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北极冰盖融化导致南北两重天:美国创低温纪录 澳近80年来最热

已有 2451 次阅读 2018-1-9 09:0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拉尼娜, 北极冰盖融化, 等位面变化, 北冷南热, 自然周期

北极冰盖融化导致南北两重天:美国创低温纪录澳近80年来最热

                                                             杨学祥,杨冬红

 

南北两重天:美国创低温纪录 澳近80年来最热

2018010907:49  来源:新华社

  受北极冷空气侵袭,美国东海岸多地7日创下最低气温纪录,自来水管冻裂,水管工一时间严重短缺。

  而在南半球,正值夏季的澳大利亚悉尼酷热难耐,遭遇将近80年来最高气温,一些民众甚至尝试直接在马路上煎鸡蛋。

  【美国:创下低温纪录】

  连日来,美国东北部地区遭遇罕见极寒天气,多座城市的气温7日刷新历史最低纪录。

  美国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马萨诸塞州伍斯特7日最低气温为零下23摄氏度,刷新了1942年零下21摄氏度的最低纪录;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7日最低气温为零下19摄氏度,刷新1912年零下18摄氏度的最低纪录;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7日气温降至零下22.8摄氏度,刷新1912年零下17摄氏度的纪录;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7日最低气温为零下19摄氏度,与1896年最低纪录持平。

  此前一天、即6日,美国东北部最高峰华盛顿山的气温跌至零下38摄氏度,接近历史最低温度,在大风中的体感温度则低至零下69摄氏度。

  过去几天,暴风雪给美国东北部一些地区带来46厘米降雪量。南卡罗来纳州最繁忙的查尔斯顿机场正在加紧清扫跑道冰雪,以便恢复正常运营。包括马萨诸塞、罗得岛等东北六州在内的新英格兰地区频繁遭遇自来水管爆裂、消防栓封冻等情形,需要大量维修作业,水管工严重短缺。

  【澳大利亚:近80年来最热】

  澳大利亚气象部门说,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地区7日最高气温达到47.3摄氏度,逼近193947.8摄氏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不少澳大利亚网民在社交媒体上“花式晒图”,例如各种动图,以吐槽酷热天气。不少人尝试直接在马路上“煎鸡蛋”,以展示高温程度。

  新南威尔士州气象局预测,悉尼地区的气温今后几天可能继续上升。悉尼警方呼吁市民避免暴晒、注意补水,提醒说把儿童或宠物独自留在汽车内是违法行为。高温下,儿童或宠物若被独自留在车内,非常容易闷热致死。

  一些专家特别提醒澳大利亚民众注意防晒,例如使用防晒霜、穿长袖衬衫、戴帽子。澳大利亚抗癌协会说,澳大利亚民众罹患皮肤癌的几率在全球排名靠前,一般认为过度晒太阳会增加患皮肤癌风险。

新南威尔士州消防部门说,酷热再加大风天气,容易酿成火灾。截至7日夜间,全州发生20起火灾,其中4起火势处于失控状态。(杨舒怡)(新华社专特稿)

(责编:樊海旭、常红)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0109/c1002-29752835.html

 

北极大气等位面下降导致北半球低温暴雪频发南半球高温

 

我们在2014年撰文指出,两极冰盖的形成和消失不仅与气候变化有关,而且对局部气候产生重大影响。海洋学的长期研究表明,格陵兰冰盖的融化,在使地球大多数地方的海平面上升的同时,也使冰盖周围2000km之内的海平面下降,导致全球海平面南升北降(融化冰盖周围)的格局。大气等位面也有同趋势的变化。北极冰盖大规模融化后,在融化的北极冰盖周围海平面下降的同时,北极地区大气等位面也同时下降,迫使北极冷空气向北半球中低纬度流动,这是北极冰盖大面积融化后,北半球遭遇大规模冰雪严寒袭击的原因。这表明,大自然对冷暖变化有自我调节机制。很少有人注意到,冷暖的互变与冰盖融化后的海平面变化和大气等位面变化密切相关。

