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饶毅      

博文

有关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大学排名的讨论 精选

已有 25280 次阅读 2010-8-17 18:23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有人告诉我上海交大网页讨论和批评我的文章:“大学排名:“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 的排名有何意义?”。见 
 
 
以下是我的回答 :
 
1)
 
一流中心问我是否SCI也加剧了急功近利,我认为是,而且为此专门发表过博文,在此次排名的博文也说了排名和SCI等一样有问题。
 
如果一定要比,排名的负作用比SCI要高,排名的质量比SCI要低。SCI只是算一方面,排名是主观决定用了多个方面。
 
排名不可能客观,因为“一流中心”主持排名者的很多主观因素其实起到了决定作用。
 
另外,因为排名用了多个方面,将不同种类的比较,生硬地加在一起。比如,可以将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对应成多少篇论文。
 
如此主观的决定,以“客观”面目出现,确实比较有创意。如果要在此排名榜上排前,中国学校里面肯定有很多“聪明人”,可以算出来买一个诺贝尔奖得主需要多少钱,带来排名上升多少位。也许会发现,在一定情况下,比起支持自己的年轻人辛辛苦苦做研究来说,买得主会起到“价廉物美”的效果,而且见效特别快。
 
所以,追求排名不带来相当负面的影响才奇怪。
 
基于这样的担心,我希望在排名还没有成为官方的标准以前,尚未成为各个大学追求的目标以前,提出批评。
 
2)
 
对于Princeton的生物,我用了主观的“极强”。但是,只要找全世界任何懂行的,都会趋向同意我所说的极强,而肯定不会同意“一流中心”将 Princeton排到五十开外的排名。
 
也许有些人在没有看到排名而有反应的情况下,只会用“很强”,不用“极强”,但是如果先看到排名的笑话,就容易为了加强语气而说极强。
 
既然“一流中心”并非生物学专家,而是希望以不懂行来代替懂行,那么不是专家要接受外行意见,而可能更需要外行首先了解专家意见,反思自己为什么错了。
 
3),4),5),7),8),能否简单排名,这是有争议的事情。
 
既然“一流中心”觉得自己有勇气全球发表结果,那么需要“一流中心”证明自己的方法有效,而不是其他人证明其无效。这与科学研究中建立理论是一样的:谁立论,谁取证和证明。
 
需要“一流中心”来证明所谓客观是否客观。很容易看到,选择什么作为“客观”标准,各项“客观”标准有多少权重(%),都是“一流中心”人员主观决定的。含有很大主观决定而加上一些“客观”指标,为什么整个结果就是客观,而不是主观呢?
 
6)“一流中心”反驳我的时候,说“一方面大张旗鼓反对大学排名,一方面到处用大学排名来彰显自己的优秀”。这种讨论,将事实的讨论变成针对我的讨论,而且将不同的事情混淆起来。
 
公开出来反对排名的是我,用排名的不是我。我在博文中说“2010年2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称北京大学在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排全球第19。如果能信几个记者(不管是白人记者、还是中国记者)瞎蒙的结果,我们已经是超过加州理工学院、Duke、普林斯顿的世界一流,可以半夜从梦中笑醒,他们该向我们学习。”,就是说明不能信这种排名,如果要信就像做梦一般。
 
北大做吸引学生工作的人,写宣传品并未征求我的意见,这点可能像交大和其他学校做吸引学生工作的一样。在不知道去和谁澄清的情况下,我的博文开始就彻底否定对于北大生命科学的所谓全球第19位,应该起到澄清事实的作用,希望公开与这种排名划清界限。
 
9)谁可以做评价?
 
对于一个新兴系科,需要同专业懂行的专家,有公心的专家,花时间来评价。舍此,没有其他捷径。记者排名和“一流中心”排名,都是误导为主。
 
 
原文内容如下:
 
关于饶毅先生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3533 想说明如下几点:
 
【1】如果按照饶毅所说,排行榜客观上加剧了急功近利,但是SCI,EI检索何尝不是?那么美国的usnews大学排名何尝不是?英国泰晤士大学排名何尝不是? SCI,EI检索就是给学术界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学术排行榜也是有这个作用,只不过被评价的整体变成了大学,因为评价的范围过大带来了更多的争议。
 
