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里亚纳海沟吞噬着地球上的水和陆地:地球呼吸的证据
杨学祥
据最新消息报道:原本“平静”的海沟环境竟然发出了“哀鸣声”。调查发现在海沟的一万米深的地方发出了一阵阵奇奇怪怪的声音,而且已经持续20多天,这声音听起来很恐怖,像电影里鬼哭狼嚎的那种声响一样诡异。科学家对此现象感到非常担忧。
据深入调查,科学家得知了这种“哀鸣声”的成因。原来这是由于马里亚纳海沟正在不断地“偷喝”地球上的水。这些水大量涌入海沟内部,因海水与空气发生摩擦而发出这种令人发脊的声音。
2021年3月1-18日,西太平洋地震火山带非常活跃,发生7级地震3次。
2001年我们撰文指出,日月引潮力使地球发生周期性形变,造成地壳容积的增减,产生地幔排液排气活动。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地球呼吸效应”[1]。
海底裂缝1万米处传出怪声,已持续20天,科学家感到担忧
23小时前展翅翱翔909
地球上的水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0%,从太空上俯瞰地球全貌,它就像一个美丽的水球一样悬挂在有太空上。众所周知,水在孕育生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里面流失的水分过多,会给人的生理机能造成障碍。同样的道理,如果地球上的水分大部分流失,也会给地球上的生命活动造成影响。
地球的面貌是复杂的,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而海洋和陆地也存在着不同的地形地貌。我们都知道,位于北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事实上,随着科学探究的不断深入,马里亚纳海沟被认为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地方,同时也是生命活动的极限区。在最新的探索中,科学家发现马里亚纳海沟在偷偷的吞噬着地球上的水,甚至有可能是陆地。科学家表示感到非常的担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https://mini.yyrtv.com/r/e6974bd3986a54da.html?from=sgxxl&page=info&usid=%u5C40%u57DF%u7F51EaqL
马里亚纳海沟吞噬着地球上的水和陆地,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让人匪夷所思。据最新消息报道:原本“平静”的海沟环境竟然发出了“哀鸣声”。调查发现在海沟的一万米深的地方发出了一阵阵奇奇怪怪的声音,而且已经持续20多天,这声音听起来很恐怖,像电影里鬼哭狼嚎的那种声响一样诡异。科学家对此现象感到非常担忧。
据深入调查,科学家得知了这种“哀鸣声”的成因。原来这是由于马里亚纳海沟正在不断地“偷喝”地球上的水。这些水大量涌入海沟内部,因海水与空气发生摩擦而发出这种令人发脊的声音。那么这些被马里亚纳海沟所“偷喝”的水最终都去哪里了呢?事实上,马里亚纳海沟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复杂。正是它特殊的地质构造使其变得更加神秘。“吞噬”海水和陆地就是一个神秘的体现。据推测,马里亚纳海沟每年都会吞噬30亿太赫兹的水量,但是它却对地球的水循环影响不大,反而促进了相关的水循环环节。
https://mini.yyrtv.com/r/e6974bd3986a54da_2.html?from=sgxxl&page=info&usid=%u5C40%u57DF%u7F51EaqL
因为马里亚纳海沟无论怎么深,也是属于地壳的一部分,它的两端会与地球上的板块有所连接的,只是比较脆弱罢了。但正由于这种特殊性,推测马里亚纳海沟会把它所吞噬的大量水导入地壳或者地幔,并经过净化,以其他方式促进地球上的水循环。至于它的具体操作流程是怎样的,由于科学目前的科学水平有限,所以科学家只能作大概的推测。
大自然神奇无比,它无时无刻以不同的方式给人类带来惊喜和惊吓。对于马里亚纳海沟,科学家们所担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马里亚纳海沟很有可能会吞噬一些像日本这样的岛国。这实在是令人担忧而又无奈啊。
https://mini.yyrtv.com/r/e6974bd3986a54da_3.html?from=sgxxl&page=info&usid=%u5C40%u57DF%u7F51EaqL
【拓展延伸】
马里亚纳海沟:每年“吃掉”数亿吨海水,为什么海平面不降反升?
