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十大城市气温创新高:南方升温不利于流感发展

已有 3135 次阅读 2013-4-16 14:2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流感, 升温, 速度降低

十大城市气温创新高:南方升温不利于流感发展
            杨学祥

   中国气象视频网4月16日讯 昨天,冷空气间歇期,中东部“热情”高涨,创下今年以来30℃范围最大的一天。省会级大城市中,共有10个大城市气温创下今年新高。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3/0416/104687348.html

   南方升温不利于流感发展。全国共发现63例H7N9禽流感病例 今日新增3例,速度在减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80533

   4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技术组专家罗会明接受记者采访。随气温上升病毒活动或将减弱,专家再次提醒避免直接接触活禽。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4/276820.shtm

相关报道:

十大城市气温创新高 京津太原正式入春
2013年04月16日10:46   中国气象视频网

15日最高气温创新高区域图 15日最高气温创新高区域图
季节分布示意图(截至4月15日) 季节分布示意图(截至4月15日)
1/16 4月15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气温达33℃,创下了自1951年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图为游客身穿清凉夏装行走在杭州西湖白堤上。

  中国气象视频网4月16日讯 昨天,冷空气间歇期,中东部“热情”高涨,创下今年以来30℃范围最大的一天。省会级大城市中,共有10个大城市气温创下今年新高。

  昨天从南疆盆地、内蒙古中部、陕西、山西、河南、湖北东部、苏皖一直到广东中部,几乎我国一半的区域最高气温都创下了今年新高。尤其是从山西中南部、河南到江淮、江南大片区域最高气温都达到了30℃以上,非常炎热。

  在省会级城市中,呼和浩特最高气温为25.7℃、太原31.1℃、郑州33.2℃、合肥32.4℃、武汉31.0℃、南京32.0℃、上海32.3℃、杭州33.0℃、南昌30.1℃、广州29.0℃,均迎来了今年以来最暖的一个白天。另外西安(32.0℃)和长沙(30.8℃)这两个城市的最高气温也与今年来最高气温最高值持平。

  此外,北京、天津、太原也在昨天完成入春的旅程,在4月11日正式入春。京津常年入春时间是4月3日,而太原常年入春时间是4月9日。

  编辑:田曼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3/0416/104687348.html

作者:王君平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3-4-16 8:24:06  


中疾控专家称H7N9“北上”证据不足


   自3月31日我国确认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以来,4月14日是单日报告病例最多的一天,增11例;15日又增3例。确诊病例增多,以及分布范围逐渐扩展到北京、河南,引起公众极大关注。

   疫情是否加重?病毒是否“北上”?4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技术组专家罗会明接受记者采访。

   疫情未发生明显变化,人感染病例仍可能不断出现

记者:4月14日报告的新增11例确诊,让公众担心疫情的发展。新病例的出现是不是说明疫情在加重?

罗会明:除了病例增多,近期还值得关注的是:4月13日上海确认发生一起聚集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4月13、14日新增北京市、河南省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疫情已不再局限在华东地区。

   这些情况提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但我们认为病毒和疾病特点还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目前为止,专家认为病毒来源于禽或其污染的环境。已有证据提示禽和活禽市场暴露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染来源。

   近期,华东地区以外省份发现人感染病例,这也是各地加强了监测所发现的,说明我们的监测系统是敏感的,目前来看疫情还是在专家当初研判评估预期之内。

记者:您认为,人感染病例在今后会不会继续增多?

罗会明:H7N9禽流感病毒对禽类低或无致病性,其对人类的危害隐蔽性更大。病毒已在发现病例的华东地区存在一定时间,也已在北京、河南等地存在,估计病毒存在的范围较广,是否在中国其他地区存在尚需进一步的动物监测结果。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监测工作的加强和检测能力的提高,人感染病例可能会不断出现,很可能在新的地区出现;监测到家禽携带H7N9的地区也可能增加。

记者:国家防控措施会不会增加或调整?

罗会明:鉴于病毒及疾病特点、疫情态势尚未发生显著变化,国家层面的应急响应机制的重点仍是落实防控工作措施,尚不需要调整应急响应机制。我国目前防控策略措施仍然是:加强防控H7N9禽流感病毒在禽间传播,从源头控制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减少发病和死亡。

   禽类贩运、候鸟北迁,远距离传播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记者: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从华东4省市扩展至北京、河南,病毒是否已经“北上”?北方各省面临怎样的形势?

