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饶毅      

博文

老师家长 人同此心——饶毅与08级新生家长交流

已有 8421 次阅读 2008-9-16 13:31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北大生科院学工办整理)
 
为了学生成长!
 
这是北大的老师和北大新生的家长们共同的心声。
 
2008年9月12日是北京大学2008级新生入学的日子。来自祖国各地的120名本科新同学初入燕园,步入了生命科学的殿堂。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于报道当天下午,与学生家长共同交流和探讨了大学生的教育,表达了希望和各位家长一道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愿望。
 
这是学院尝试加强与家长沟通的一个新努力。为了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协助家长了解学院、学科、预期学生前途等密切关心的情况,建立学院和家长互信,为学生成长,为学院进一步工作打好基础。学院团委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唐平组织了这次活动。学院办公室负责人向妮等也协调了这次活动。
 
饶毅教授与提前到达会场的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向各位家长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他们的孩子考上北大表示祝贺。他希望大家能够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加强沟通、促进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他们的大学生活顺利而充实。饶毅请家长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家长会正式开始后,饶毅院长首先以大大的、红红的“您”字欢迎各位家长成为北大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接着饶毅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历史和现状,并提出希望家长配合、支持的事项。
 
饶毅指出,北大生物的历史,是与国际科学界直接传承的历史。北大多位教授是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生。北大生物也和国内多所大学密切相关,有1952年结合到北大来的燕京大学生物系、清华大学生物系,也有北大教授培养的学生分布到复旦和国内其他大学的继承和发扬。北大生物走过的八十多年风雨历程,见证了中国现代生命科学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培养了国内外几代著名学者。北大遗传学教授60年前在北大用英文写作的《群体遗传学导论》教科书,由北大出版社首先出版,以后成为世界上几十年常用的教科书。
 
与国内同类高校相比,北京大学在师资条件和科研环境等各方面均在前列,是有志于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相关研究的同学们良好的选择。特别是这里聚集了一批品格高尚、学识渊博的老师,教育和感动了几代学生。他特别举出了新加坡大学庄绍华教授的例子。这位老教授年过八旬,去年主动联系饶毅,用自己的积蓄在北大设立了一项奖学金,因为他缅怀自己六十多年前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老师沈同教授,希望报答沈同多年任教的北大,激励下一代。
 
为了方便多数与生物无关的家长对生物学习有初步了解,饶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在座家长简要介绍了生命科学的学科设置、研究对象、研究手段和应用前景。他用学院内教授从事的植物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实例,介绍现代生命科学,如何在原子、分子到动物整体、群体多个水平,以物理、化学、数学多学科途径,用微生物、动物、植物多种有机体,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
 
饶毅向家长说明,北大这样的生物教学机构和世界较好的大学主要目标,是对生物现象和本质的了解,并发掘可能的应用。在这类大学技术训练从属于科学。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类大学的重点所在,另外因为生命科学的特征,科学基础扎实后,技术较容易学,所以不仅北大,就是国外著名大学,技术训练也是次于科学训练。这样培养的人才,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标,但是也有不少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领袖和中坚。对于毕业后从事与生命科学和技术无关的行业,学院希望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有益于培养学生可转移的智力和思想方式。
 
饶毅教授说,希望家长让学生独立成长,不以社会简单的指标来要求学生。让孩子自己建立将来的理想和志愿,有特色和专长。
 
有些学生是因为听了那句著名的“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选择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或者其他大学生物系。饶毅希望家长了解,那句话是一些人比较不同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得出的一个意见,并没有和应用学科如计算机,更没有和理科以外的学科比较。也没有考虑就业、收入等问题。所以,孩子入学后,是否真有兴趣做科学、做研究、做应用,还是要转行,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热情和能力,仔细思考。
 
饶毅表示,学院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基础,不是为老师找徒弟、为实验室找员工。
 
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和发展前景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就这个问题饶毅院长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近年来,生命科学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基本上维持着六成出国、三成保研、一成就业的比例。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投身于生命科学研究或管理工作,也可以转做实业。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同学,根据这几年的统计,虽然会在刚刚转型时遇到一些困难,但总体上出路薪资水平较高。而长期来说,这些问题又有不同答案。饶毅认为,国内保健品等常常打着生物技术的旗帜,实质上,强烈地抑制了中国本土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所以国内需要专业的产业解还不大,需求量不多。尚待进一步发展。
 
饶毅指出,虽然学院的毕业生出路没有问题,但是无论是出国、还是在国内念研究生、就业,并不表示同学们解决了人生做什么事业的问题。很多学生毕业后仍很迷惑。所以,家长不要简单推他们到下一步,而应该多鼓励他们,给他们关心,而不是压力。更不是简单的比较谁出国不出国。要关心的是他们的根本幸福和利益,而不是一时表观现象。作为家长没有必要在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就“仰视”他们,应该大概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习和研究什么,以便于和他们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饶毅教授指出,大学阶段虽然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但是学校和家长仍将有很大的影响。饶毅特别希望家长和学校合作,有助于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育。在出现问题时,与学校通情达理地合作,给学生、老师和学校以支持。从医学角度,所有疾病都有一定发病率,其中精神疾患发病率都是百分之几。学院在读研究生和大学生约一千人,总有疾病发生。饶毅上任后最初5个月,每月都有这些问题以及比这严重的事件发生。饶毅希望家长平时对孩子仍然有了解和关心,出现问题时相互配合。这些问题对家长很难接受,学校也非常焦心,提早建立学院和家长的互信,出现情况时一切为了解决学生问题,而不导致更多的问题。人际关系的培养是学生大学生活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有欠缺,家长可以鼓励,和老师共同进行协助。
 
最近一年,生命科学学院的部分改革,也影响学生成长。饶毅希望家长了解这些渠道的存在,在和自己子女交流时多些话题。学院有多个渠道,以便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合适的方向,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规划并为之努力。学院每周五邀请生命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多数是国外教授)前来做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扩充自己的视野。学院还经常邀请各界知名人士前来做“展望世界、探讨人生”系列讲座,为学生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独特感悟,并提供相关建议。学院从今年开始举行的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更是为同学们提供的广泛的选择空间,帮助大家在暑假期间联系到国内外一些学术水平很高的科研单位或者相关的企业进行锻炼。
 
对于饶毅院长的介绍,家长们反应热烈。不少家长表达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他们希望学院在提高学生素质。有两位不到16岁孩子的家长,希望他们能在北大适应独立生活。有家庭困难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读下去。饶毅和唐平解释北大的政策是只要来上学,北大就一定会帮助,一定不会让任何学生因为经济原因退学。饶毅院长与多位家长交换了意见,并愿意协助家长做一些有益于学生成长的事情。他希望家长能与学院加强沟通与联系,共同合作使本科生教育有一个新的提高。
 
家长会气氛热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会议结束后,一些家长对学院组织的这次交流活动表示感谢,祝生命科学学院取得新的成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37-39152.html

上一篇:饶毅致奥运学生志愿者:感谢你们向大家展示中国的未来
下一篇:转:北大生物新生老生代表在2008迎新典礼上的发言
收藏 IP: .*| 热度|

3 李小文 曹广福 聂焱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