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美媒:美新政府太空计划首曝光提前再登月 对华宣示主导权

已有 2480 次阅读 2017-2-18 20:44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对华宣示主导权

美媒:美新政府太空计划首曝光提前再登月对华宣示主导权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16日发表了题为《在唐纳德·特朗普领导下,NASA打算与中国的太空计划竞争》的报道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他希望在太空引起关注。在候任期间,他曾对历史学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谈到,约翰·F·肯尼迪于1961年提出,要在10年内实现登月。如今,特朗普和他的助手们可能要做类似的事:要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结束前,把宇航员送入月球轨道。特朗普的一位顾问说,此举将向中国发出一个明确信号,即美国想保持在太空的主导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要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结束前,把宇航员送入月球轨道。特朗普的一位顾问说,此举将向中国发出一个明确信号,即美国想保持在太空的主导权。

2017-02-18 07:32: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NASA原制订在2018年下半年,通过庞大的太空发射系统火箭,把“猎户座”飞船送入太空的计划,即EM-1计划。这将是一次不载人任务。飞船将绕月球轨道飞行并返回地球,最终落入海洋。

根据NASA的原时间表,载人任务EM-2将在几年后进行,时间肯定不在特朗普当前任期内。载人任务也将绕月球飞行。

然而,NASA代理局长罗伯特·莱特富特昨天在给下属的信中说,他已要求NASA负责载人航天任务的最高级别官员、副局长威廉·格斯登美尔,研究在EM-1任务中载人的可行性。

莱特富特在信中说:“我知道这项提议面临的挑战,比如重新审查技术可行性,增加必要的资源。而额外的工作显然需要更改发射日期。然而,我依然希望听到我们有机会加快推进首次载人飞行。”

NASA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爆炸性消息,因为涉及新硬件和宇航员的大型任务通常需要多年的规划。匆匆上马并非NASA的风格。

与此同时,NASA的一些官员和太空政策专家认为,特朗普希望做出一些惊人之举。

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负责人斯科特·佩斯本周早些时候说:“(特朗普)非常希望在第一任期内取得一些重要成绩。”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15日发表了题为《NASA希望加快把宇航员送入深空的时间表》的报道称,

NASA今天首次公开特朗普政府对太空探索的设想,宣布将考虑在该局的新型重型火箭首飞时携带宇航员。

NASA代理局长罗伯特·莱特富特说,该局正研究在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首飞时携带宇航员的可能性。

按照目前的计划,首次发射任务将于2018年下半年进行,没有安排宇航员在火箭和名为“猎户座”的飞船上进行系统测试的计划。

载人计划安排在数年后的第二次任务时,而第二次任务开始的时间不会早于2021年。

根据目前的计划,在首次发射任务中,不载人的“猎户座”飞船将飞往月球,在距离月球表面4万英里(约合6.4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整个任务长达三周。如果这是一次载人任务,那么它的任务时长很可能缩短,有可能与196812月的阿波罗8号任务类似,当时3NASA宇航员在20小时内环绕月球10圈,然后返回地球。

变成一次载人任务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并重新规划。由于之前没有载人计划,“猎户座”飞船的首次飞行计划中不包含生命支持系统。首枚太空发射系统火箭还将使用尚未进行载人任务评估的“德尔塔”-4火箭的上面级。NASA正在为第二次发射开发更强大的上面级。

一款火箭在首次发射时就载人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在阿波罗计划中,NASA在阿波罗7号载人任务之前,执行了数次无人任务。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之前,也先进行了无人测试飞行。

美媒称美国应在太空与中国合作:独自无法实现太空使命

参考消息网117日报道

美媒称,人们如何利用太空,什么人在利用太空,这个问题对于地球人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到目前为止,美国在太空开发和利用方面领先全球,但中国决心缩小差距。北京已经决定要成为一个太空大国,再过20年,中国便有可能超过像俄罗斯这样的元老,有一天甚至可能成为美国的对手。

美国《福布斯》双月刊网站111日发表文章称,然而,华盛顿和北京很少把对方看成是太空领域的合作伙伴。虽然中国方面多次试图与美国合作,但由于中国的太空项目是保密的,美国领导人一直对北京的意图持怀疑态度。华盛顿担心中国“偷窃”技术,还担心中国将太空领域的民用和商业进步运用到军事上。

文章称,实际上,现在美国同中国的竞争在某些方面有点像冷战时期美国同前苏联的太空竞赛。不过,今天的竞赛是在一种完全不同的氛围下进行的。太空不再是军方的专利,随着天空变得日益拥挤,意外冲突所造成的损失正在上升。

当今许多民用太空项目都在努力增加日益削减的预算以应对开支的攀升,大多数国家都无法独自开展宏伟的太空项目。美国和中国也不例外,尽管它们彼此怀疑,它们也许别无选择,只能相互合作,以实现它们在太空的一些共同目标。

几十年来,美国目睹中国太空项目迅速崛起,感到日益恐慌。这种恐慌最初并未阻止美国公司利用中国的发射系统将卫星送上轨道。不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经过一系列的失败之后,美国开始远离它的中国竞争者。

尽管许多外国合作者相信,与中国合作的利益远高于风险,但美国的担心却从未消失。太空操作成本的日益增加使全球民用和商业太空项目处境艰难,中国巨大的资源可以为它们带来急需的资金注入。另外,很少有哪个国家会像美国这样将中国视为一个军事对手。例如,华盛顿的好几个欧洲盟友都在游说让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但美国坚决反对。