马里亚纳海沟的基本信息
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沟,位于马里亚纳群岛东部,地处菲律宾东北,北起硫磺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并与日本海沟衔接,全长约两千五百五十千米,形状大致为弧形,平均宽七十千米。据估计这条海沟已形成六千万年,孕育出了无数的生命,整体平均深度约为八千米,海沟最深处的地方达六至十一千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
如果把喜马拉雅山脉放入马里亚纳海沟,它的最高峰甚至都不能浮出水面。假设咱们将一块砖头扔进海沟,至少都需要三个小时才能沉入底端,而这里水压极高,能够轻松达到上百个大气压,在最深处甚至能够达到一千一百多个大气压。
海沟内部完全黑暗,温度和含氧量都低,且食物资源匮乏,因此成为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即使是生存能力超级顽强的深海怪鱼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很难存活。
https://mini.yyrtv.com/r/e6974bd3986a54da_4.html?from=sgxxl&page=info&usid=%u5C40%u57DF%u7F51EaqL
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
其实在科学界关于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由来的猜测一直都是众说纷纭,目前最受认同的说法是因为地球的板块运动导致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因为大部分的海洋板块岩石密度都很大,换言之就是说大陆地壳又轻又厚,大洋地壳又重又薄,而且位置也比较低,所以在碰撞的过程中,海洋板块直接俯冲插入到了大陆板块的下方。
而板块在进入地幔后,因为温度过高导致板块逐渐融化并消失,而在发生碰撞的中心地方就会形成海沟。靠近大陆的这一侧常常形成岛弧、弧后盆地和海岸山脉,这些地方都是地质活动强烈的区域,常出现火山爆发和地震的自然现象。
https://mini.yyrtv.com/r/e6974bd3986a54da_5.html?from=sgxxl&page=info&usid=%u5C40%u57DF%u7F51EaqL
那么为什么马里亚纳海沟每年都会吞噬这么多的海水呢?
马里亚纳海沟所在的位置是板块俯冲地带,海洋地质运动非常活跃、频繁,同时因为地幔温度非常高,并且很粘稠,在热对流的作用下,地幔会发生缓慢的移动,地幔这一移动就会带着地壳板块跟着一起生长和移动。当大洋地壳向下俯冲时,就会有大量的水涌入到地幔当中,也就是说每分每秒都有海水被板块运动带入到地幔。
而马里亚纳海沟因为自身的地理位置和深度问题,才会让其每年“吃掉”数亿吨的海水。而且还有一点,科学家早就已经发现,在地下两百公里深处存在着一种岩石,叫做林伍德石这种岩石的水分子含量极高,大约每一百万个晶体分子当中就会有两千多个水分子,而深度达到四百一十至六百六十公里时,水分子的含量还会进一步大幅度的提高。每一百万个晶体分子当中就会有一点五万个水分子,数值直接上升了将近八倍。
而在地幔上下层的过渡带中,林伍德石的含量非常可观。根据科学家们的初步预算,假设含水量仅仅只有百分之一,那这些林伍德石的总含水量能够达到地表总水量的三倍还要多,所以这也是海水不断消失的原因之一。
https://mini.yyrtv.com/r/e6974bd3986a54da_6.html?from=sgxxl&page=info&usid=%u5C40%u57DF%u7F51EaqL
消失的海水到底去哪儿了呢?
