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尼娜异常减弱:关注21-23日潮汐组合影响
杨学祥,杨冬红
图1 2016年10月20日拉尼娜指数为-0.407,明显减弱,15-17日潮汐组合有利于拉尼娜的作用不明显,南极半岛海冰异常减少仍然在起作用
潮汐组合C:10月16日为日月大潮,10月1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29度,10月17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D:10月2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61577度,10月23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关注2016年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大
我们在9月27日指出,2016年9月1日日食在赤道,耗尽了形成拉尼娜的最后动力,在图4中也有明显的表现,但2016年9月12日开始的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阻止了拉尼娜的继续增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256.html
2016年10月20日南极半岛海冰继续异常变小
图2 2016年10月20日和2015年10月19日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对比。前者的海冰面积明显比后者小,由此导致秘鲁寒流变弱,拉尼娜也减弱。相反,如果海冰堵住徳雷克海峡通道,冷水转向南美西部沿海,则加强秘鲁寒流,增强拉尼娜。这是15-17日潮汐组合有利于拉尼娜的作用不明显根本原因。
我们预计,2016年10月21-23日南极半岛海冰继续减少,配合21-23日潮汐组合不利于拉尼娜发展,10月23-30日拉尼娜会继续减弱,达到新的指数高峰。
图2 2016年10月20日和2015年10月19日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对比
最新结论
2016年拉尼娜将受到遏制,如果2017年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增大,2018年厄尔尼诺可能被推迟,2017-2019年将发生强拉尼娜事件。
与2016年9月1日日食在赤道相配合,与2016年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持续到2016年底。2016年11月18日-1月23日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2017年2月26日日食在中纬,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本论拉尼娜结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380.html
相关资料
2016年9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强
已有 619 次阅读 2016-7-29 15:37
2016年9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强
杨学祥,杨冬红
2016年3-6月和9-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6年1-2月,2015年7-8月为弱潮汐时期。2016年9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2016年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A:9月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度。9月1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9月9日为日月小潮,9月11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2701度,9月7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C:9月18日为日月大潮,9月1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2度,9月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D:9月2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825度,9月23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2016年10月潮汐组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已有 566 次阅读 2016-9-2 09:17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地震高潮潮汐预警 推荐到群组
2016年10月潮汐组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杨学祥,杨冬红
2016年3-6月和9-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6年1-2月,2015年7-8月为弱潮汐时期。2016年10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2016年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A:10月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4度。10月1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10月9日为日月小潮,10月8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54588度,10月4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C:10月16日为日月大潮,10月1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29度,10月17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D:10月2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61577度,10月23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E:10月31日为日月大潮,10月2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3度,11月1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年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0303.html
相关报道
2016-10-21 09:05:00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科学网
拉尼娜最近被热议。据美国国家气象局气候预测中心近日表示,未来几个月,北半球将出现所谓的拉尼娜现象,并且2016及2017年度冷冬几率正在提高。
对于即将到来的拉尼娜,我们该如何判定其到来,标准如何?如果降临,将对我国各地区产生何种影响?又是否会改变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呢?
仍有待观察
日前有媒体指出,目前已进入10月中旬,如果“莎莉嘉”和“海马”两个台风在10月中下旬陆续登陆我国华南,则为10年来首次。而造成西北太平洋秋季台风活跃度高的罪魁祸首则是拉尼娜。
中科院大气所研究员黄刚告诉记者,拉尼娜事件严格来说是一种海洋现象,但目前中东太平洋的海水并无明显变化,拉尼娜即使出现,较往年也属偏弱。
据介绍,今年7至9月,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指数均维持在-0.5以下。而如果此值持续5个月以上,就能够最终判定拉尼娜真正到来了,如今仍处于观察期。
厄尔尼诺作为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产生的气候现象,会导致水温异常升高,这与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拉尼娜正好相反。
一般而言,拉尼娜会在冬季形成最强状态,但科学家观察发现,今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转换非常快。传统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循环为2到7年,但此次转换只用了半年时间。
“1月海水还是暖的,到了7月就开始衰退,中、东太平洋海水从暖水温突变为冷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而这样的转换速度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黄刚说。
拉尼娜一般持续1年左右,长的则可能延续2到3年。这就像大气环流有波峰和波谷,比如同样受拉尼娜影响,可能中国变冷,美国在某个点上变暖。“不同的位相控制之下温度是不同的,所以还不能一概而论。”黄刚强调。
我国局地感知不同
此外,据介绍,拉尼娜对我国各地区造成的冷冬现象也不尽相同,这包括各地区的变冷机率以及局地冷感都有所不同。
“我国西南和西北统计的变冷机率是百分之八十八以上,而华北地区是百分之七十七,东北只有百分之六十几。这是人们通过把所有拉尼娜年汇总统计,得出的结论。”黄刚同时强调,拉尼娜可能会对南方的一些蔬果,特别是云南的农作物影响比较大,北方可能会造成低温冻雨,影响交通,造成损失。
此外,由于气候往往分为两种状态:平均和异常,所以同样是冬天,拉尼娜带给我国各地区的冷感感知程度也有所变化。
“一般人对平均态的感知比较麻木,但对一两次异常则会记忆犹新。”据黄刚介绍,中国气候比较复杂,例如西南地区经常连阴雨,冷感往往是由于湿造成的,而我国有些地方是由于干燥造成的冷,也有一些地区是由于风造成冷。虽然平均态都冷,但异常态上会让各地人们对拉尼娜的体会不同。
因为我国横跨多个气候带,虽然总体偏冷,但也不排除有些区域是偏暖的:如四川盆地气候有时是强对流的过程,所以这些地方可能受大的背景影响较小,拉尼娜表现不会很强。“北方冷空气如果变弱了,气温也可能回升一些,北方可能就会感觉变化并非很大。”黄刚解释。
并非现代社会新产物
对气候现象来说,对冷冬的统计也并非能做到百分之百精确。“气候现象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气候作为统计量,偏冷也有偏一度或者偏零点几度之分。”黄刚指出拉尼娜虽然是全球性的,但影响在不同年代也有所区别。此次到底会造成何种影响,还要看最近的海温。
纵观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其并非现代社会的新产物,而是伴随地球始终存在。
“拉尼娜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相较于前,人类对其更加关注了。”黄刚认为这是由于如今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以及城市人群的聚集,让人们对于这种异常气候现象变得更加敏感。“城市的脆弱让我们对灾难更加关注。”
“我们现在需要去适应拉尼娜。因为气候没有预警,可以预警的只是天气。”黄刚认为虽然极端天气才是致灾的源头,作为平均气候的拉尼娜可能对人类的实际生产生活影响不剧烈,但台风则是例外。而由于气候异常,极端天气概率也在大增,二者往往会恶性循环。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拉尼娜的到来是否否定了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呢?对此中科院大气所副研究员宗海锋认为,现在人类正在经历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天气波动非常厉害。“气候变暖水汽增加了,带来强降水,通过极地和低压潮将冷空气带到陆地,造成这种极端气候现象。”他特别指出全球变暖指全球各点上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是一个逐渐增温的趋势,虽然这种趋势也会在某年或某点上有高低起伏。“所以说拉尼娜并不影响全球的整体变暖。”
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29922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