文章称,中国正努力转变成一个科技强国,中国太空计划的民用和商用领域将使中国朝着这一目标迈进,同时带给中国人民强大的民族自豪感。面对水资源缺乏、城市拥挤、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力有限等问题,从太空收集的数据对中国的政策决策者们具有无限的价值。

文章称,中国民用和私营太空产业的崛起还将影响北京的海外政策。中国希望有一天能将其太空产业作为与那些没有太空能力的国家建立关系的基础。(中国已经在农业等领域在发展中世界采取类似战略。)例如,北京计划在那些参与其“一带一路”计划的国家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还邀请其他国家就其计划中的空间站进行研究。

不过,中国寻求合作的努力丝毫不会减轻华盛顿对中国太空计划的担心。事实仍然是,美国和中国是强烈的地缘政治对手,北京将继续着眼于其军事目标打造其太空产业。意识到这一点,华盛顿无疑将继续限制对华进行太空相关技术出售和转让,不论这会给美国太空部门带来怎样的损害,因为中国会转向世界上的其他公司和承包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将愿意或者能够在所有太空相关事务上将自己与中国隔绝开来,就像当初它对待前苏联的态度一样。

文章称,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有时候可能会比较冷,但这不是冷战。而且在当今环境下,独自探索太空已经不可能。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预算连续多年被削减,为了实现目标,该机构已经被迫在国外寻找帮助。随着中国能力的增长,并最终超越它在欧洲和俄罗斯的竞争对手,美国航空航天局将不可避免地与中国进行更长久的合作。美国的私营太空公司也是如此,它们很可能会加大对华盛顿的压力,要求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联合项目允许美国航空航天局与中国合作。

与此同时,随着拥有太空能力的国家和公司数量暴增,在太空应对一些共同挑战的全球努力将使得隔绝中国的努力更为困难。监测和跟踪太空垃圾(漂浮在轨道上能严重损坏卫星和航天飞机的碎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心的问题,对此美国也十分关注。但没有北京的帮助,美国无法确保其卫星不会被这些碎片碰到损坏(或者处理其他国际太空问题),特别因为中国很可能在未来20年内成为全球第二大卫星运营方。另外,由于太空正成为一个每个国家都可利用的公共空间,由此产生的新问题的外交解决方案不可能没有该领域最重要的两个角色的参与。

文章称,太空政策的制订正变得日益复杂,因为太空项目的商用、民用和军用界定已经越来越困难。使事情进一步复杂化的是,太空相关技术通常既有商业应用,也有军事应用。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不可能忽略太空技术进步对各自军事能力的影响。但有一点也日益明晰,即没有对方的帮助,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不可能实现其太空使命。(编译/林朝晖)

2016-03-03 08:06:00

美媒:美国航天局局长认为美中太空合作势在必行

参考消息网524日报道

美媒称,美国航天局官员说,美国与中国之间最终会实现阿波罗与联盟号飞船对接式的合作关系,但是这一天不会很快来临。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524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523日在国会山俱乐部就美国的太空计划发表演讲。他在回应美国之音提问时说,美国与中国之间虽然存在很多分歧,但双方总有一天会跟1975年美国阿波罗与苏联联盟号飞船对接那样实现两国载人太空项目的合作。

“美中也可以有一个阿波罗与联盟号对接式的合作”

博尔登说:“当时,我们跟苏联人正处在一个不可思议的冷战之中,但是由于两国领导人认为时机成熟,于是两国实施了阿波罗和联盟号宇宙飞船的飞行任务。你可以说那是一次软实力的重大展示。你再看看我们今天的合作现状。我想,我们也会(跟中国)达到那个境地,这也是必须要做的。”

报道称,目前美国法律禁止国家航空航天局与中国航天部门在载人太空项目方面展开合作。博尔登说,今年夏天他计划访问北京,谋求双边在航空领域的合作,但是他在航天领域与中方的任何接触都必须报送美国国会备案。博尔登认为,国会应该重新审视美中载人太空项目合作的可能性,并对相关法律做出修改。

科瑞:美中太空合作可以逐渐展开

美国民间机构太空基金会副总裁布兰登·科瑞(Brendan Curry)对美国之音说,美中太空合作可以一步一步地展开,逐渐消除国会的忧虑。

科瑞说:“两国不会马上展开载人太空领域的合作,刚开始可能会在气象卫星数据分享等方面合作,好让国会山上批评中国的人对美中太空合作感到放心一些。“

报道称,目前,美国国会要求放松美中太空合作禁令的呼声并不高,议员们更操心的是中国对美军太空资源的威胁。

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博尔登承认,他不指望自己在任期间看到国会对有关法律做出修改。

2016-05-24 08:39:00

港媒:中美太空上演龟兔赛跑中国成就令美难堪

港媒称,中国真正能够与美国竞争的领域寥寥无几:高速计算能力(中国拥有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计算机),高铁,巨大的水坝项目。这些“竞争”大多是象征性的。但是,在外太空领域,北京不仅正迅速赶上,而且正在把美国的太空计划——曾经的黄金标准——甩在身后。

2016-05-12 07:45: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59日文章称,中国的国防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多半不值得重视。尽管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中国大部分军工厂和飞机厂的产品只能说是不错——某些部分确实非常精良,但总体上没有什么特别突出之处。

诚然,中国目前生产的武器比它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生产的低级产品已有大幅改进。歼-10战斗机、“元”级潜艇和“旅洋”Ⅲ级驱逐舰,还有一些中国新建造的系统,都远远胜过以前的系统。就总体质量和能力来说,人民解放军正在逐步装备能接近邻国且很可能接近竞争对手的武器系统。

