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闪耀三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已有 1957 次阅读 2019-11-3 11:31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闪耀三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2019-11-02 18:38:57 来源: 新华网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一场引人关注的纪念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当学者罗振玉初见甲骨,既惊且喜下发出的感慨,反映了中国知识界的心声。此后,一代代甲骨文研究者上下求索,为破解古老文明密码而矢志不渝。

  走过120年,甲骨文及后世文字的价值正愈发受到珍视。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汉字历经三千多年演变而不改其形,以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绵延不断的历史,印证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新精神。

  汉字之源:中华基因的传承

闪耀三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2019-11-02 18:38:57 来源: 新华网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一场引人关注的纪念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当学者罗振玉初见甲骨,既惊且喜下发出的感慨,反映了中国知识界的心声。此后,一代代甲骨文研究者上下求索,为破解古老文明密码而矢志不渝。

  走过120年,甲骨文及后世文字的价值正愈发受到珍视。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汉字历经三千多年演变而不改其形,以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绵延不断的历史,印证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新精神。

  汉字之源:中华基因的传承

闪耀三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2019-11-02 18:38:57 来源: 新华网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一场引人关注的纪念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当学者罗振玉初见甲骨,既惊且喜下发出的感慨,反映了中国知识界的心声。此后,一代代甲骨文研究者上下求索,为破解古老文明密码而矢志不渝。

  走过120年,甲骨文及后世文字的价值正愈发受到珍视。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汉字历经三千多年演变而不改其形,以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绵延不断的历史,印证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新精神。

  汉字之源:中华基因的传承




  这是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101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内,一堂面向幼儿园大班的汉字课正在进行。

  屏幕上显示”“”“等几个甲骨文,从字形看与现代汉字十分接近,陆续有小朋友犹豫着念出声来。当老师告诉他们,这是三千多年前祖先用的文字时,伴随着一双双瞬间瞪大的眼睛,嘁嘁喳喳的私语汇成了整齐的一声哇哦

  甲骨学堂自开办以来,无论参与者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类似的场景反复发生。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负责人杨军辉说,很多人在这里第一次发现汉字的神奇之处,而让公众认识甲骨文、了解汉字的传承和历史,正是这个公益性课堂的初衷。

  外地人到访安阳,除了名震海内外的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越来越成为另一个必去之处。


  在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内,一位讲解员在介绍甲骨文知识(2009112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作为国内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它依托数千件文物精华,系统诠释了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堪称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

  文字归巢,首任馆长冯其庸曾这样评价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设立。在许多人心目中,身为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当之无愧是中国汉字的家。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古董商售卖的骨头上,发现了一种神秘符号,这就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今天的人们,对这段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却很难从寥寥几句叙述中体会到,一片甲骨如何震惊天下。

  三千年而一泄其密,甲骨学奠基者罗振玉这样评价甲骨文的横空出世。时值国运衰微,西学东渐,一些学者甚至开始怀疑中华文明,废除汉字的呼声甚嚣尘上。甲骨文的发现,使彷徨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一丝曙光。

  从多次主持殷墟发掘的董作宾,到考证出商王世系的王国维,再到集甲骨文研究之大成的《甲骨文合集》编撰者胡厚宣……一代代学者前赴后继,以解开古老的文明密码为毕生使命。

  殷墟出土了极为丰富的文物,但甲骨文是分量最重的一类。因为它是人思想的反映,是历史的直接记录,它让我们了解商代的很多事件和人物,也让我们直接面对商代的文明高度。曾主持殷墟考古发掘20余年的唐际根说,甲骨文和殷墟使传说中的商朝彻底被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一千年。


  这是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101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内,一堂面向幼儿园大班的汉字课正在进行。

  屏幕上显示”“”“等几个甲骨文,从字形看与现代汉字十分接近,陆续有小朋友犹豫着念出声来。当老师告诉他们,这是三千多年前祖先用的文字时,伴随着一双双瞬间瞪大的眼睛,嘁嘁喳喳的私语汇成了整齐的一声哇哦

  甲骨学堂自开办以来,无论参与者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类似的场景反复发生。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负责人杨军辉说,很多人在这里第一次发现汉字的神奇之处,而让公众认识甲骨文、了解汉字的传承和历史,正是这个公益性课堂的初衷。

