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科学认识、运用客观世界的基本特性(25)

已有 1412 次阅读 2019-1-22 16:47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学认识、运用客观世界的基本特性(25

 

(接(24))

 

39. 相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粒子,及其封闭系统

当相对其运动和相互作用时空的尺度,物体本身的尺度可以忽略,

就是“粒子”。

在此时空尺度內,彼此相互作用不可忽略的各粒子,就构成相应的封闭系统。

在封闭系统內,所有粒子(包括辐射或被吸收的光子或声子)的动量、能量(包括静止质量m0c^2表达的结合能)总和守恒;各粒子的各相互作用力的运动方程,可由各粒子的初始和边界条件,解得其运动轨迹。

对于大量粒子,不可能知道各粒子的初始和边界条件,就无法解得其运动轨迹,但可以由相应的统计,求得其相应的几率特性。

 

相对于地球与月球间距离的时空尺度,地球与月球就都是粒子,

也只有地球与月球形成封闭系统。

相对于太阳与地球间距离的时空尺度,太阳系的9大行星(还包

括冥王星)及其各自的所有卫星的组合体就都是粒子,也只有它们形成封闭系统。

 

    各种星体,即使其各局部有正负电荷的作用,其整体都是电中性的粒子。

 

相对于原子大小的时空尺度,其本身的尺度可以忽略的各基本粒子,就,也才,是粒子,在该时空尺度内的各基本粒子就形成封闭系统,例如:对于各原子,其原子核,和核外各电子,就都是粒子,并形成封闭系统。

 

各种基本粒子分别有,电中性或正负电荷,2类。

 

电中性的粒子,只有运动力作用或引力的相互作用;正负电荷粒子,既有运动力的作用或引力的相互作用,还有电磁力的相互作用,但因引力系数k的量级很小,与电磁力相比,可以忽略。

 

相对界于地球与月球间距离,和相对于原子大小,之间的时空

尺度内的粒子,就还有超出物理学讨论范围的,化学、生物、智能、社会、人文,…,等等,更高级形态的运动。

 

40. 狭义相对论的缺陷,造成的错误,以及对其的弥补、纠正

    40.1. 时空矢量的时轴分量仅局限于由光子所产生的

狭义相对论,采用4维时空的闵可夫斯基矢量,即:以ict, c为所在介质中的光速,表达物体的位置矢量,圆满地解决了闵可夫斯基光学实验所反映的经典物理学“绝对时间”3维空间矢量的根本困难。

    因而,使得时空矢量的时轴分量仅局限于由光子所产生的。

而忽略由声子所产生的时轴分量的情况,这缺陷可由以ia*t, a*为所在介质中的声速,表达时空矢量的时轴分量,予以解决。

但须注意区分:光子可运动于真空中,真空中光速c0最大,在其它介质的光速就是相应状态介质的光折射率N光乘c0;声子只能运动于物体介质中,以标准状态空气中的声速为a*0,在其它介质的声速就是相应状态介质的声折射率N声乘a*0;以及一切物体在相应介质的运动速度都远小于光速,但可能超过a*,而超声会产生声爆、声障、击波,等等问题。

40.2. 局限于4维时空1线矢,缺少4维时空必然客观存在的时空各维多线矢及其矢算。

本文第27节创新给出了4维时空各多线矢的表达和矢算,并从28节到第36节,予以导出各种物理量和相应的规律性。

4维时空矢量,及其矢算,就导出比3维矢量及其矢算丰富、复杂得多的矢量:

6维时空2线矢、15维时空22线矢、12维时空22,1线矢,等高维的多线矢。

运动力、离心力、引力、长度弹性力,是4维的;

时空动量自旋力(=3维空间的运动力+离心力)、 电磁力(=3维空间的,静电力+磁力)、膜弹性力,是6维的;

强力、弱力、高维弹性力,是12维的。

弥补了这一严重缺陷。

   40.3.  没能给出、表达和区分远程矢量、近程矢量,产生强力、弱力,的特性

    本文第37节、第38节创新给出了强、弱自旋力,强、弱电磁力,弥补了这一严重缺陷。

    40.4.  4维时空引力的有关各矢量,都仍然只是1线矢,没有强力、弱力,的特性

本文第23节已从其相应矢量特性给出运动方程;本文第33节已从其能量的特性,给出其相应能量的表达,具体显示出引力不同于其它各力的特性,并具体表明:引力不能产生静止质量=0的任何粒子,不会形成任何波。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1158497.html

上一篇:美副总统又对华乱“开炮” 外交部:美最没资格指责中国
下一篇:罕见!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中国三大使馆都怒了
收藏 IP: 221.221.9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