但是,这些武器装备大多数也仍然仅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换言之,仍比现在的最新技术落后大约20年或一两代(公正地说,中国眼下正研制大批非常尖端的武器系统,包括第五代战斗机和隐形战舰,但是这些系统仍处于研制阶段,实际部署可能仍需数年)。此外,在若干极其重要的军备生产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国的技术基础仍然非常薄弱。它的战斗机使用的是俄式发动机,驱逐舰使用的是乌克兰的涡轮机,而且人民解放军的海上巡逻机装备的是英国搜索雷达。

此外,很多所谓的“中国”武器其实只是外国武器的拷贝或升级版。歼-11战斗机是俄罗斯苏-27战斗机的逆向技术翻版。“飞蠓”-80地对空导弹是在法国“响尾蛇”导弹(上世纪80年代法国卖给中国几枚)基础上建造的,大多数中国制造的直升机是法国供应的旋翼机的翻版。而且,这些设计大多已至少落后20年。

可是,有一个领域,那里的中国本土国防和航空航天业确实表现不俗,那就是航天业。

就太空发射而言,中国几乎已经可以比肩美国。2012年至2015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68次太空发射,同期美国进行了72次发射。

但中国真正令美国难堪的也许是在载人航天领域。一方面,美国必须租借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才能抵达国际空间站,而中国却拥有自己的神舟飞船。自2003年以来,中国进行了五次载人航天发射,最近一次是2013年,把三名宇航员送入轨道,还进行了一次太空行走。

中国有着非常雄心勃勃的载人航天计划。本世纪20年代初将完成空间站建设。2025年可能进行载人登月行动。简而言之,中国在外太空领域正在与美国激烈竞争。与此同时,神舟飞船是个相对简单的设计,而且源自联盟号飞船。

这正是中国太空计划的“特色”:简单且缓慢。这也是美国的问题所在:总是偏好尖端、高科技系统(这导致其复杂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因而从未实现低成本、高频率太空发射的目标。借用经典的龟兔赛跑寓言,中国再次证明了慢而稳才能赢得比赛。

俄媒:中俄“幸福之星”系统将让美国失去太空优势

参考消息网1111日报道

俄媒称,俄中两国专家正在研究建立“幸福之星”全球低轨道卫星系统的可能性,俄罗斯信息微型系统公司总经理列舍特涅夫捷斯托耶多夫在2015年迪拜国际航展期间透露。  

据俄罗斯卫星网119日报道,联合建立由100多个卫星组成的低轨道卫星群的建议由中方提出。已经会谈过两次。该项目将为扩大宽带互联网的覆盖面以及提供与此相关的一切商业机遇提供可能。捷斯托耶多夫表示,中国伙伴希望处于世界先进潮流。而他本人则建议减少终端用户利用通信卫星的难度。捷斯托耶多夫强调,俄罗斯愿意在此问题上同中方对话,因为在建立低轨道通讯卫星系统方面拥有全部潜在的可能性,包括建造和发射自己的卫星。

一旦莫斯科与北京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愿望并在技术合作上出现突破,两国联合建造的"幸福之星"将会出现在应用价值更大的轨道上。这里指的是位于距地面从200-300公里到1000公里高度的轨道。正如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人叶夫谢耶夫指出的那样,这些轨道也常被用于军事目的。叶夫谢耶夫说:

"这一空间的卫星通常用在军事领域,用于无线电技术侦查。它们可以接受各种信号,并对地球表面进行定位观察,也就是说,这些卫星首先可用来进行图像侦查。所以说,如果俄罗斯与中国能联合建立低轨道卫星群的话,那么,可以说,两国在实施航天侦查领域的合作走得更近了。"

如果假设在太空部署武器的话,这个空间的轨道也非常适合部署攻击型武器。由于它们更接近地球表面,它们更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叶夫谢耶夫就此解释说:

"这里主要指的是动能杀伤武器。这类军事卫星即可用来打击地面,也可用来拦截弹道导弹,还可摧毁敌方的卫星,包括利用微卫星让它们致盲。不管怎样,这样的卫星群将会迫使美国采取应对措施。不久前俄罗斯向联合国提交了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的决议,美国和以色列、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一起,都投了反对票。看来,俄中发出联合建造低轨道卫星群的信号,将有助于美国人的清醒。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开始这种联合项目的最佳时机。这将是对美国在联合国立场的回应。"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学者郑润宇认为,有开展该领域合作的一切基础。他说:"俄罗斯在航空航天领域一直为中国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持,是中国航天航空业在一段时间取得突飞猛进成果的一个重要外力支持。因此,中俄在航天航空领域有良好的合作机制,俄方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和人员,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而且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目前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有需求,俄罗斯有技术,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双方可以在这一领域很好地进行合作。"

该领域专家们指出,俄罗斯与中国若在建造全球低轨道卫星系统"幸福之星"方面取得突破,将为两国在全球互联网产品市场的竞争中带来巨大的优势,首先指的是为亚洲国家提供更多的商业通信服务。

2015-11-11 00:10:00

美刊称中国或射120颗新卫星:美需强化太空战力

参考消息网929日报道

美国《国防》月刊10月号(提前出版)发表题为《分析人士称美国必须加快太空项目》的文章,作者为阿利森·弗斯普里尔,编译如下:

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如果希望对中国保持战略优势,就需要把更多的重点放在推进天基能力上面。

