐家山堰塞湖,一组赴成都、德阳指导防汛抗洪救灾工作。

□北川

“5?12”地震遗址被淹没

北川县透露,8日至9日凌晨4时,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持续暴雨,最大降雨量超过300毫米。北川老县城“5?12”地震遗址目前已全部被淹,最深处超过7米。据初步统计,暴雨灾害造成全县2人失踪,15个乡镇4.2万多人受灾。

这场50年一遇的大暴雨导致北川县内湔江河水位猛涨,超过2008年6月唐家山堰塞湖泄洪的流量。北川山区多个乡镇通信中断,道路中断。漩平乡十里碑村发生一处山体滑坡,省道302线任禹路中断。唐家山堰塞湖上游大量漂浮物涌入湖口,河道淹没省道105曲山镇沙坝村路段。

目前北川县已紧急转移避险群众2019人,道路正在抢通之中。

□雅安

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

由于暴雨,9日9时40分左右,国道318线雨城区多营镇观音岩K5641+800处,发生塌方,交通中断,并造成骑游人员3人受伤,已紧急送往医院。此外,雅赵线沙坪境内出现2处垮方,交通中断,李坝白沙沟处出现垮方,交通运输部门已赶赴现场展开抢通工作,目前该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

从7月8日凌晨开始,雅安雨城区上里、中里、碧峰峡等3个乡镇连续降雨12小时,最大降雨点为上里镇,山洪导致陇西河水猛涨,超出正常防洪水位。

雨城区委区政府8日晚通报说,从8日11时至13时,芦山地震灾区雅安市雨城区陇西河流域发生超5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经初步统计,陇西河沿线上里镇、中里镇、碧峰峡镇受灾农户4920户、16900人。上里古镇核心区农房、桥梁、游道、红军石刻碑林等景区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http://news.xinhuanet.com/yzyd/travel/20130710/c_116471606.htm

关注2013年洪涝灾害:拉尼娜、低温、流感、旱涝、强震


我在2012年2月28日指出,根据已出现的各种指标,2013-2014年将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并伴随强震、严重低温冻害、大风沙尘、异常旱涝、流感增强等灾害,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1997年厄尔尼诺——1998年拉尼娜现象”、2000年太阳活动峰值、2000年进入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共同引起的典型事件。2013年-2014年具有同样的三大事件叠加,洪涝灾害将成为预防的重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5779.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2772.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5839.html


暴雨集中在两次地震灾区:地震导致的大气回归环流

  我在2013年4月29日指出,4月20日雅安地震导致的大气回归环流,使雅安5月成全国暴雨中心。

  7月7日晚至今,强降雨再次侵袭四川,成都、雅安、乐山、眉山、德阳、绵阳大部及广元市西部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全省共有25个县(市)出现暴雨,其中有14个县(市)降了大暴雨。截至9日15时降雨量累计统计,全省4474个观测站中雨量达50~100毫米有319个站,100~250毫米有319个站,大于250毫米有71个站,强降水中心区域都江堰幸福镇、滨江街道办自动监测站大于500毫米。都江堰气象站日降水量已超过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2013年5月和7月两次暴雨验证了“地震导致的大气回归环流”的观点。  

  2006年四川重庆遭遇罕见干旱,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2010年四川遭遇暴雨泥石流袭击,符合地气系统环境灾变的耦合关系具有先旱→后震→再涝的演替特征。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85066.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9.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689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7141.html

上一篇:2013年8月潮汐组合:地震活动高潮持续
下一篇:科学家的良心:有多少人关心灾害的预警和研究
收藏 IP: 202.198.152.*| 热度|

4 钟炳 吴吉良 杨文祥 sunxiaofe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