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7级地震:关注4月潮汐组合
杨学祥
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7.0级地震 震源深度50公里
2017-04-29 05:16:2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快讯: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北京时间4月29日4时23分,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 7.0级地震,震源深度50公里。
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4/29/c_1120893464.htm
4月29日4时23分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7.0级地震http://news.163.com/17/0429/05/CJ5QK26B00018AOQ.html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3.0 2017-04-29 04:41:02 41.78 88.24 6 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县
7.0 2017-04-29 04:23:19 5.51125.08 50 菲律宾棉兰老岛
2.8 2017-04-29 03:37:26 36.88 114.64 13 河北邯郸市永年县
3.1 2017-04-29 00:53:25 31.68 115.79 6 安徽六安市金寨县
2.9 2017-04-28 22:30:07 26.00 99.68 12 云南大理州洱源县
4.2 2017-04-28 13:01:23 41.93 76.80 6 吉尔吉斯斯坦
2.9 2017-04-28 11:11:49 38.51 116.46 5 河北廊坊市大城县
3.2 2017-04-27 10:10:12 29.27 86.20 5 西藏日喀则市萨嘎县
3.9 2017-04-25 22:33:47 37.32 75.57 78 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
3.2 2017-04-25 14:06:10 23.34 101.62 10 云南普洱市墨江县
3.0 2017-04-25 08:02:57 35.83 93.32 8 青海海西州格尔木市
6.9 2017-04-25 05:38:24 -33.03 -71.88 1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3.4 2017-04-25 01:22:48 36.37 106.07 16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
3.1 2017-04-24 07:36:05 36.47 80.25 10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
3.9 2017-04-23 05:26:57 31.44 103.97 18 四川德阳市什邡市
3.0 2017-04-22 16:26:04 35.85 79.80 7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
3.9 2017-04-22 14:09:19 37.01 79.03 19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2.0 2017-04-21 13:37:21 39.34 117.83 17 天津宁河区
4.0 2017-04-21 00:20:12 22.93 121.00 6 台湾台东县
4.3 2017-04-20 11:39:14 38.13 77.87 8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3.4 2017-04-20 07:26:53 38.19 77.87 7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3.0 2017-04-19 12:49:13 39.15 75.53 10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5.9 2017-04-19 01:49:55 -2.68 -75.28 10 秘鲁
5.0 2017-04-18 17:13:08 20.71 100.10 10 缅甸
3.4 2017-04-17 14:24:18 45.20 92.46 5 蒙古
5.5 2017-04-17 13:23:13 17.51 -61.15 20 背风群岛
6.3 2017-04-15 16:19:41 -23.30 -67.69 140 智利
2.3 2017-04-14 22:31:15 43.90 87.85 8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有感)
3.0 2017-04-12 16:14:00 43.87 87.69 7 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
4.2 2017-04-12 02:25:36 30.08 119.34 15 浙江杭州市临安市
3.7 2017-04-11 02:25:05 32.21 104.56 14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
2.9 2017-04-10 19:44:02 39.10 113.32 0 山西忻州市繁峙县(塌陷)
5.7 2017-04-08 15:07:57 13.65 120.90 10 菲律宾
3.1 2017-04-08 02:08:36 38.12 120.79 15 山东烟台市长岛县海域
3.1 2017-04-07 05:03:54 38.30 73.87 153 塔吉克斯坦
3.0 2017-04-06 22:15:03 41.31 83.66 9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2.6 2017-04-06 10:25:52 38.18 119.54 8 山东东营市垦利区海域
3.3 2017-04-05 18:34:58 28.28 104.84 12 四川宜宾市珙县
6.1 2017-04-05 14:09:11 35.83 60.41 10 伊朗
3.2 2017-04-05 12:50:20 38.29 74.15 145 塔吉克斯坦
3.4 2017-04-04 04:57:39 27.06 103.44 9 云南昭通市鲁甸县
6.6 2017-04-04 01:40:13 -22.61 25.11 10 博茨瓦纳
6.6 2017-04-04 01:40:13 -22.61 25.11 10 博茨瓦纳
3.7 2017-04-03 19:34:18 45.92 118.40 15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3.2 2017-04-01 09:10:07 32.57 93.27 7 西藏那曲地区聂荣县
2017年4月潮汐组合:4-7月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已有 1130 次阅读 2017-2-206:55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潮汐组合潮汐预警地球自转拉尼娜 推荐到群组
2017年4月潮汐组合:4-7月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年1月、3-7月11-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7年2月、8-10月为弱潮汐时期。2017年4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
每年1月25日-4月7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4月9日-7月28日及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A:4月4日为日月小潮,4月3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北纬18.585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B:4月1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0度。4月11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C:4月1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9.0546度,4月19日为日月小潮,4月15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D:4月2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5度,4月26日为日月大潮,4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强,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E:4月3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9.1108度,5月3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0901.html
智利两次地震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生:
我们在4月19日指出,厄尔尼诺来了:地震、潮汐、自转、海冰四大特征预示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9755.html
厄尔尼诺的地震火山说得到验证。
关注4月24-28日潮汐组合中厄尔尼诺指数的减速幅度。预计27日前后进入谷值。
4月13日00时的0.305为谷值。4月16日00时的0.378为峰值。4月16日12时的0.368为谷值。17日继续上升。4月18日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72,跨过厄尔尼诺门槛0.5。4月19日00时的0.622为峰值。4月21日18时的0.464为谷值。
北京时间23日10时36分(当地时间晚间11时36分),智利中部发生5.9级地震,将加快厄尔尼诺指数增速。
2017年4月23日06时拉尼娜指数为0.577,比4月23日00时的0.536增速0.041,增速变快,进入上升区间。
2017年4月23日12时拉尼娜指数为0.628,比4月23日06时的0.577增速0.051,增速变快,进入上升区间。
2017年4月23日18时拉尼娜指数为0.667,比4月23日12时的0.628增速0.039,增速变慢,进入上升区间。
我们在2017年4月24日早报指出,23日10时36分(当地时间晚间11时36分),智利中部发生5.9级地震,将加快厄尔尼诺指数增速过程。
2017年4月24日00时拉尼娜指数为0.694,比4月23日18时的0.667增速0.027,增速变慢,进入上升区间。
2017年4月24日12时拉尼娜指数为0.714,比4月24日00时的0.694增速0.020,增速变慢,进入上升区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0990.html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6];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7]。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1950~1979年期间,共有15个暖水年,其中12年均发生了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80%。根据公元前2000~公元1979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62.html
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我们在2011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在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4次,亚洲和美洲各发生2次。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7次,亚洲发生3次,美洲发生4次。
在2000-201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6次,亚洲发生5次,美洲发生1次。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88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转换导致的东西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图1 东西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5850.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oftheocesnic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warming.Progressin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2.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YangDH,Yang D B. Thermal dynamic mechanism of ElNino induced by 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 (in Chinese), 2010, 29 (4):652-65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geophysics(inChinese),2011, 54(4): 926-934
4.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等.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