罗会明:此次感染人导致发病的H7N9病毒,在哪里起源、怎么传播、走向如何都需要多部门的专家深入研究、分析。我们最早在华东地区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然后在发现病人的地区的禽类、活禽市场环境中监测检出了同源性很高的H7N9病毒。这并不能说华东地区一定是病毒的起源地,不排除华东地区的监测敏感,首先发现疫情。现在北京、河南也发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结合流行病学说明这些地区的禽类或环境也存在H7N9病毒,目前的资料还不足以说明是病毒“北上”所致。

   但H7N9病毒从已发现禽类存在病毒的地区远距离传播到其他地区的风险值得高度关注。除了禽类贩运等,飞鸟、野禽在病毒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也值得进一步关注。所以,下阶段,任何省份都存在发现新感染病例的可能。但有专家认为因候鸟北迁,病毒有可能被“带到”北方,再通过感染本地禽类,导致传播给人的风险稍微高一些。

   随气温上升病毒活动或将减弱,专家再次提醒避免直接接触活禽

记者:此前流感多发于冬春季节,随着气温升高,H7N9禽流感的疫情会有所变化吗?下一步疫情如何进展?

罗会明:流感主要是冬春季节高峰,南方地区在春末夏初还有一个发病高峰。

本次是首次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其在禽类的分布范围、季节性尚不清楚。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季节分布依赖于禽类携带病毒的季节分布变化情况。参考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特点,预测随着气温的上升,估计H7N9病毒活动将会有所减弱。此外,华东及有疫情的地区已采取扑杀感染禽类、关闭活禽市场等针对传染源的措施,其防控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评估。

但如果发现有更多的地区存在携带H7N9病毒的禽类,更多的地方会出现病例,从全国范围来说,下一步疫情更有可能呈现点多、面广的情况,病例数会增多。

人感染H7N9禽流感长远的走向,需进一步加强人与动物间H7N9病毒的监测和研究,持续地评估H7N9禽流感病毒的从禽到人、人际传播和引起流感大流行的风险。这对于评估和调整防控策略也至为关键。

记者:现在H7N9流感疫苗研发的进展如何?

罗会明:目前还没有针对H7N9人用的疫苗。国内外科学家已着手研发疫苗的前期工作。但专家评估后认为,尚需进一步观察、论证是否要启动疫苗大规模生产和使用。

记者:在目前情况下,公众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罗会明:对于公众来说,要预防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目前的重点仍然是:

一、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

二、注意手卫生。

三、一旦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及时就医,尤其是如果一周内接触过禽类或到访过活禽市场,要告知医生,以便必要时,医生给予排除或进一步诊断。(原标题:H7N9病毒“北上”证据尚不足(热点解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4/276820.shtm

全国63例H7N9禽流感病例:南方升温不利于流感发展
2013-4-16 04:06

全国63例H7N9禽流感病例:南方升温不利于流感发展
          杨学祥


  姜素椿教授说,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毒特性是怕热不怕冷,随着北方地区气温回升、南方地区的气温持续升高,北方开始变得更加适合病毒存活,这种不冷不热的温度使人更容易感染,病毒开始北上。
http://news.qq.com/a/20130415/000019.htm

  传染病防治专家、解放军第302医院姜素椿教授12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地区、季节、候鸟迁徙等自然因素以及病原体本身喜寒怕热的特点看,此次的H7N9禽流感疫情可能不会大规模流行,
http://news.163.com/13/0413/06/8SAON8I700014AED.html

严重低温冷害年是流感世界大流行的6大特征之一。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在56摄氏度下加热30分钟、60摄氏度下加热10分钟,65—70摄氏度下加热数分钟,流感病毒即丧失活性。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也可杀死该病毒,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紫外线直射可依次破坏其感染力、血凝素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但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由此看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低温是禽流感群发在其中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自1977年以来,禽流感没有大爆发的原因。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中国东北严重低温冷害年1957、1969、1976年都是厄尔尼诺年。

 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拉尼娜(La Nina)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El Nino)造成的气候异常同全球大范围的流感爆发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世界范围内的流感大流行曾在1918年、1957年、1968年以及2009年造成大量伤亡。Shaman J和Lipsitch M撰文指出,流感大流行可能与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爆发将是流感爆发的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9764.html

  南方升温不利于流感发展。全国共发现63例H7N9禽流感病例 今日新增3例,速度在减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8053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80683.html

上一篇:严重低温冻害、流感增强和大风沙尘的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下一篇:伊朗地震轨迹:特大地震离我们还有多远?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