地球各圈层潮汐形变的规模不相同,大气圈的起伏约为80m,海洋圈的起伏大约为1500px,固体地球的起伏约为500px,比例为40031,是由大气、海水和地壳的密度比决定的[13]。等位面的变化也有相同的比例。根据图2,在格林兰冰盖融化后的海平面变化高度基础上,扩大133倍,就得到大气等位面的变化幅度:格林兰冰盖完全融化可导致其附近2000m之内大气等位面下降13333m,北苏格兰的大气等位面将下降399m,冰岛周围大气等位面将下降1333m,欧洲大多数海岸的大气等位面将上升,它们远远小于全球平均931m的水平。世界距冰盖更远的地方,大气等位面的上升一定会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南美部分地区形势恶劣,大气等位面将上升1333m

北极地区大气等位面的大幅度下降,迫使北极地区冷空气大量流向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和南半球,使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遭遇严寒暴雪袭击,而南极地区涌来大量暖湿空气。地核的南移导致大气等位面有200m的北降南升的变化。2005年以来北极地区海冰和冰盖的大量融化仅仅是一个规模小得多的缩影。大量温暖海水和空气涌入南极,导致南极进入海冰大量融化阶段,重复北极的类似过程。

我们在201613指出,2015年极强厄尔尼诺导致赤道太平洋异常增温,增大了赤道和北极的温差,达到一定极值,将形成赤道高温的低压区和北极低温的高压区,造成赤道暖流向北极的热输送,这是北极异常增温发生在极强厄尔尼诺发生之后的原因。这表明2016年北极海冰大规模融化已经不可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689.html

2006-2013年北半球频遭低温暴雪袭击。从中国的情况看,最近的5个冬季更出现了3个明显的“冷冬”。我国平均气温2011年是最低值。与我国类似,欧亚大陆很多国家也正在遭遇寒冬。与近几年相比,2012年这次欧洲暴风雪和寒流造成的灾害比2007年、2008年、2009年严重得多,但还比不上2006年、2010年和2011年,其中2006年的情况基本是最严重的(杨冬红等,2011)。

北极海冰覆盖面积自20世纪就开始记录,上世纪60年代,北极冬季海冰覆盖面积为1400-1600万平方公里,夏季末海冰覆盖面积为700-900万平方公里,此后北极海冰面积持续下降。海冰最低覆盖面积出现在2005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的9月份,最低记录是2007428万平方公里,这一最低记录于2012年再次被打破。201211月,世界气象组织在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布报告称,从20123月至9月间,北极海冰消失了1183万平方公里,比整个美国还要大。因此,北极周围海冰面积“创下了历史新低”。

2012年秋季,北极海冰的面积与体积均降至历史最低点。但根据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2013325公布的卫星图像显示,最近一段时间,北极海冰的面积又逼近这一最低点,随时可能“打破纪录”。“北极海冰正在迅速融化,目前的面积甚至不足30年前的两成,导致北极变暖。”美国罗格斯大学沿海和海洋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詹妮弗·弗朗西斯说,这正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症状”,并令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南下。

但是,全球变暖如何导致北半球气候变冷,专家并没有给出相关的变化机制。

 

1  格陵兰海冰融化导致的海水和大气的流动是北半球中低温度地区变冷的根源,

 

引力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北极冰盖大量融化导致北极地区海平面和大气等位面的大幅度下降,压力变化迫使北极地区冷水和冷空气流向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太平洋海温下降导致全球变暖停止。

极地冰盖融化后全球海平面都将上升,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最新模型研究表明,如果格林兰冰盖融化可导致其附近海平面将下降100m,北苏格兰的海平面将下降3m,冰岛周围海平面将下降10m,南美部分地区海平面将上升10m。在海平面附近,大气等位面的变化幅度与海平面变化幅度非常接近。

近期北极海冰和冰盖的融化只是最新模型的一个缩影。北极大量冷水和冷空气在下降等位面的压力下流过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导致北半球频遭低温暴雪袭击。

有报道称,北极涛动是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气压此消彼涨的一种跷跷板现象。通常情况下,北极地区冬季受低气压系统支配,而中纬度地区受高气压支配。此时,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限制了极地冷空气向南扩展。(图片来源:香港天文台)

美官方预测,下月跷跷板上的两泡走弱,高低压间坡度有走缓趋势。这意味着冷空气即将趁虚而入强势回归?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5/1231/14011128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384.html

我们在2016121指出,关键是冷空气在西伯利亚的积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7953.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 610-615.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6-01/21/content_5826.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162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104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3840.html

上一篇:中东部降温或破历史同期极值:被忽视的2017年变冷预测
下一篇:塔吉克斯坦发生5.5级地震:关注1月潮汐组合
收藏 IP: 119.48.190.*|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