“在太空计划方面,中国继续发展各种旨在限制或阻止对手在危机或冲突期间使用天基资产的能力。”五角大楼在向国会提交的年度报告《2015年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及安全发展》中说。

该报告列举了若干个中国展示这类能力的事件,其中包括2007年的一次反卫星导弹试射。在此次试射中,一颗失效的气象卫星被有意摧毁,并产生了数百片太空垃圾。

布兹-艾伦-汉密尔顿控股公司执行副总裁、导弹防御局前局长亨利·奥柏林三世说:“很多官员相信,中国正在发展一种能够到达更高轨道的能力,这会让他们针对我们几乎所有的太空资产。”

他表示,如果不意识到未来战争将会在太空中展开,从长远来看可能会伤害到美国。随着中国专门针对美国的情报、监视、侦察和力量投射能力,未来太空的威胁将比今天更加严重。

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成斌说:“中国制定了基本上完全不同的方针。事实上,在危机或者冲突的情况下,它将给美国在太空中的地位构成非常大的挑战。”

成斌说,在过去整个40年里,尤其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的25年时间里,没有哪个对手有能力挑战美国“利用太空进行情报收集、情报传送和情报利用”的能力。但他指出,随着中国推进其太空计划,这个现状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妙了。

成斌表示,中国在2004年和2005年出版的军事教科书中提到了摧毁敌人卫星能力的重要性,这似乎表明中国在2007年进行的反卫星导弹试射是有意的太空威慑行为。它向世界表明,中国拥有这样的能力,并且不惧怕使用它。

成斌说,还有其他的迹象表明,中国的军方认为为未来的太空冲突做准备是势在必行的。

他说:“中国人已在谈论到2020年部署多达120颗新卫星,这包括一系列重要的遥感系统,其中有许多将是小型卫星,以及一个充分完整的定位、导航和定时的卫星集群——北斗系统。”他认为,新北斗系统是中国在2000年使用的导航技术的先进版本。他解释说,“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被动地从大约30个地球中层轨道卫星中提取信号来定位一个场所。

成斌表示,还有人猜测,中国有兴趣部署导弹预警卫星以及与美国X-37B类似的航天器“神龙”空天飞机。“神龙”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无人空天飞机,能够在一次发射之后再次进入地球大气层。

2015-09-29 09:34:00

新世界大战战场在哪儿?美媒:中美将在太空决胜

参考消息网73日报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71日发表题为《太空可能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场》的报道称,新书《幽灵舰队》描述了21世纪下一场世界大战可能发生的危险。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如果战争发生,冲突可能会在人类从未有过的战场进行。

报道称,目前太空中约有1100颗正在使用的卫星。这些卫星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电视节目和电话通信,也为令人紧张的现代军事系统服务——不仅为美国、也为全球各国的军事系统服务。

这些卫星包括将飞机、导弹和地面部队联系起来的通信卫星(美国军方80%的信息通过民用卫星传播),可以监控地面、空中和海上一举一动的间谍卫星以及像全球定位卫星那样的导航卫星。导航卫星不仅能为卡车、坦克以及汽车提供导航服务,还能为导弹攻击目标提供导航,并能精确到厘米。

太空技术的发展及使用主要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太空竞赛”的结果。

报道称,但是,中国最近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崛起也使该国成为21世纪一支不可忽视的太空力量。

报道称,近年来,中国向太空发射了近130颗航天器和卫星,范围从打造本国间谍卫星系统到构建空间站项目可谓无所不包。中国航天员很快就将登上“天宫”,中国拟建的这个空间站定于2022年左右开始运行。

今年最重要的也许是将开始集合约35颗卫星,组成“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使中国以及巴基斯坦等军事客户拥有本国版的全球定位系统。

报道认为,但问题是,随着轨道能力不断提升,加之南中国海和乌克兰紧张局势愈演愈烈,我们发现“太空领域的新冷战”正在形成。这意味着,一旦冷战演变成热战——无论是出于意外还是故意挑起,战场将不仅仅在南中国海这样的地方,而且还会在太空。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近日称,太空已从科幻小说的范畴演变成“激烈争夺的操作领域,而这是我们过去无须考虑的”。

报道称,之所以有这种担忧,是因为一些国家正在测试一系列武器,以损害其他国家在太空的利益。最好的例子就是可从远方击落卫星的陆基远程导弹。

报道认为,美国和中国都测试过这种导弹。中国证实其最近一次测试是在2013年,当时发射了一枚射程为6250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火箭。

报道称,除远程导弹外,还有其他一些新奇的非动力学武器值得我们忧虑。这倒不是用远程导弹摧毁卫星,各国还可以利用网络战技术攻击卫星软件。美国人事管理局并不是唯一遭受黑客攻击的美国联邦机构。美国航天局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气候卫星系统都曾遭到中国黑客的攻击。

这些武器可能不仅从地球发射,还可以从太空发射。例如,201411月,俄罗斯向太空发射了一颗神秘卫星。诡异的是,该卫星脱离了运载火箭,通过导航向其他俄罗斯卫星运动,后来又回到了运载火箭上。

一些人认为,俄罗斯是在测试苏联在冷战期间研发的一种太空技术,这种卫星本身就是“卫星杀手”。

再有,太空系统本身也可能装配武器。如冷战期间,一颗苏联卫星据传安装了一门大炮,以备不时之需。

报道称,结果是,尽管太空本应是没有冲突的领域,但主要太空强国认为,如果因南中国海岛礁等某个领土问题发生冲突,那么冲突很快就会扩大到太空。

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司令约翰·海滕说:“无论你喜欢与否,美国都必须为太空战做好准备。”

