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度临界纬度
M.B.斯托瓦斯把地球作为体积不随时间变化的不等速的二轴椭球体,计算了它的基本参数随扁率或偏心率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得出南北纬35o线不随扁率变化而伸缩,由于其固定不变的特性而称为临界纬度。相反,南北纬62o与赤道纬度,当地球扁率发生变化时,互为消长,称为共轭纬度[3]。0o和62o共轭纬度以及35o临界纬度在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中的特殊作用,表明地球扁率变化在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中可能起到某中特殊作用。
本文计算结果表明,一个旋转速度不断增大的气体星球,在扁率不断变大的过程中,被削平的两极突起通过35o不变圈向赤道流动,形成一个几乎静止的(相对星球自转方向相反的快速旋转)大气环流。在星球外部看来,加速旋转的气体星球象一个层层包裹的洋葱,每层的旋转速度不同,中心转速快,外层转速逐渐减小(见图1)。这非常符合木星环的旋转特征:美国学院公园市马里兰大学的Douglas Hamilton和德国海德尔堡马普学会核物理研究所的Harald Krüger发现,行星环中的微粒缓慢围绕木星运转,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4]。理论计算结果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行星环形成机制:变速旋转的气体星球,赤道有慢速旋转的环,两极有快速旋转的帽。
图1 地球变扁南北纬35度线长度不变(杨冬红,2009)
根据这一变化规律,在引潮力使地球扁率变大时,赤道上空的高速气流,产生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由东向西运动,加大赤道东风带的风速,在外空间看来几乎静止不动;在引潮力使地球扁率变小时,大气赤道突起减小并向两极流动,在南北纬35度线以上的中高纬度地区,形成两极突起,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速度加快,加大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风速。这一变化规律与星体大小以及形变规模无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253.html
地球自转时,赤道至北纬35°地带鼓起,35°至两极之间的地带下陷.上升与下降的交界带为35°线.
其次,太阳和月亮引潮力的长期项是赤道到南北纬35°间的地带为上升区,35°至两极之间的地带为下沉区.其交界带为35°线.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703/00/7237295_131143704.shtml
赤道和低纬度地区上升,转动惯量变大,自转变慢;高纬度地区下降,转动惯量变小,自转变快。所以,35度线也是地壳自转快慢转变的分界线。
我们已经论证,潮汐形变是地震的主要动力。由于北魏35度是地球升降反向和旋转反向的分界线,所以,北纬30-40度是垂直升降和水平扭转最剧烈的地区,应该是明显的地震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940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3615.html
35度临界纬度也是海平面变化的分界线,0-35度与35-90度的海平面变化截然相反。根据科里奥利力,上升流有向西的科氏力,下降流有向东的科氏力,这对海洋环流有重大影响,特别是赤道环流和南极大陆环流。
赤道洋流在下降时向东运动,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赤道洋流在上升时向西运动,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同理,环南极大陆洋流下降时向东运动,加快西风漂流;环南极大陆洋流在上升时向西运动,减弱西风漂流。
图2. 全球气候的三个海冰启动开关示意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9056.html
参考文献
1.杨冬红, 杨学祥.2007a,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2(5): 1680~1685
Yang Donghong, Yang Xxuexiang.Australiasnow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J].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7,22(5):1680~1685.
2.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3.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geophysics(inChinese),2011, 54(4): 926-934
4.杨学祥, 陈殿友.1998,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 99~104, 196~198
5.杨学祥. 2002,厄尔尼诺现象的构造基础与激发因素. 西北地震学报, 24(4):367-370
YANG Xue-xiang. Tectonic basis andexcitation condition of El Nino[J]. 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 2002,24 (4): 367-370.
6.杨学祥. 2003,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世界地质, 22(4): 380-384.
Yang Xuexiang. The reason for thevelocity in Pacific circumfluence becoming slower. Global Geology[J], 2003, 22(4):380-384.
7.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
Yang Donghong, Yang Xxuexiang. Thehypothesis of the ocea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ing[J].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6): 1813~1818.
8.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
YangDH,Yang D B. Thermal dynamicmechanism of ElNino induced by 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 (in Chinese), 2010,29 (4):652-657.
9.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等。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1):87~91。
Yang, Xuexiang, Chen Zhen and ChenDianyou, et al. The corelation between El Nino events and strong tides[J].Journal of Ji Lin Univ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 2003, 33(1): 87~9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