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王子舟.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1:161
杜定友在把握图书馆学一些宏观问题的同时,他还不放过对细小问题的研究。似乎他对凡能形成问题的事务都非常敏感。如民国十五年(1926),杜定友在图书馆学著述中,大量重复使用“图书馆”三字,嫌其笔画繁多,于是他就想到了能否简化,并发明了用“圕”(注:草体为方框内部为“书”。)来代替,读音仍旧,是年7月他赴日旅行,曾把此字语及日本图书馆界同仁,大受彼邦人士赞许。同年10月日本发行图书馆专业杂志《圕》,刊名就使用了此字。该刊第一期40页,共用此新字凡436次,如用旧例,则须用1308字。两年后,杜定友向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提出了《采用“圕”新字案》,获得通准,从此,该字便在图书馆学界乃至整个文化界流行起来。再如,民国三十五年(1946),杜定友主掌广东省立图书馆,在图书加工时,发现图书加盖馆藏章,有些图章因面积大,暨费印泥,又有污及字、画之虞,于是他设计出仅有指甲大小的“廣圕”藏书印(直径1.5cm),阳文圆形,字画简洁对称,非常美观。他说:“藏古书几十万册,印泥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这是当代图书馆学者没有注意到的”。
程焕文.伟大的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2dzlg.html (《杜定友文集》序)
“杜定友,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和卓越奠基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图书馆学家,祖籍广东南海西樵大果村,1898年1月7日(清光绪23年12月15日)诞生于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美昌照相店,1967年3月13日逝世于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享年70岁。”
“1924年,杜定友创造“圕”新字代替笔画繁多书写不便之图书馆三字。圕为多音节字,读音为tú shū guǎn(图书馆),后《现代汉语词典》将它看成俗字予以收录,《汉语大词典》将它作为多音字收录。如今网络工具书《汉典》亦收录有圕一字,意义为图书馆三字的缩写,读作tuān。今人在书写圕字时,常将 “囗”中的“書”写成简体的“书”。”
“1929年1月28日至2月1日,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在南京金陵大学举行,杜定友前往参加会议,提出“采用‘圕’新字案”等多项提案,获得讨论通过,主持演讲会、分类编目组会议,发表“中国无目录”之演说。2月1日上午,中华图书馆协会举行职员改选大会,推举戴志骞、袁同礼、李小缘、刘国钧、杜定友、沈祖荣、何日章、胡庆生、洪有丰、王云五、冯陈祖怡、朱家治、万国鼎、陶知行、孙心磐15人为执行委员,柳诒征等9人为监察委员会。7月30日,中华图书馆协会致函各图书馆称:“圕”一字为图书馆三字之缩写,于图书馆界同人事务上至为经济便利,已经大会已决通过,亦望广为应用。”
百度百科杜定友词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