报道称,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报告认为,“太空战是不可避免的”。

与其他军备竞赛情况一样,这种思维将进一步引发竞争。例如,五角大楼宣布,计划将在防务预算中把太空战系统开支增至50亿美元以上。另外,五角大楼本月还宣布,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成立一个控制中心,以制止中国和俄罗斯对美国军方和政府卫星的攻击。

报道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这种太空冲突一旦爆发,那么在地面战斗中,21世纪的武器和技术将回到“前电子时代”。那是因为,我们的无人机、导弹乃至地面部队都得依赖卫星,如果发生太空战,那么无人机、导弹和地面部队都将不能按照预定方式作战了。

2015-07-03 09:04:18

简氏:中美俄展开太空飞机竞赛

参考消息网1010日报道

9月,中国和美国就未来航天飞机的发展或太空计划作了声明。此前,俄罗斯公布了它的MRKS-1计划。外媒称,所有这些意味着,中美俄三国可能展开了一场太空飞机竞赛,其目标是在大幅削减成本的情况下对太空进行军事与商业开发。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108日刊发题为《中美俄太空飞机概念显示三方太空竞赛的开始》一文,作者为美国国际评估和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理查德·费希尔。文章指出,中美俄三个国家都在研发不载人、亚轨道和可重复利用的太空飞机,这些太空飞机能以高超音速运行。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说,中国还在进行一项载人航天飞机项目。9月份,高红卫在北京召开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作了有关讲话。

文章称,在高红卫的9月份讲话之前,人们能在2006年国际宇航大会上了解中国研发航天飞机的雄心。当时两名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描述了两个太空飞机概念。第一个是一个120吨至140吨的载人垂直发射太空飞机,其有效载荷7吨,通过新的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发射。

第二个概念是一个100吨的亚轨道太空飞机。它会发射一个第二阶段火箭,该火箭能将1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2010年,中国太空飞机相关研究的重要中心西北工业大学一名工程师表示,对于“较近的未来运载火箭的研发”来说,亚轨道太空飞机计划更有现实意义。

文章指出,美国最近的可重复利用太空飞机技术相关项目由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领导。该项目局917日宣布了一个试验性空天飞机(XS-1)计划。XS-1将是一种“全面可重复使用无人载具”,其飞行速度为10马赫(相当于音速的10倍)。该项目的目标是,将把较小有效载荷送入太空的成本至少降低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即每次飞行成本低于500万美元。该项目也有意“为政府和民用部门展示下一代太空高超音速飞行技术”。

俄罗斯的可重复使用亚轨道太空飞机项目由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领导。它的MRKS-1概念设想制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垂直发射第一阶段太空飞机,它能以高超音速的速度到达一个亚轨道位置,从那里发射一个不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从而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

2013-10-10 08:15:47

外媒:中国与美俄在太空领域三足鼎立

参考消息网620日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619日发表社论称,根据中国的航天计划,继“天宫一号”之后,中国将于2015年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为预计在2020年升空的中国空间站进行准备。

文章指出,只要“神九”与“天宫”完成两次顺利对接,中国就会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这项先进技术的国家,数十年来先后由美苏和美俄分庭抗礼的太空战略均衡格局,也会因为中国这个后来者的加入而打破,形成三足鼎立的新战略均衡。此一新均衡态势,对中国乃至国际的太空战略安全格局,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报道,定于2020年发射的中国空间站,极有可能是届时人类唯一的空间站,因为目前正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20年后结束使命,脱离轨道,直接坠入大海。中国已宣布,未来在空间站上中国科学家将与国际科学家展开合作。只要这个承诺没有改变,那么2020年的中国空间站也会是一个国际空间站,其造福人类的意义自然不在话下。

延伸阅读:

·        外媒称中国建空间站计划可能提前完成

·        神九航天员成功接收地面第一封电子邮件

·        外媒关注“神九”天宫“对接赞意义重大

·        神九宇航员入住天宫引发外电热评

·        神九三位航天员均已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

2012-06-20 16:50:00

英媒:中美建立应急“太空热线”防止军事误判

参考消息网1122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20日发表了题为《美国和中国建立“太空热线”》的报道,编译如下:

华盛顿和北京据称已经建立了应急的“太空热线”以减少发生意外冲突的风险。

随着对在太空发生军备竞赛的担心加剧,美国和中国之间建立类似于冷战时期的核热线的新沟通渠道将起到外交安全阀的作用。通过共享技术情报,官员们希望双方能避免误解并迅速解决问题。

作为冷战的遗产,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已经建立了一条太空热线。

中国近年来大幅增加了武器试验,旨在通过针对美国所依赖的太空网络来破坏美国的几乎所有高技术军事能力。

为此,美国和俄罗斯也投入了资源,以快速研发它们自己的太空攻击和防御平台。

美国助理国务卿弗兰克·罗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正在发展全方位的反卫星能力。”

罗斯说:“中国进行了多次试验。中国人认为太空是美国的一个不对称的弱点。如果能使美国及其盟友无法使用太空系统,他们就能在地面上取得军事优势。这就是他们采取这些行动的根本原因。”罗斯说,俄罗斯也在秘密研发自己的卫星破坏技术,“我们已经明确表示我们认为开展太空军备竞赛不符合任何国家的利益。但我们也明确指出,我们会采取必要行动来保卫美国的太空资产”。

