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士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lms 探索科学,传承文化,品味生活!

博文

关于编撰《强震后次生灾害的防治与应急管理》一书的倡议

已有 5375 次阅读 2009-8-9 13:45 |个人分类:生活的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强震, 应急管理, 次生灾害

  去年的5-12大地震,夺去了9万多中华儿女的生命,我们永志不忘。

  强震让天府之国得到了伤筋动骨般的重创,从地震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地震所引起的次生灾害接连不断,从唐家山堰塞湖到前几天的彻底关大桥被巨石摧毁和刚刚的大渡河被岩土滑坡整体堵塞,无不让灾区的人民生活在恐慌之中。

  痛定思痛,我们更应该借助这次地震,来总结一些规律,为以后类似的事情,提供些经验和指导。科学网上科研人士居多,且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如果大家能群策群力,我想肯定能做成一些大事。

  鉴于此,我倡议科学网上的博主们联合编撰《强震后的次生灾害的防治与应急管理》一书。以期减少一些老百姓的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可以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建议。

  上策:大家联合申请科技部或者国家地震局的项目《强震后次生灾害的防治与应急管理》(暂定名),经费在100万以上,足以支持大家实地考察,开会讨论,编撰书籍等事项。

  中策:经费在10-30万左右,可以支持大家开会讨论,编辑书籍。

  下策:大家出于关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兴趣,编辑书籍。

  上策、中策需要有人牵头,在此暂时不表,书籍的内容、章节及编者初步构想如下:

  (这个地方的编者人选,堪称豪华阵容,是我对科学网博主的理解所初步安排的,如果老师们感觉不合适,请及时通知我,我做相应修改)

第一部分,强震后次生灾害的类型和成因 (杨学祥等)

主要讨论内容包括(但是不局限于)这次汶川地震之后所出现的各种次生灾害的特征及成因。

第二部份,强震后次生灾害的监控与排查(李小文,刘玉平等)

本部分一方面讨论怎么样利用遥感技术监控强震后的地貌变化,来判断次生灾害发生的地点。另外一方面就是怎么利用其他的手段,排查重点工程,比如公路、水坝、大型居民区的潜在隐患。

第三部分,强震后次生灾害的人工排除  (逄焕东等)

主要讨论对排查出的潜在的隐患,怎么通过人工的方式,比如爆破进行尽早排除,消除隐患。

第四部分,强震后的民居规划与合理避险  (征集编者)

主要讨论在强震后重建时,应该怎么规划,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开次生灾害。

第五部分,强震后次生灾害的应急管理(陈安、罗帆等)

主要讨论万一次生灾害发生了,我们应该怎么应急,怎么调动人员、物质和资金,最大程度的避免损失。同时探讨强震后心理危机预防和辅导方面的内容,避免人为的次生灾害发生。

 

如果大家有兴趣做这件事,那么首先欢迎有人挺身而出,做这个项目的召集人。

科学网是藏龙卧虎之地,任何一个博主想参与这项工作,请留言或者给我发短消息,我加在文章中。

感谢陈安老师专门撰文支持:我为啥要专门撰文支持苗元华的倡议?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839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4181-248338.html

上一篇:再论“见识”的重要性
下一篇:详解“见识”
收藏 IP: .*| 热度|

14 王铮 杨学祥 李小文 刘全慧 刘玉平 刘进平 肖重发 陈安 杨秀海 吉宗祥 柳东阳 刘岩 王立 ligang168168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