【2】ARWU-FIELD 2010有一项是“Life and Agriculture Sciences”这是很广阔的一个学术领域,生命科学,医学,农林科学都包括了;饶毅说“分子生物学极强的Princeton大学放到五十开外”,但是分子生物学只是上述领域的一个小方向,更何况饶毅用了非常主观的话语“极强”来评价。如果Princeton的分子生物学这个小方向的学术成就可以超过前面所有大学的“Life and Agriculture Sciences”方面的成就,那真可以说明这个评价有疏漏。否则这种评价论断是很没有逻辑的。如果要证明“Life and Agriculture Sciences”这一项中,Princeton具有超强的实力,那么应该给出足够的客观证据,比如诺贝尔获得者人数,高档次论文发表情况,同时和其他大学情况比较。
 
【3】交大ARWU排名比较的主要是论文成果,不是声誉。大学声誉是以往实力的积累体现,有更多的非客观的硬指标因素。交大ARWU排名部分是依据最近几年的客观论文发表情况,如果一个大学最近几年论文发表体现的不好,那么他的排名肯定是受影响的;但是一个大学的声誉不会变化的这么快,可能还是保持在比较高声誉的水平。
 
【4】如果一个大学在某一个学科具有全球顶尖的实力,有顶尖的教授科学家,有庞大的经费,有着众多的科研项目,但是如果没有在论文上体现出来,或者论文发表在不被SCI检索的低档次杂志上,那么这个大学的这个学科实力在ARWU排名是无法获得高的评价的,因为 ARWU排名没有主观印象评价指标,只能依赖论文这种争议最小的指标。评价指标完美很难,权衡数量和质量更不是易事。
 
【5】所以很多大学排名看起来和普通人的观念有差距(大学声誉在人脑的印象);这样我们可以理解,在香港本地,为什么香港中文大学ARWU 2010排名会比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要好,但是无论如何,香港大学在香港的地位声誉还是第一的事实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工科在ARWU国内名列前茅也是类似的例子,尽管违背常人印象,但是这是大学学科评价的一种角度。
 
【6】北大是最喜欢引用大学排名的大学了,到主页看看就明白了,其余的引用泰晤士的也很多:这是北大饶毅做院长的生命学院介绍的一段文字: “2010年2月25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网站发布了新一年度的全球大学排名。新的排名中具体划分了5个学科领域:人文学科、工程学与IT、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自然与物理科学、社会科学。在这一排名中,北京大学在自然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这两个领域均排在全球第19位。其中,自然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均排在中国第一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大学排名,其依据是英国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对全球大学的统计数据。” 《泰晤士报》高教增刊(THES)公布全球大学排行榜 北大列亚洲第一 http://www.oir.pku.edu.cn/newoir/2005/Article/news/other/200610/20061008151931.htm 一方面大张旗鼓反对大学排名,一方面到处用大学排名来彰显自己的优秀。
 
【7】如果潘建伟的“量子信息”研究论文发表在毫不知名的不被SCI检索的杂志上,比如《东海学院学报》,尽管他的成就可以被人广泛知晓并且中国科技大学因此在量子信息领域获得了更高的国际学术声誉,但是他的这些论文几乎是无法体现在所在大学的量化的学术排名指标上的。
 
【8】任何排名都是必须有一个量化的过程,这是无法避免的,即使是基于人工调查的大学排名也要有一个量化的过程。国家科技奖项有一等二等之分,SCI影响因子有高低之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量化指标,给了我们一个分析高等教育的一个视角。国家教育部评价大学发展态势,重大项目完成情况也是考虑很多量化指标的,比如发表多少篇SCI论文,影响因子分别是多少。虽然这些做法不可避免的给人带来了“加剧了急功近利”的印象,但是必须承认量化指标似乎是争议最少的一种评价方式。
 
【9】学术排名可以刺激竞争,促使大学不断完善,即使排名并不完美,在一定程度上排名仍可以为学生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关信息。如果世界上没有排名,没有影响因子,没有 SCI,那样的世界就会更加恐怖,那么哈佛大学和吉林大学有什么区别,吉林大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可是比哈佛大学还多呢。那样中国的大学就可以长期蒙蔽在早已超越哈佛的错误判断之中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37-353910.html

上一篇:学校排名:“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排名有何意义?
下一篇:外国月亮不比中国的圆
收藏 IP: .*| 热度|

32 马红孺 付伟 曹俊兴 茹永新 李传亮 王喜军 刘进平 罗帆 刘红超 曹聪 王修慧 张卫 刘立 李宁 陈苏华 刘颖彪 刘建国 金小伟 高建国 贾伟 马光文 李永丹 唐常杰 刘晓瑭 武京治 李夜雨 许亮 刘广明 林涛 刘剑 蒋金和 cgy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