罗斯说,在这样的紧张局势下,需要一个紧急安全机制。他指出,轨道空间中潜在的致命性太空垃圾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大量军用卫星在未披露信息的情况下被发射升空。

他说:“我们与中方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大约910个月以前,我们必须通过中国的外交部向中方发送(潜在碰撞、接近或试验的)通知:先是从空间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到五角大楼,再到国务院,然后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最后到中国方面的联络人。”

罗斯说:“希望这能在正确的时候传递到中国方面正确的人那里。”

目前有好几个国际计划已经准备就绪,旨在达成太空条约以避免太空的进一步军事化。然而,安全专家称这些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罗斯说,俄罗斯和中国在联合国提出的联合建议是美国不能接受的,因为该计划在反卫星平台方面允许“欺骗”。

他说,欧盟提出的太空“行为规范”建议遭遇了外交“困难”,但更符合美国的立场。

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帕特里夏·刘易斯说:“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军事原因。”

他说:“我们的社会越来越依赖于太空。发生冲突或者意外地失去一部分卫星可能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它们对一切都至关重要,从汽车、空中交通管制到航运,以及人们可能根本意识不到的输气管道和农业等。”

2015-11-22 09:00:43

美媒称美军最神秘部门参与打击IS:主管太空战

参考消息网517日报道

外媒称,在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的眼中,五角大楼新设立的秘密空间中心要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包括打击“伊斯兰国”。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13日报道称,卡特12日表示,国防部去年秋季成立的联合跨部门空间行动中心,不仅要准备应对与敌对国家爆发的潜在冲突,而且要在反恐方面发挥作用。该中心是经过长达数年的辩论之后创建的,目的是把太空作战与常规部队和情报机构的运作整合起来。

卡特是在与一些高级官员视察该中心时发表这番言论的。围绕该中心的公开讨论大多集中在它实施的旨在为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对手的冲突做准备的“军事演习”上面,但卡特表示,该中心正在做的不止于此。

“除了军事演习,他们正在实施真实世界的行动,”卡特说,“我们需要他们现在解决空间在冲突中作用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如今陷于冲突。我只是提醒你们,我们正在打击‘伊斯兰国’,我已指示我们的空间部门加入战斗,以找出我们能做些什么。”

卡特没有详述,很可能因为该中心的行动属于高度机密。但是他的言论突出表明了该中心行动涉及的方面。中心包括一些来自国家侦察局的官员。该局负责该国的间谍卫星,并且与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和其他情报机构密切合作。

去年10月,该中心在位于科罗拉多斯普林斯东部、占地4172英亩的军事基地成立。在该基地内部,它与其他几个部门共同占据315英亩的禁区,那里比其他区域的戒备还要森严。

与卡特同行采访的媒体记者不被允许参观该中心,甚至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

卡特说,5年前他还是国防部副部长的时候就开始考虑设立该中心,当时太空被认为是军事系统可以不受干扰地行动的圣地。但此后,俄罗斯和中国继续加强其在太空中的能力。独立分析师和防务官员承认,美国卫星现在受到的威胁包括地对空导弹以及可以使卫星陷于瘫痪的网络和电子攻击。(编译/洪漫)

2016-05-17 07:53:08

外媒称中国“一带一路”走向太空北斗系统促进贸易

美媒称,中国在半个地球建设新丝绸之路的梦想已经可以说是雄心勃勃了,而如今外太空也成了这个设想的一部分。

中国政府27日发布的一份航天白皮书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将成为首批加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016-12-30 10:24:34 来源:参考消息网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228日报道,中国政府27日发布的一份航天白皮书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将成为首批加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报道称,这就意味着,到2018年,从东非到南太平洋的人们都可以用上中国的北斗二号系统,这一系统的卫星将为中国计划在沿途修建的道路、铁路、港口和工业园提供数字联系。

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有大约1400亿美元的资金来支持其两大贸易支柱的基础设施建设:即向西穿过中亚和俄罗斯直达欧洲的陆上“一带”和向南覆盖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一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航天白皮书提示了中国将如何利用太空技术来支持其地面上涵盖范围极广的项目,并进一步将伙伴国纳入中国的蓝图中。

白皮书说,未来五年,中国将进行“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包括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卫星研制。

白皮书说,已经拥有14颗卫星的北斗卫星网络到2020年前后将拥有35颗卫星。北斗系统的许多应用都是新丝绸之路计划的优先发展领域,包括交通系统和渔业管理等。政府预计,北斗卫星系统将影响人们生活以及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产品的各个方面。

媒体援引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秘书长苗前军的话报道说,2015年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达到约290亿美元。随着系统覆盖面的扩大,泰国和越南等邻国也开始使用北斗系统来提供导航数据。

报道称,中国看来希望通过北斗系统来刺激使用国的经济,促进新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并由此获得利益回报。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指出,今后几年中国卫星服务在电信和其他领域的整体市场价值将达到600亿美元左右。

白皮书说,中国正努力实现到2020年前后让北斗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而加入“一带一路”计划的国家将首先享受中国的太空成就,提前两年就能用上北斗系统。

德媒:“一带一路”重塑中国安全战略

参考消息网1019日报道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017日发表题为《“一带一路”正让中国的国家安全政策全球化吗?》的署名文章,作者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萨拜因·莫克里在文章中称,20168月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遭遇恐怖袭击,这凸显了中国在其标志性外交政策项目“一带一路”的心脏地区越来越容易受到攻击。这是据称与叙利亚激进组织有关的袭击者首次将目标对准中国驻中亚的机构。此次事件将促使一种更为明确的中国安全政策态势在该地区及更大区域内加速形成。

