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t194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ct1949

博文

知青生活杂记之十九:四大牲畜

已有 4246 次阅读 2016-2-17 08:5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猪牛羊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12生肖中,占了4位,也是当年农村中喂养和使用的主要牲畜,号称四大牲畜。

我所在的生产队里,四大牲畜都有。

猪是最常见的。我们队上,几乎所有的农户都喂了一头猪,有的还喂了两头。

养猪,实际上是个费力费粮食又不赚钱的事。农民喂猪,一般要喂一年,猪饲料就是一个大问题。在买回双月猪的最初两三个月,猪尚小,食量不大,一小盆猪草加上一点细糠、包谷粉,就可以了。麻烦的是在拉架子的三四个月,这时小猪已经长大,食量大增,早晚两餐,每餐都要一大盆猪草。有时一盆还不够,还要添半盆。到了催肥的100来天,精饲料就要慢慢地增加了:先是细糠,然后是红苕,最后几乎是喂的净包谷糊糊。第二,当地喂猪,都是把生饲料煮熟了再喂的,需要的柴火也不少哦。想一想,喂一年,需要多少猪草和柴火啊!这些猪草,都是要到坡上的田边地角去,自己一手一脚地捞起来,背回来,洗干净,切碎,煮熟,还要许多劳力啊!所以,农民和我们都认为,喂猪是个赔本生意。

当时农民杀猪,按有关方面的规定,还要交任务的。就是,农民杀一头猪,要按市价卖半边给供销社,自己只能吃一半;如果是自吃一头猪,则要按市价卖出另一头猪后,才允许杀自吃的猪。

所以,农民喂猪,主要是因为这是全家老小饮食里面肉、油的主要来源:不喂猪,人就没有肉吃;炒菜经常没有油,连锅儿都会生锈,这是简单的道理。二是猪粪可以作为肥料,主要是用作自留地的肥料。当时的农民,一人可以有二分地的自留地。这二分自留地,主要用来栽种蔬菜和粮食,自种自收。自留地物产产量的高低,与所施肥料密切相关,自然是当时农民十分看重的。所以,即使喂的猪要卖一半给供销社,但剩下的那一半,对于全家是不可或缺的呀。农民心头明白:尽管不划算,还是得养猪!

各户喂猪之外,队上也养了猪。和各户养猪是为了吃肉不同,队上养的主要是老母猪,目的是产仔,把小猪养成双月猪后,再卖给农户喂养。

生产队的羊有五六十只,队上指定了专职羊倌,成群放牧。一早从羊圈里面放出,咩咩地叫着到坡上吃草;天要黑的时候,又把一群羊咩咩地赶回来。热天的时候,还要把羊群赶到凉快一点的高山上去。

生产队的马只有几匹,平时不见踪影,由队上指定专人,驾着一辆马车出外,给外面的单位、个人跑运输,挣现钱去了。驾车的人时不时地回来一趟,拿点粮食,交点现金,这时才可以看见那几匹大马的英姿。有的时候,遇着马车进城,还可以坐便车。

队上的牛就多了,有黄牛、水牛。黄牛是作为肉牛喂养的,在高一点的山上放牧,那里草好,黄牛的肉质当然就好。一旦一头黄牛被拉下山来,就意味着牛魔王要少一位后代了。

水牛则不然。水牛不是肉牛,是耕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畜力,国家是出了政策保护的。记得当时还有滥杀耕牛、破坏农业生产的罪名,要判刑的。我所在的生产队,就有二三十头水牛,每年春耕时节,都是耕田耙地的主力。

牛多了,聚在一起,难免出现打架。打得厉害的,会导致牛的伤亡。所以,牛打架了,人马上要去劝架。当地农民说,不同的牛打架,劝架的方法不一样:黄牛打架,要泼水;黄牛见水,就避开了。水牛打架,要用火劝,把火伸到打架的水牛中间,才劝得开。我没有见过牛打架的场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队上喂养的羊和黄牛,是给全队社员改善生活,“打牙祭”的。在春耕时,各家各户多多少少还有一些过年杀猪时存下的油、肉,社员肚儿里面也还有点过年的油水。但春耕大忙时节过后,家里和肚里的油水就基本消耗殆尽了。所以,队里杀羊宰牛大都在夏天。每年总有那么几次:生产队从山里拉回一头黄牛,或是从羊圈里拉出几只羊,安排人打整。下午收工时,大家到队里晒场上,肉已经被分成一份一份的了,每份两三斤,按户认买。选中了那份,马上过称,按市价算钱,记账。买肉的钱,以后在各户的年终决算里面扣。分到肉后,用干净的新鲜树叶包上,拴好,提回家。傍晚时分,各家的炊烟升起来,空气里面似乎也有着淡淡的鲜肉香。要知道,除了腊月和正月,农民能够吃到鲜肉的时候,是很少的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48125-956689.html

上一篇:知青生活杂记之十八:自留地
下一篇:知青生活杂记之二十:知青灶
收藏 IP: 183.64.203.*| 热度|

17 武夷山 史晓雷 胡文政 张晓良 姚伯元 刘淼 周可真 黄仁勇 韩枫 李永丹 谢平 陈楷翰 姚伟 aliala bridgeneer luxiaobing12 lr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0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