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30年内发生7-8级地震概率高,75%集中发生在2019-2030年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日本地震调查委员会 日本30年内或发生7-8级地震
2019-02-28 16:39:57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近日发布预测称,今后30年日本发生里氏7~8级地震的可能性高,提醒人们不能放松警惕。
根据预测,东北到关东地区的日本海沟附近海域今后30年内发生里氏7~8级地震的可能性高,其中部分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在90%以上。
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委员长 平田直:居住在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的民众,千万不要以为地震不会来了。要充分认识到,可能会再次发生强震和大海啸。希望大家做好准备,避免遭受重大损失。
具体到各个地区,青森县东部近海、岩手县北部近海,以及宫城县发生里氏7~7.5级地震的概率为90%以上,茨城县近海为80%,福岛县近海为50%,岩手县南部近海则为30%。此外,预测显示,在与东日本大地震相同地点发生里氏9级左右的超大地震的概率几乎为0,但不排除相邻地点发生地震的可能性。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强震并引发特大海啸,共造成一万多人丧生。受地震、海啸双重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大量放射性物质泄露,发生自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最严重的核事故。
责编:陈亚楠
http://news.haiwainet.cn/n/2019/0228/c3541083-31505739.html
统计规律:历史记录表明日本8级以上地震与厄尔尼诺一一对应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当地时间2015年5月30日20时24分(北京时间19时24分),日本小笠原群岛海域发生8.5级地震,东京等多地震感强烈。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此次地震震级8.0,震源深度690千米。
http://news.163.com/15/0531/03/AQTO0K3000014Q4P.html
2015年5月30日我们指出,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5年和2018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2016-2017年和2019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4-2018年预测为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年:
2015年5月为弱潮汐时期,强烈的地震活动是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破坏了地壳原有的重力均衡,引发海洋地壳反向降升13-20厘米,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频繁的地震火山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2678.html
2015年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日本8级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
历史记录表明,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在1896.~1897最强厄尔尼诺事件中,日本发生8、8.4、8.6级三次特大地震。从表1中可以看到,1854-2011年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有非常好的一一对应关系,这预示2015年5月30日的日本8级地震可能仅仅是前兆,并非是强震的终结。
表1 1854-2011年日本8级地震、厄尔尼诺事件和拉马德雷位相的时间对比
序号 | 年月 日 | 农历 | 地震地点 | 震级 | 厄尔尼诺发生生时间 | 拉马德雷 位相 |
1 | 1854.12.23 | 十一月初四 | 日本东海南海道各 | 8.4 | 1854 | 冷位相 |
2 | 1891.10.28 | 九月二十六 | 日本浓尾 | 8.4 | 1891 | 冷位相 |
3 | 1896.6.15 | 五月初五 | 日本三陆 | 8.6 | 1896.~1897 | 冷位相 |
4 | 1896.6.17, | 五月初七 | 日本本州东部 | 8 | 1896.~1897 | 冷位相 |
5 | 1897.8.5 | 七月初八 | 日本仙台 | 8.1 | 1896.~1897 | 冷位相 |
6 | 1901.8.9 | 六月二十五 | 日本本州东北远海 | 8.2 | 1899:~1900 | 冷位相 |
7 | 1911.6.15 | 五月十九 | 琉球群岛 | 8.2 | 1911:~1912. | 冷位相 |
8 | 1923.9.1 | 七月二十一 | 关东地区 | 8.2 | 1923 | 冷位相 |
9 | 1933.3.2 | 二月初七 | ,日本三陆 | 8.3 | 1932 | 暖位相 |
10 | 1944.12.7 | 十月二十二 | 日本东南海 | 8.1 | 1944 | 暖位相 |
11 | 1946.12.20 | 十一月初三 | 日本南海 | 8.4 | 1946 | 暖位相 (边界) |
12 | 1952.3.4 | 二月初九 | ,日本十胜近海 | 8.1 | 1951, 1953 | 冷位相 |
13 | 1953.11.25 | 十月初九 | ,日本本州东南远海 | 8 | 1953 | 冷位相 |
14 | 1968.5.16 | 四月二十 | 日本青森县 | 8.1 | 1968~#1969 | 冷位相 |
15 | 1969.8.11 | 六月二十九 | 日本北海道以东 | 7.8 | 1968~1969 | 冷位相 |
16 | .1993.8.8 | 六月二十一 | 关岛 | 8.1 | 1992-1993,1993-1994 | 暖位相 |
17 | 2003.9.26 | 九月初一 | 日本北海道 | 8.2 | 2002-2003 | 冷位相 |
18 | 2011.3.11 | 二月初七 | 日本宫城外海 | 8.8 | 2009-2010 | 冷位相 |
19 | 2015.5.30 | 四月十三 | 小笠原群岛海域 | 8.0 | 2015-2016 极强 | 冷位相 |
赵得秀预测厄尔尼诺 | 2019-2030
| ? | ? | ? | 2019、2022、2025、2029 | 冷位相
|
2031-2061 | 2033、2036、2040、2047 | 暖位相 |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25671.shtml
http://news.163.com/15/0531/03/AQTO0K3000014Q4P.html
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时间是后加的,数据来自张家诚。
张家诚. 再见, 厄尔尼诺.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表1给出了一个重要信息:1854-2015年日本发生8级以上地震19次,4次发生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15次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后者是前者的近43倍。这表明,日本未来30年内发生7-8级地震概率高,集中发生在2019-2030年的概率为75%以上。
巧合的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也具有同样的统计特征。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0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10914.html
统计规律:日本8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近十年研究发现,厄尔尼诺(El Nino)和拉尼娜(La Nina)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缩写为PDO,亦称为拉马德雷现象)密切相关。PDO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PDO已经出现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890-1924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25-1945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946-1976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77-1999年。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一个周期为50-70年。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6次(国外资料1890-1924年4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11次(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0次(0次),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发生6次(见表2)。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年3月29日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两次8.5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又发生8.6级地,本次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2年已发生6次8.5级以上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10914.html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特大地震就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
特大地震频发地区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板块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与全球变暖造成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
中国和日本大致相同的地震发生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中日两国强震相对频发时期。
统计规律:全球特大地震在月亮赤纬角极值附近发生