文章称,此类外部事件会立即引发关注,并迫使中国领导人作出反应。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会对中国全球安全政策的形成带来更为重要的长远影响:它可以为具体政策行动提供参考并创造背景,从而引导和聚焦国内对安全问题的讨论。

中国领导人已预见到中国在全球越来越容易受到攻击,并对此作出了反应,自2014年以来,他们更积极地着手定义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安全参与者的角色。

文章称,“一带一路”的潜在经济影响被广泛讨论,但国际观察人士低估了它在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全球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发布的一份战略评估报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中国国家利益的扩张提供了海外空间,而且为海外利益保护提供了一种实践模式。

除对全球力量均衡的潜在影响以及“一带一路”在稳定边境地区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外,中国安全专家还在热烈讨论东道国的脆弱安全环境对于“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然而,安全政策界对于“一带一路”的讨论还暗示了一项重大外交政策转变。例如,军事专家王卫星认为,“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项发展战略,还是一项国家安全战略。王卫星称,“一带一路”项目需要军队保护,他呼吁发展军事力量并将军事力量投射到国外。

中国安全政策专家利用“一带一路”项目受到的潜在威胁来强调一种全球化的安全态势的必要性。他们称,“一带一路”把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变为一项当务之急,他们敦促决策者克服曾经的不情愿,为中国制定更加外向的安全政策。

文章称,中国安全政策界指出的最重要威胁包括恐怖主义、大国地缘政治和国内变革所带来的不稳定。其他威胁包括海盗行为、有组织犯罪、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中国的安全政策专家正迅速加大努力,试图掌握高风险地区的形势,尤其是东南亚、中亚和中东,但他们还说,作为全球安全参与者的新角色令中国将不得不参与远征军事活动。在此背景下,国防大学教授朱成虎等分析人士呼吁,中国军队应持续扩大在国外活动的地理范围,由周边向更远地区扩展。

为应对上述新威胁,清华大学学者赵可金和李少杰等人还呼吁加强中国私营安保公司与政府机构间的合作。为实现这一点,他们建议对法律框架作出改变,以允许中国安保公司扩展它们在海外的活动。

文章称,为应对恐怖主义,一些分析人士呼吁加强反恐合作,尤其是与中东国家政府间的合作,加强情报收集,并控制极端主义思想的传播。

这些建议中的一部分已经得以实现。例如,巴基斯坦军队已经在大力保护“一带一路”相关项目中的中国公民和资产。一支约由1.3万人组成的新部队为保护中巴经济走廊而成立。在中亚,加强反恐活动的努力最近在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一个四方合作和协调机制中变为现实。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安全参与者的未来角色还将依赖一些外部因素,例如对中国政府构成压力的事件,或是与其他国际参与者开展合作的机会。在国内,“一带一路”计划和这些计划的逐步实施会推动一种外向型国家安全政策的形成,这项转变将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带来深远影响。

2016-10-19 14:45:00

“一带一路”领袖峰会在京召开倡建产业生态圈

中新社北京1014日电

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和财新媒体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领袖峰会14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倡议,“一带一路”的蓝图上需要建立起产业生态圈,建立全产业和全球性的协作机制。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逐步落地以来,中国的海外工程总承包(EngineeringProcurement Construction,以下简称EPC)产业实现了飞速发展,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EPC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签订了近4000个项目合同,金额达698.2亿美元。

在中国企业大力走出去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竞争、地缘政治、融资、文化、语言等方面的挑战,此外,也有声音指出,“一带一路”更多的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舞台,其他私营部门较难参与其中。

与会代表指出,EPC企业需要依托“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合作模式,在沿线市场打造供应商、承包商、融资方和运营服务供应商等共同参与贯穿产业链的生态圈,在各自领域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抱团出海”。

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在当天的会议中表示,过去三年“一带一路”的对接中,很大一部分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此类项目需要巨大的投资,因此表面看是由国有企业和大型银行主导,但由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沿线发展十分需要引入私人资本,需要各方的统筹协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JoachimvonAmsberg表示,一个成功的项目需要不同生态圈的合作伙伴,需要不同领域和不同方面角色的合作。

ACWA电力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addyPadmanathan特别强调对当地资源的利用,他表示,中国EPC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吸收当地有能力的合作伙伴,从而转化成当地的角色,“不要低估当地的资源,要很好地培养当地的能力。”

当天,有近千位海内外EPC行业领袖参与了会议,除了聚焦共建“一带一路”生态体系,大会还就欧洲、非洲、东盟地区等市场生态以及发电、可再生能源、油气业务实施进行了探讨。()

2016-10-1420:21:02

“一带一路”纪录片全媒体国际传播平台在福建泉州启动

中新社泉州1011日电

11日,“一带一路”纪录片全媒体国际传播平台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福建泉州正式启动。同时,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通过该平台实现海外首播,在土耳其、缅甸、泰国等多个国家落地播出。

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副局长季星星指出,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够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沿线国家和世界人民对中国国情的理解。他希望,新启动的“一带一路”纪录片全媒体国际传播平台继承发扬丝路精神,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讲好中国故事。

