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霞客游记》过去应该看过,至少看过选本。但我原来对于风景描写不太感兴趣,因此印象不深。自从开始拍照贴博客后,山水看得更仔细。也对描写山水的散文更感兴趣。过去翻过例如袁中郎的山水小品。现在想到,看《徐霞客游记》可能更好。
徐霞客堪称旅行家。从20岁结婚后开始旅游,直到54岁逝世前一年,几乎都在走。看他年谱,只有母故守孝三年、发妻病故、续弦生子、长媳生长孙和次子娶妻等有数几年没有外出。从26岁开始写游记。
从游记上看,诸多名山如泰山、普陀、天台、雁荡、九华、黄山、武夷、庐山、华山、武当、五台、衡山、嵩山、苍梧等,诸多胜水如太湖、黄河、富春、闽江、钱塘、潇水、湘江、黔江、黄果树瀑布、滇池、洱海等,他都游历过。按现在的行政区域,他到过京、津、沪、浙、苏、皖、闽、赣、鲁、晋、冀、粤、桂、湘、鄂、黔、滇。
新购上海古籍“国学典藏”版《徐霞客游记》,是基于87年汇校本的普及版,简体横排。删去了非游记的内容以及徐霞客年谱等。这样篇幅不到六百页,携带还算方便。而且是白本,没有校点说明,也没有注释,看起来很清爽。我喜欢白本,手里的《资治通鉴》和《史记》等都是白本。
我读这本书,主要感兴趣的还不是如何描写景物。而是相反,那些景物的文字描写,对应的实物到底如何。读书人容易以名代实,误把地图当成领土,满足于读到种种形容词后的个人想象。甚至连想想也没有,只是陈陈相因,如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人生识字糊涂始》中所谓:
然而假如有一位精细的读者,请了我去,交给我一枝铅笔和一张纸,说道,“您老的文章里,说过这山是‘崚嶒’的,那山是‘巉岩’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副样子呀?您不会画画儿也不要紧,就钩出一点轮廓来给我看看罢。请,请,请……”这时我就会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因为我实在连自己也不知道“崚嶒”和“巉岩”究竟是什么样子,这形容词,是从旧书上钞来的,向来就并没有弄明白,一经切实的考查,就糟了。此外如“幽婉”,“玲珑”,“蹒跚”,“嗫嚅”……之类,还多得很。
因此要到现场看看,顺便也拍摄些照片。当然,书中所记载,也可以作为旅游选点的参考。
简言之,《徐霞客游记》将是我的导游手册,也是看实物学词汇课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