  外地人到访安阳,除了名震海内外的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越来越成为另一个必去之处。


  在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内,一位讲解员在介绍甲骨文知识(2009112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作为国内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它依托数千件文物精华,系统诠释了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堪称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

  文字归巢,首任馆长冯其庸曾这样评价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设立。在许多人心目中,身为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当之无愧是中国汉字的家。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古董商售卖的骨头上,发现了一种神秘符号,这就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今天的人们,对这段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却很难从寥寥几句叙述中体会到,一片甲骨如何震惊天下。

  三千年而一泄其密,甲骨学奠基者罗振玉这样评价甲骨文的横空出世。时值国运衰微,西学东渐,一些学者甚至开始怀疑中华文明,废除汉字的呼声甚嚣尘上。甲骨文的发现,使彷徨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一丝曙光。

  从多次主持殷墟发掘的董作宾,到考证出商王世系的王国维,再到集甲骨文研究之大成的《甲骨文合集》编撰者胡厚宣……一代代学者前赴后继,以解开古老的文明密码为毕生使命。

  殷墟出土了极为丰富的文物,但甲骨文是分量最重的一类。因为它是人思想的反映,是历史的直接记录,它让我们了解商代的很多事件和人物,也让我们直接面对商代的文明高度。曾主持殷墟考古发掘20余年的唐际根说,甲骨文和殷墟使传说中的商朝彻底被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一千年。


  这是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101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内,一堂面向幼儿园大班的汉字课正在进行。

  屏幕上显示”“”“等几个甲骨文,从字形看与现代汉字十分接近,陆续有小朋友犹豫着念出声来。当老师告诉他们,这是三千多年前祖先用的文字时,伴随着一双双瞬间瞪大的眼睛,嘁嘁喳喳的私语汇成了整齐的一声哇哦

  甲骨学堂自开办以来,无论参与者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类似的场景反复发生。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负责人杨军辉说,很多人在这里第一次发现汉字的神奇之处,而让公众认识甲骨文、了解汉字的传承和历史,正是这个公益性课堂的初衷。

  外地人到访安阳,除了名震海内外的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越来越成为另一个必去之处。

  在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内,一位讲解员在介绍甲骨文知识(2009112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作为国内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它依托数千件文物精华,系统诠释了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堪称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

  文字归巢,首任馆长冯其庸曾这样评价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设立。在许多人心目中,身为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当之无愧是中国汉字的家。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古董商售卖的骨头上,发现了一种神秘符号,这就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今天的人们,对这段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却很难从寥寥几句叙述中体会到,一片甲骨如何震惊天下。

  三千年而一泄其密,甲骨学奠基者罗振玉这样评价甲骨文的横空出世。时值国运衰微,西学东渐,一些学者甚至开始怀疑中华文明,废除汉字的呼声甚嚣尘上。甲骨文的发现,使彷徨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一丝曙光。

  从多次主持殷墟发掘的董作宾,到考证出商王世系的王国维,再到集甲骨文研究之大成的《甲骨文合集》编撰者胡厚宣……一代代学者前赴后继,以解开古老的文明密码为毕生使命。

  殷墟出土了极为丰富的文物,但甲骨文是分量最重的一类。因为它是人思想的反映,是历史的直接记录,它让我们了解商代的很多事件和人物,也让我们直接面对商代的文明高度。曾主持殷墟考古发掘20余年的唐际根说,甲骨文和殷墟使传说中的商朝彻底被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一千年。


  哈!

    赞甲骨文演变的中文
    文字刻于甲骨,记载当年事迹。不重复的文字,约有4千5百,已识3分之1。历经3千多年,象形会意为主,形意声相配合,笔划力求简化,容易识别理解,不受方言局限,演变绵延流传,变成今日中文。看似不可思议,正是汉字独特。生为美的载体,创造艺术空间,形成书法艺术,举世无双流长。汉隶生动流畅,魏碑雄浑大气,唐楷法度庄严,羲之飘逸端秀、颜筋柳骨洒脱,…,各笔划皆风骨,显示陶冶情操。互联网新技术,加强文字流传。传承中华文明,展现卓越智慧,印证创新精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1204641.html

上一篇:客观世界统一的基本特性、运动规律(12)
下一篇:杨振宁:科学研究者一生的两个困难时期
收藏 IP: 123.114.3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1 0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