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周黎明:与“馆员”投稿者的一点交流

已有 5688 次阅读 2013-6-4 12:07 |个人分类:学海泛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服务, 图书馆学, 情报学, 学术


图谋按:《图书情报知识》第3期卷首语是《与“馆员”投稿者的一点交流》,作者为常务副主编周黎明。有关内容目前在中国知网上暂时看不到,刊物网站上亦看不到。特此根据纸质刊抄录,予以转发。与“馆员”朋友们同分享、同思考。
  作为期刊编辑,工作的重心就是处理投稿并沟通投稿背后的作者。毫无例外,面对的稿件是大量的,投稿的作者也是各具功力的。如果简单地从职业来源归类投稿作者的话,往往可分为两大阵营:第一阵营是来自图书馆一线实际工作单位的馆员、正副研究馆员等;第二阵营是来自教学科研单位的教师、研究生、研究员等。之所以将“馆员”作为第一阵营,理由是他们在投稿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大,与此同时,他们在退稿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也占大多数。
  2013年3月8日至4月8日,本刊投稿数量系统记录数255篇,其中投稿人单位明确署名“……图书馆”的,143篇,占56%。2010年至2012年3年间,本刊年均发文110篇,其中“馆员”作者的发文量均为23篇,只占五分之一,且其中还包括“藏书与出版”论坛每期稿件4-5篇(2010年共发114篇,“馆员”作者19篇,论坛4篇;2011年共发111篇,“馆员”作者21篇,论坛4篇)。进一步数据分析,发文的“馆员”中,绝大部分是研究生出身或是有相当研究基础的。可见,作为第一阵营的作者,其总体的科研产出效率及对学术的贡献是很低的。
  众所周知,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图书馆员,各司其责,各有目标任务。让“馆员”们以其弱项在学术理论研究平台上与专业科研人员的强项去竞技,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是不道德的。为职称晋升等功利目的而想方设法去制造学术成果,结果必然搅乱学术交流的常态,造成学术不端的种种现象。
  在此,我们友情提示时常询问“选择什么题目写文章”“写什么样的文章符合你们要求”等诸如此类问题的“馆员”作者们:在日常工作之余做科研发文章,最好能结合自己的研究或工作背景,立足岗位专业或业务,了解相应的理论发展动态,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为出发点和目的来选题并开展问题的分析、总结与研究,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选题的空泛,较容易达到内容论述有理有据的效果,这样的研究与论文写作也能延续并深入下去。完成文章后的投稿要有的放矢,了解各刊特色及栏目个性,所投文章内容要与目标刊物的类型相匹对,否则,盲目急切地投稿,则迅速糊涂地遭拒。
  更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作为“馆员”作者单位的领导与管理者,该积极担负起管理与组织之职能,聚合起本单位的科研力量,结合本单位的业务实践,申请或出资科研经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馆内的学术研究,成效会很显著。
  2008年起,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杂志》等专业期刊、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四方单位联合主办的“馆藏与出版”年度论坛,就是一成功的科研产出与成果交流发布的案例。“馆藏与出版”论坛的主旨是希望通过社会文化各领域的专业交流,共同探索与推进图书出版与社会利用的效果。这其中,《图书馆杂志》及本刊等5家专业期刊,积极参与配合,陆续以“馆藏与出版”专栏形式刊发论坛优秀论文,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取向。从2009年第2期至2013年第4期,本刊5年共刊发“论坛”5期20篇文章,全部来自“馆员”作者,其中“上海师大图书馆”占去13篇,其他馆只有7篇,相应的文章总体质量上,师大馆的也要出色不少。师大馆的显著成效就是来自于他们馆多年的有组织的课题研究。
  在此,本刊祝愿每位“馆员”作者,学术上不断进步,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也期盼未来的体制能渐趋完善,让学术的安心学术,让服务的安心服务。
                                                                                                    周黎明
                                                                                                  2013年4月22日

图谋读后感:
   作为“馆员”,也作为馆员投稿者,笔者能感受到周主编的良苦用心。同时,也有所感慨。图情领域呈现“两大阵营” 有其深层原因,比如不少图书馆 本身有图书情报档案等学科教学科研任务,有些硕士点博士点本身就设在图书馆;又如不少教学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具备图书馆工作(或者说“馆员”)背景,不少(或者说越来越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受过正规的研究生教育。对于高校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原本应该既有“学术”,又有“服务”。因此,我的“衍生”感受是,“两大阵营”需要更多的科研合作,形成更具生命力的科研成果,互利互惠。专业期刊的“积极参与与配合”,乃至“引领”,意义重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696442.html

上一篇:图书馆员干什么?
下一篇: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立项情况
收藏 IP: 122.194.216.*| 热度|

1 魏青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