其实这些海水依旧在参与地球的水循环,进入地幔的海水要么因为温度过高而不断蒸发,要么随着火山岩浆最终回到地表,再加上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南北极的冰川融化速度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这些冰川融化之后,也是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海平面自然是不断上涨而不会下降,因此地球的总水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自从一九五一年英国在菲律宾西北发现马里亚纳海沟以来,人们对它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一八九九年人们观测到深度达九千六百六十米的内罗渊,并将其认定为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的地方。但是英国皇家海军在发现马里亚纳海沟的那一年,对其进行了首次较为准确的测量,得到了一万零八百六十三米这一新的数据改变了此前人们所认为的海沟深度。
一九五七年,苏联科考船“斐查兹”号在对海沟进行详细测探,发现了一条更深的海沟“斐查兹”,所以世界最低点“斐查兹海渊”由此得名。
总结
海洋是另一个太空,这句话形容得非常恰当,我们可以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但是想要征服大海却还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随着下潜深度的不断增加,海水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一般而言,人类不携带任何的设备,最多只能到四十至五十米左右的深度。
而目前人类达到过的最深处为一万零九百九十四米,历史上只有三人到达过这个地方。在人类的想象中,海洋深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大家总是认为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神奇生物,但实际上除了微生物之外,这里一片漆黑,没有生命的迹象。假如说有一天我们的科技能够达到标准,让人类可以真正在水下任意探索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真正探查海洋的秘密。
https://mini.yyrtv.com/r/e6974bd3986a54da_7.html?from=sgxxl&page=info&usid=%u5C40%u57DF%u7F51EaqL
2021年1-12月地震分布
表1 2021年5-8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2021年3月18日)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合计 |
8级地震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7级地震 | 1 | 2 | 3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6 |
6级地震 | 10 | 9 | 12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31 |
5级地震 | 25 | 25 | 15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65 |
潮汐 | 弱 | 弱 | 强 | 强 | 强 | 强 | 弱 | 弱 | 弱 | 弱 | 强 | 强 |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2021年3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已有 1143 次阅读 2020-9-9 09:16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潮汐组合, 潮汐预警, 日月大潮, 近地潮, 月亮赤纬角
2021年3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2021年3-6月、11-12月为强潮汐时期,1-2月、7-10月(异常多的4个月,有利于洪涝发生,值得关注)为弱潮汐时期。
潮汐组合A:3月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23度,2月27日为日月大潮,3月2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震级(M) |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6.2 | 2021-03-03 18:16:10 | 39.74 | 22.11 | 10 | |
5.7 | 2021-03-03 05:22:47 | 43.85 | 147.75 | 20 | |
5.3 | 2021-03-02 17:23:00 | 21.92 | 121.17 | 20 | |
3.1 | 2021-03-02 09:45:37 | 39.20 | 75.13 | 30 | |
2.9 | 2021-03-02 03:42:58 | 34.75 | 114.70 | 6 | |
3.0 | 2021-03-02 01:44:36 | 32.14 | 104.56 | 14 | |
3.8 | 2021-03-01 18:13:13 | 26.00 | 100.00 | 10 | |
5.5 | 2021-03-01 11:29:46 | -13.15 | 166.50 | 60 | |
5.8 | 2021-03-01 07:37:16 | -17.75 | 167.65 | 10 | |
5.6 | 2021-03-01 04:37:44 | -22.80 | 172.39 | 10 | |
3.0 | 2021-02-28 10:31:25 | 38.43 | 76.26 | 17 | |
3.3 | 2021-02-28 09:12:49 | 32.80 | 101.10 | 10 | |
3.1 | 2021-02-28 04:03:43 | 29.07 | 86.75 | 10 | |
3.1 | 2021-02-27 19:37:19 | 25.51 | 98.44 | 8 |
潮汐组合B: 3月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5.18度,3月6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震级(M) |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5.5 | 2021-03-10 07:07:54 | -1.00 | 10.30 | 10 | |
3.0 | 2021-03-09 22:53:57 | 39.49 | 74.98 | 11 | |
5.2 | 2021-03-08 20:48:07 | -32.25 | -69.95 | 100 | |
5.9 | 2021-03-08 07:56:55 | -29.91 | -176.75 | 10 | |
3.0 | 2021-03-07 19:13:31 | 33.42 | 111.28 | 7 | |