我们的研究表明,月亮赤纬角(白赤交角最大值)在18.6-28.6度之间变动,周期为18.6年。当太阳和月亮最大限度的远离赤道,地球自转形成的半日潮将使高潮区在南北半球大幅度周期震荡,不仅导致地球流体的大规模流动,而且产生各固体圈层容积变化,激发冷空气活动和构造运动。
表2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亮赤纬角极值的对应性
序号 | 地震时间 | 地震地点 | 震级 | 拉马德雷 | 月亮赤纬角 | 地球自转 |
1 | 1896-06-15 | 日本 | 8.5 | 冷位相 | 最大值 | 变快 |
2 | 1906-01-31 | 厄瓜多尔 | 8.8 | 冷位相 | 最小值 | 变慢 |
3 | 1922-11-11 | 智利 | 8.5 | 冷位相 | ||
4 | 1923-02-03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8.5 | 冷位相 | 最小值 | 变慢 |
5 | 1938-02-01 | 印尼班大海 | 8.5 | 暖位相 | ||
6 | 1950-08-15 | 中国西藏 | 8.6 | 冷位相 | 最大值 | 变快 |
7 | 1952-11-04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9.0 | 冷位相 | 最大值 | 变快 |
8 | 1957-03-09 | 阿拉斯加 | 8.6 | 冷位相 | ||
9 | 1960-05-22 | 智利 | 9.5 | 冷位相 | 最小值 | 变慢 |
10 | 1963-10-13 | 俄罗斯库页岛 | 8.5 | 冷位相 | ||
11 | 1964-03-27 |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 9.2 | 冷位相 | ||
12 | 1965-02-04 | 阿拉斯加 | 8.7 | 冷位相 | ||
13 | 2004-12-26 | 印尼苏门答腊 | 9.1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14 | 2005-03-28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最大值 | 变快 |
15 | 2007-09-12 | 印尼苏门答腊 | 8.5 | 冷位相 | 最大值 | 变快 |
16 | 2010-02-27 | 智利 | 8.8 | 冷位相 | ||
17 | 2011-03-11 | 日本 | 9.0 | 冷位相 | ||
18 | 2012-04-11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
2014-2016年 | 未发生 | 冷位相 | 最小值 | 变慢 | ||
2023-2025年 | 发生概率增大 | 冷位相 | 最大值 | 变快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101.html
表2的统计表明,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亮赤纬角极值的有很好的对应性: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开始,到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结束。
2009年Sidorenkov列出了1900-2010年地球旋转速率中引潮力(D)的变化曲线,认为自然过程极端事件的发生与18.6年的周期变化有关,D的极小值在1903、1923、1942、1960、1978和1997;最大值为1914、1932、1950、1969、1988和2007年,下一个极小值可能发生在2014-2016年。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形成的潮汐变化,改变地球的形状和扁率,影响地球自转速度,使全球8级以上强震具有近似9年的变化规律。强潮汐可以激发地震火山活动。2005-2007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我们预测8级强震多发(见表2和图1)。
图1 是根据张家诚等人的公元前426年至公元1980年全球8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14]。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05-1906年、1923-1925年、1941-1942年、1959-1960年、1977-1979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896-1897年、1913-1914年、1931-1932年、1949-1951年、1968-1970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8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9年变化周期:1897- 1906- 1914- 1923- 1932- 1941- 1950- 1960- 1971- 1978年。应该说明的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南部发生9.5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8.5级地震的30倍。因此,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59-1960年地震活动也很强烈。这是地震与地球扁率变化和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的原因,也是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形成的潮汐变化,改变地球的形状和扁率,影响地球自转速度,使全球8级以上强震具有近似9年的变化规律。强潮汐可以激发地震火山活动。2005-2007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我们预测8级强震多发。表2证实了我们的预测:2015-201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三次8.5级以上强震。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有7次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2004-2008年已经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强震(见表2),我们推测: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为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实际上,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又发生了三次8.5级以上强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16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23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61.html
由于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发生了三次8.5级以上强震,而在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没有发生,所以,在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特大地震集中爆发的概率增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4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10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2454.html
图1 1896-1978年8级以上地震分布(杨冬红等,2008)
重要结论
日本8级地震75%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全球8.5级以上特大地震96%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2019-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日本8级地震和全球8.5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发生时期。日本预测的30年期限,可以缩短为11年。
全球8.5级以上特大地震,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开始,到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结束。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是集中爆发的开始时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4805.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2006, 21(3): 1023~1072
2.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a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geophysics(inChinese),2011, 54(4): 926-934
5.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等.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22:359-374.
6. 杨冬红, 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7.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offormation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in Geophysics (inChinese),2013,28(4):1666-1677.
8. 杨冬红, 杨学祥.2007a,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2(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a Australia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5): 1680~1685
9. 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D]. [Ph. D.thesis]. Changchun: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10. 杨冬红, 杨学祥.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8(1):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1):58-7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