“纪录片是形象展示中国发展进步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近年来,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影视产业中新的亮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闫成胜认为,该平台为纪录片的播出、发展和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多元的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一带一路”纪录片全媒体国际传播平台将搭建纪录片数据资料库平台,以纪录片为核心内容资源,通过多媒体手段,集纳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纪录片资源和播出渠道,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纪录片行业的片源共享、节目互换、联合拍摄、业务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田玉红表示,该平台将整合国内优秀纪录片资源,转换语言后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送,促进沿线国家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情况的了解,同时也将秉承开放理念,在现有基础上广泛吸纳沿线国家纪录片制播机构的参与,广泛引进和吸收沿线国家优秀文化成果,尝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网络创新。

作为“一带一路”纪录片全媒体国际传播平台纳入的首部作品,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广东广播电视台和泉州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以“海丝”沿线各国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为出发点,以历史交往为背景,以现实中鲜活的人物故事为主体内容,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精神风貌。

“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译制成65种语言。”田玉红告诉记者,“将纪录片内容转换为沿线国家能够听懂的语言,并在沿线国家的电视台、网络媒体、移动端上播出,加大沿线国家对中国的了解。”()

2016-10-1119:44:01

李向阳:“一带一路”倡议填补全球治理体系“发展缺位”

中新社重庆1015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15日在重庆说,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大问题是“发展缺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这一问题的补充。

李向阳是在“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中作以上表述的。

他分析,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存在各种弊端,如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劳工权利等,但最突出的问题或者说“缺位”仍是发展问题。仅少数国家能从中低收入国家进入发达国家序列。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在加大。很多最不发达的国家失去了发展机会。

“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发展导向型的”。他说,如果理解这一点就能解释中国关于“一带一路”的很多主张为什么与世界其他合作机制不同。

李向阳从五个角度进行解析。

一是开放问题。他说,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门槛很高,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以古丝绸之路为基础,又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只要接受丝绸之路合作的国家都可参与。

二是互联互通。他认为,现有的一些区域合作机制并不需要互联互通。但互联互通是中亚、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是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前提。

三是义利观问题。李向阳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义利观”概念,是因为在亚洲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需要通过正确的义利观,让这些国家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四是多元化合作机制。李向阳称,在一个框架下存在多种合作机制,这是外部世界很难理解的。“一带一路”框架下,可以有FTA(自由贸易区)、次区域合作、经济走廊等多种合作机制,是为了适应沿线国家的发展需要。用中国俗语来说就是“遇山开道,遇河架桥”。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差异太大,不可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合作机制。

五是目标模糊。“很多外国朋友问‘一带一路’建设有时间表、量化指标吗?”李向阳表示,确实没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最终落到命运共同体上。虽然在现有西方区域一体化标准下,拥有这些特征的“一带一路”倡议似乎“不伦不类”,但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导向。

李向阳最后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全球提供一个新型公共产品,同时并不会取代或对抗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是对现有合作机制的补充和完善。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班可夫认为,中国的倡议并不是颠覆现有秩序或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与现有机制是可以共存的,可以更好地服务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2016-10-1518:56:02

港媒:“一带一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参考消息网1215日报道

港媒称,中国三年前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虽然对西方一些人来说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它现在正取得重大进展。这个雄心勃勃的战略——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将大约60个亚洲和欧洲国家连接起来——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计划,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14日刊文称,中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多个项目协议。一系列跨境基础设施项目正在进行当中——比如中老铁路,巴基斯坦的高速公路,还有越南的港口——并且有望迅速扩展。

文章称,这一战略已经极大地推动了贸易和投资。中国与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2015年接近1万亿美元,占到了中国贸易总额的约四分之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现在超过了对美国和欧盟(中国两个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的出口,而且差距正在日益扩大。

中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超过50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并且在国内7个省市新建了自贸试验区,这些省市大多在内陆地区,这将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简化跨境交易流程并提升贸易自由度。

文章称,该计划也加快了中国从世界最大商品出口国向重要资本输出国的转变。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增长了18.2%

文章称,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已经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向7国机构投资者发放人民币额度,并在8个国家设立了人民币清算行。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2015年人民币贸易结算已经占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5%

中国设立的新融资机制也表明了中国领导层对这一战略的重视。中国还鼓励商业银行、半官方区域合作基金和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项目,以撬动有限的官方资源,使项目更加商业化。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携手中国国内的政策性银行,引领并参与“一带一路”跨境投资项目。

文章称,然而,这一战略仍存在阻碍。沿线一些国家的项目被取消或推迟,这表明中国有必要应对有关结果和成本的担忧。“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外国援助计划,而是一个商业项目,需要参与国作出长期的承诺和投资。

为了让参与国之间进行更好的协调,中国需要明确地列出该战略将给参与各方带来的经济利益,并证明通过推进现有的项目,该战略能够创造就业、改进贸易联系和提高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引领境外投资的中国企业需要积累更多有关在当地运营、投资以及管理债务、外汇、地缘政治风险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鼓励多边机构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同时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能够帮助私营企业更好地控制风险。

文章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非常重要,但该战略的受益者远不止中国一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主导的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贸易协定充满了不确定性,再加上美国大选结果推动的反全球化浪潮的风险日益增加,这些都可能促使各国倾向重新签署区域性贸易协议。

如果能够有效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将在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提升全球贸易水平和大宗商品需求,从而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急需的推动力。

2016-12-15 13:03:56

   请见附件(图,文):()1美媒 美新政府太空计划首曝光提前再登月 对华宣示主导权(图).doc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1034487.html

上一篇:外媒:中国拟修法 外国潜艇或需“露面”通过领海
下一篇:王毅外长波恩上演“穿梭外交” 中美外长会晤受关注
收藏 IP: 111.196.6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