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薛涛及诗

已有 3762 次阅读 2016-5-8 23:24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薛涛, 薛涛诗, 写给薛涛的诗

明天离蓉前,打算重访望江楼。望江楼民国时便为公园,以纪念才女薛涛。89年与妻同游。曾凭薛涛墓,未见薛涛笺。

 

薛涛出生官宦之家。其父被贬早逝,薛涛16岁入乐籍为营妓。17岁即席成诗而被节度使韦皋赏识。随后不仅宴席作陪,也协助处理公文。传韦皋曾奏请朝廷任薛涛为九品校书郎。似未获准,毕竟这通常是进士及第后的职位。薛涛恃宠任性,一度被韦皋发配。传薛涛呈十首七绝《十离诗》,使韦皋将自己召回。

 

召回后,20岁的薛涛脱乐籍。但随后的故事,我没有听说。多少有些好奇,她何以为生。

 

薛涛再度有故事,是在42岁,与31岁的元稹姐弟恋。持续时间大概并不长。仍然是《莺莺传》那种始乱终弃的模式。按照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说法,《莺莺传》中的张生就是作者元稹。元稹诗写得一往情深。如: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薛涛与当时名家有唱和。白居易、刘禹锡、王建等诗中提到她。

赠薛涛·见张为主客图

白居易

蛾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北路迷。

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

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

刘禹锡

玉儿已逐金镮葬,翠羽先随秋草萎。

唯见芙蓉含晓露,数行红泪滴清池。

寄蜀中薛涛校书

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元稹更是有

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夜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闲似好男儿。

不过后者在《全唐诗》中也列在薛涛名下,《寄旧诗与元微之》。但我觉得还是元稹所作更可信些。除文字情趣比较男性化外,而且薛涛其他律诗《谒巫山庙》和《牡丹》的对仗没有这样工整。

 

薛涛的诗,《全唐诗》中有90首。有些我看并不算高明,包括名气颇大的《十离诗》。摘录几首我比较喜欢的。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赋凌云寺二首

闻说凌云寺里苔,风高日近绝纤埃。

横云点染芙蓉壁,似待诗人宝月来。

闻说凌云寺里花,飞空绕磴逐江斜。

有时锁得嫦娥镜,镂出瑶台五色霞。

九日遇雨二首

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

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

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

神女欲来知有意,先令云雨暗池塘。

秋泉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柳絮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大梦未醒之际,尤其要提醒,“诸将莫贪羌族马”。

 

再摘录几首挺有薛涛特点的。

春望词四首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鸳鸯草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送郑眉州

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

赠远二首

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落塞前溪。

知君未转秦关骑,月照千门掩袖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975905.html

上一篇:文殊院随感1:是非与因果
下一篇:文殊院随感2:圆通
收藏 IP: 220.166.209.*| 热度|

4 侯成亚 王振亭 李颖业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