3.0 | 2021-03-07 09:10:42 | 25.76 | 98.49 | 8 | |
6.2 | 2021-03-06 21:12:05 | -28.05 | -177.75 | 10 | |
6.1 | 2021-03-06 20:05:21 | -27.90 | -177.70 | 10 | |
6.1 | 2021-03-06 18:34:50 | -28.12 | -177.69 | 10 | |
3.0 | 2021-03-06 08:21:32 | 38.00 | 120.41 | 8 | |
6.4 | 2021-03-06 08:16:20 | -37.66 | 179.55 | 10 | |
6.3 | 2021-03-05 22:24:50 | -29.10 | -176.45 | 10 | |
3.1 | 2021-03-05 16:53:22 | 41.81 | 127.87 | 25 | |
5.8 | 2021-03-05 16:13:43 | -29.45 | -176.34 | 10 | |
5.6 | 2021-03-05 15:32:53 | -1.85 | 99.05 | 20 | |
3.0 | 2021-03-05 12:42:39 | 23.31 | 100.83 | 8 | |
6.0 | 2021-03-05 10:30:34 | -28.84 | -176.32 | 10 | |
6.2 | 2021-03-05 08:28:20 | -29.09 | -176.20 | 10 | |
6.7 | 2021-03-05 07:12:55 | -28.53 | -176.36 | 10 | |
3.3 | 2021-03-05 04:59:32 | 42.10 | 80.78 | 7 | |
7.8 | 2021-03-05 03:28:32 | -29.51 | -177.04 | 10 | |
5.6 | 2021-03-05 03:23:54 | 39.81 | 21.92 | 10 | |
6.1 | 2021-03-05 02:38:20 | 39.78 | 22.10 | 10 | |
4.2 | 2021-03-05 01:57:33 | 34.17 | 80.32 | 10 | |
7.2 | 2021-03-05 01:41:20 | -29.73 | -177.67 | 10 | |
5.9 | 2021-03-05 00:53:12 | -14.49 | 167.27 | 180 | |
4.3 | 2021-03-04 22:24:56 | 24.75 | 122.36 | 10 | |
3.0 | 2021-03-04 22:03:54 | 37.61 | 75.86 | 79 | |
7.3 | 2021-03-04 21:27:32 | -37.41 | 179.50 | 10 | |
3.0 | 2021-03-04 03:47:16 | 40.75 | 78.61 | 10 |
潮汐组合C:3月1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13度,3月13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震级(M) |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3.1 | 2021-03-18 10:10:57 | 39.04 | 110.62 | 0 | |
5.8 | 2021-03-18 08:04:09 | 37.07 | 5.18 | 10 | |
4.2 | 2021-03-17 14:27:16 | 44.46 | 80.85 | 8 | |
2.5 | 2021-03-17 03:14:13 | 28.66 | 105.79 | 11 | |
6.4 | 2021-03-17 02:38:22 | 54.67 | 163.17 | 10 | |
3.4 | 2021-03-16 21:16:08 | 30.11 | 86.44 | 10 | |
3.7 | 2021-03-14 20:20:04 | 41.22 | 83.35 | 18 | |
4.5 | 2021-03-14 18:26:00 | 41.95 | 81.11 | 22 | |
6.1 | 2021-03-14 05:21:56 | -28.30 | -176.15 | 10 | |
3.5 | 2021-03-13 23:41:00 | 44.35 | 81.84 | 8 | |
5.5 | 2021-03-13 22:05:01 | -29.64 | -177.41 | 10 | |
3.0 | 2021-03-13 21:56:49 | 28.13 | 104.79 | 10 | |
5.9 | 2021-03-11 04:12:39 | -19.95 | -177.65 | 500 | |
3.2 | 2021-03-11 02:18:06 | 39.08 | 110.23 | 0 |
潮汐组合D:3月2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5.33度,3月21日为日月小潮,3月18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E:3月2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17度,3月28日为日月大潮,3月30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98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7443.html
卫星观测显示地球大气层在有节奏地膨胀收缩和地球呼吸对比
已有 2906 次阅读 2011-11-14 11:0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球大气层, 地球呼吸
卫星观测显示地球大气层在有节奏地膨胀收缩
http://tech.QQ.com 2008年12月18日07:28 腾讯科技 悠悠/编译
腾讯科技讯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近日,最新人造卫星观测数据显示,地球大气层存在着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就如同“呼吸”一样,这种地球大气层规律性变化受太阳磁场影响,每次膨胀收缩地“呼吸”周期为9天。
(悠悠/编译)
http://tech.qq.com/a/20081218/000038.htm
悠悠/编译。卫星观测显示地球大气层在有节奏地膨胀收缩。2008年12月18日07:28 腾讯科技。http://tech.qq.com/a/20081218/000038.htm
“地球呼吸”的气候证据
杨学祥
(吉林大学,长春130026)
The Climatic Evidence of the "Earth's Breath"
Yang Xuexia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6)
关键词:地球呼吸,地幔流体,气候周期,临界纬度,卫星红外图像。
Abstract: The tidal forces of sun and moon make the earth's deformation change in pseudo-periodicity about 60 years. The infrared photograph of satellitic surveying give the climatic evidence of the "earth's breath".
