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禽流感病原体“喜寒怕热”:低温是流行重要条件

已有 4849 次阅读 2013-4-13 10:1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厄尔尼诺, 太阳黑子, 低温, 禽流感

禽流感病原体“喜寒怕热”:低温是流行重要条件
            杨学祥

   传染病防治专家、解放军第302医院姜素椿教授12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地区、季节、候鸟迁徙等自然因素以及病原体本身喜寒怕热的特点看,此次的H7N9禽流感疫情可能不会大规模流行,
http://news.163.com/13/0413/06/8SAON8I700014AED.html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严重低温冷害年是流感世界大流行的6大特征之一。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在56摄氏度下加热30分钟、60摄氏度下加热10分钟,65—70摄氏度下加热数分钟,流感病毒即丧失活性。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也可杀死该病毒,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紫外线直射可依次破坏其感染力、血凝素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但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由此看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低温是禽流感群发在其中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自1977年以来,禽流感没有大爆发的原因。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中国东北严重低温冷害年1957、1969、1976年都是厄尔尼诺年。

   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拉尼娜(La Nina)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El Nino)造成的气候异常同全球大范围的流感爆发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世界范围内的流感大流行曾在1918年、1957年、1968年以及2009年造成大量伤亡。Shaman J和Lipsitch M撰文指出,流感大流行可能与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发生了拉尼娜事件,201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中途夭折,这是禽流感至今没有爆发的重要原因。

   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爆发将是流感爆发的警钟。

参考文献

1. Shaman J, Lipsitch M. The 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pandemic Influenza connection: Coincident or causal? PNAS, 2012, 109(12):1-3.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3.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相关报道:

重症和死亡病例多为男性吸烟者 禽流感病原体“喜寒怕热”难流行
2013-04-13 06:02:32 来源: 扬子晚报(南京)

   传染病防治专家、解放军第302医院姜素椿教授12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地区、季节、候鸟迁徙等自然因素以及病原体本身喜寒怕热的特点看,此次的H7N9禽流感疫情可能不会大规模流行,姜素椿教授提出以下建议:

早期合理用药。

   注射康复者血清,分组对感染H7N9的老人、儿童、妊娠妇女,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进行早期输注,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做流行病学调研。严密调查是否会导致人际间传播。

   检测血清抗体,为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收集病原标本。


   尽量减少吸烟。从目前出现的病例来看,男性吸烟患者受到感染后更容易成为重症病人,而且感染H7N9的患者和死者多为吸烟者,原因是与吸烟对肺部所致的损害有关。 新华社

人物介绍 姜素椿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袭来的时候,已经74岁高龄的姜素椿教授在抢救北京地区首例输入型“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姜教授提出了“非典”患者恢复期的血清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途径,他在自己身上大胆试验,注射了“非典”康复者的血清,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后,仅23天就康复出院,留下了宝贵的临床医学资料和经验。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http://news.163.com/13/0413/06/8SAON8I700014AED.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9764.html

上一篇:2013年温度偏低证实低温预测
下一篇:今起冷空气影响北方局地降温14℃:关注4月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6 曹相生 许培扬 曾新林 吕喆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