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17年1月28日早报:证实潮汐组合影响海温变化

已有 3148 次阅读 2017-1-28 06:0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地球自转, 潮汐组合, 寒潮, 海温

2017128早报:证实潮汐组合影响海温变化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我们在20161117开始的拉尼娜指数通报的检验结果表明,日食发生在赤道或低纬地区、地球季节性自转变化、南极半岛海冰变化、潮汐组合双周循环、寒潮强弱变化,对拉尼娜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理论预测基本符合实测数据,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预测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和依据,请相关部门检验和利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069.html

潮汐组合影响海温变化的理论计算得到实践证实:

16以前数据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022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328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4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116.html

1  201712700时拉尼娜指数为-0.307,比2612时的-0.308增速0.001,减速变增速,进入波动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12612时拉尼娜指数为-0.308,为新的谷值),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  201712712时拉尼娜指数为-0.266,比2700时的-0.307增速0.041,增速变快,进入上升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12612时拉尼娜指数为-0.308,为新的谷值),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正在得到证实。

预测对比

我们在20161121日指出:

潮汐组合C120日为日月小潮,11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03度,122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12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8.90168度,128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1月地震和雾霾高潮持续。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948.html

2017125-4772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目前拉尼娜状态能保持到125而不中断,此后拉尼娜的发展就会获得新的动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21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56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5746.html

2017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异常变小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异常变大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5485.html

预计120日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谷值,28日进入新的峰值,125日以后拉尼娜将进入新的发展状态。拉尼娜中断已经成为事实。关注拉尼娜在2017125-47日(72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的发展。

2017121早报:201712012时拉尼娜指数为-0.002,比2000时的-0.030增速0.028,增速变慢,进入上升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由于寒潮强度较低,本次上升幅度预计很大。

2017121午报:201712018时拉尼娜指数为+0.003,比2012时的-0.002增速0.005,增速变慢,进入上升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由于寒潮强度较低,本次上升幅度预计很大。

2017121晚报:2017121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01,比2012时的+0.003减速0.004,增速变减速,进入波动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由于寒潮强度较低,本次上升幅度预计很大。

2017122早报:201712106时拉尼娜指数为-0.013,比2100时的-0.001减速0.012,减速加快,进入波动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由于寒潮强度较低,本次上升幅度预计很大。

2017122午报:201712118时拉尼娜指数为-0.046,比2112时的-0.034减速0.012,减速变慢,进入下降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由与寒潮强度较低,本次上升幅度预计很大。

2017122晚报: 2017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比2118时的-0.046减速0.004,减速变慢,进入下降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由于寒潮强度较低,本次上升幅度预计很大。

2017123早报:201712212时拉尼娜指数为-0.034,比2200时的-0.050增速0.016,减速变增速,进入波动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由于寒潮强度较低,本次上升幅度预计很大。

2017123午报:201712218时拉尼娜指数为-0.028,比2212时的-0.034增速0.006,增速减慢,进入波动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由于寒潮强度较低,本次上升幅度预计很大。

2017123晚报:2017123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28,比2218时的-0.028增速0.000,增速停止,进入波动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由于寒潮强度较低,本次上升幅度预计很大。

2017124早报:201712312时拉尼娜指数为-0.047,比2300时的-0.028减速0.019,增速变减速,进入波动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017124午报:201712318时拉尼娜指数为-0.067,比2312时的-0.047减速0.020,减速变快,进入波动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017124晚报:2017124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94,比2318时的-0.067减速0.027,减速变快,进入波动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017125早报:201712406时拉尼娜指数为-0.129,比2400时的-0.094减速0.035,减速变快,进入下降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017125午报:201712418时拉尼娜指数为-0.204,比2412时的-0.171减速0.033,减速变慢,进入下降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017125晚报:201712500时拉尼娜指数为-0.230,比2418时的-0.204减速0.026,减速变慢,进入下降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017126早报:201712506时拉尼娜指数为-0.248,比2500时的-0.230减速0.018,减速变慢,进入下降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017126午报:201712512时拉尼娜指数为-0.258,比2506时的-0.248减速0.010,减速变慢,进入下降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017126午报:201712518时拉尼娜指数为-0.268,比2512时的-0.258减速0.010,减速恒定,进入下降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017126晚报:201712600时拉尼娜指数为-0.280,比2518时的-0.268减速0.012,减速变快,进入下降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017127早报: 201712606时拉尼娜指数为-0.293,比2600时的-0.280减速0.013,减速变快,进入下降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12606时拉尼娜指数为-0.293,连续快速下降表明拉尼娜能量仍然存在),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017127早报(2):201712612时拉尼娜指数为-0.308,比2606时的-0.293减速0.015,减速变快,进入下降区间,1618时的-0.017为峰值,1812时的-0.105为谷值,很难达到低于-0.5的标准水平。2012时达到新峰值+0.00312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050(预计20日前后将重新返回谷值,相差2天),达到新谷值,25日进入拉尼娜发展时期,能否起死回生看回归强度和寒潮强度(12612时拉尼娜指数为-0.308,连续快速下降表明拉尼娜能量仍然存在),28日前后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参考文献

1. Li Guoqing.27.3-dayand13.6-dayatmospheric 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circulation [J].Adv.Atmos.Sci. 2005, 22: 359-374.

2.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the ocesnic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in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3. 杨学祥,杨冬红。20141-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14224-237,万方数据库。

4. 杨冬红, 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 on therelation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 Hemisphere.Progress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YangD H, Yang D B. Thermal dynamic mechanism of ElNino induced by solar eclipse.Global Geology (in Chinese), 2010, 29 (4):652-657.

6. 杨学祥,杨冬红。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万方数据库。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Chinese), 2011, 54(4): 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2013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 (3): 90-91.YANG Xue-xiang, YANG 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 of ReasonsCausing China'sFrequent Smog Weather in 2013. Technology andlife. 2014, (3): 90-91.

9.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YangX X, Chen D Y. Study on cause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in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3, 28(4): 1666-1677.

10. 杨冬红,杨学祥.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22(5): 1680-1685.YangD H, Yang X X. Australiasnow in summer and three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7,22(5):1680-168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0215.html

上一篇:2017年1月27日晚报:证实潮汐组合影响海温变化
下一篇:2017年1月28日午报:证实潮汐组合影响海温变化
收藏 IP: 119.51.64.*| 热度|

2 钟炳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2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