Keywords:earth's breath, mantle liquid, climatic cycle, critical latitude, infrared photograph by satellite.
日月引潮力使地球发生周期性形变,造成地壳容积的增减,产生地幔排液排气活动。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地球呼吸效应”[1]。
杜乐天等对2000年3月初到4月中旬每小时的卫星热红外图像连续观察,发现沙尘暴灾区(冀北--内蒙古南)至少从3月初就一直发生异常的地球排气增温。爆发中心先在渤海区出现,然后向西迅速扩大,2~3小时到达新疆。特别是两次最严重的沙尘暴高峰期(3月26~28日和4月5~7日)与卫星图像上热区出现的时间吻合得相当好。到4月底,巴基斯坦热到49oC,印度西部从4月中旬就大旱,气温40oC,赤地千里,人畜渴死[2~4]。此次排气增温的速度和方向与太阳运行的速度和方向完全相同。排气时间发生在太阳引潮力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和地壳容积变小的时期(1月25日~4月7日)[5]。
今年中国的高温异常区基本上分两大片:东北和华北。南到长江边(纬度35度,即临界纬度),北到黑龙江(纬度50度)[4]。1月25日~4月7日和7月30日~11月16日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北纬35度以北地区和南纬35度以南地区地壳容积变小,南北纬35度之间地区地壳容积变大,地幔流体将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动或从断裂带排出。这是中国北方最强烈的地球排气在4月7日以前的原因,也是环南极大陆断裂带在秋分后强烈排气并破坏臭氧的原因[3]。而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最强烈地球排气在4月7日以后的原因是,4月9日~7月28日和11月18日~1月23日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壳容积变得最小,低纬度地幔排气最为强烈。厄尔尼诺事件一般发生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后也是这个原因。与此同时,近日点(1月3~4日)增强的太阳斥力使内核产生向光运动,挤压地幔向南纬23.5度(太阳直射点)上涌,在秘鲁和厄瓜多尔西边海域的加拉帕戈斯三合点和热点喷出[5,6]。
2000年3月~7月卫星热红外图像资料提供了新的证据[2,4]。月亮近地潮比远地潮增大35%,近地点进动周期为8.85年,最小整数年为62年。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气候和地震的60年准周期性[7],不同地区地壳最大形变产生的“呼吸作用”是其形成机制。
据任振球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60年振动相一致。在本世纪初的低温期和60~70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1901和196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94(相当于日地距离的0.6%)和57万km;在30~40年代和80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1940和2000年)分别缩短了76和44万km。2000~202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2020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8]。200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减少了0.28%(本周期极大值), 太阳引潮力将增加0.84%, 太阳辐射和太阳风强度将增强0.56%,2000年是太阳活动峰年。这些因素使地球在春分和秋分后能排出更多的流体。
我们曾预测2000~2001年是厄尔尼诺年和灾害年[5]。全球灾害发生的事实证实了这一结论。行星引潮力产生的气候变化准60年周期(通过对冬至时地球公转轨道半径变化的控制而影响接受太阳能量的数量和地球内能的释放)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学祥,陈震,陈殿友。岩石圈伸缩的机制和规模.地壳形变与地震.1996,16(3):89~94
2.杜乐天,强祖基。 沙尘暴、干旱、热灾、缺水、沙漠化的地球深部气流祸因. 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0.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309
3.杜乐天. 天气与地气是不可分割的地球气体整体系统内外两大部分. 同上. 308
4.杜乐天,强祖基,李玲芝等. 地球在哮喘——干旱热灾之源. 科技日报. 2000-8-5. 第四版.
5.杨学祥,陈殿友.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3).39~48
6.杨学祥,张中信,陈殿友.地核能量的积累与释放.地壳形变与地震.1996.16(4):85~92
7.任振球. 当代气候变暖若干问题商榷. 见: 丁一汇主编,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43~48.
8.荆佰弘。试论气候与地震的周期性。科学(中文版)。1995,(9):60~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9774228).
本文发表在《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2001,7(6):730~73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0784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