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免费资源与服务再思考

已有 1205 次阅读 2023-4-13 10:29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也作为一名一线科研人员,对于免费学术性资源与服务有较多地关注与思考。稍事梳理近期观察与思考。

    学术领域关注度比较高的开放获取资源,武夷山《金色OA、绿色OA和黑色OA》(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35448.html)介绍了Learned Publishing(学术出版)杂志于2017年2月7日在线发表了芬兰汉肯经济学院信息系统科学教授Bo-Christer Björk的文章,并进行了点评。开放获取资源是免费资源与服务的“典型代表”。我把“资源与服务”放一起,因为多数情况下,既是资源平台,又是服务平台。延伸应用一下,“免费资源与服务”可以配上这三种颜色,实际上可以有更多“颜色”呈现。

    图书馆,尤其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共图书馆同样受到制约。笔者在圕人堂群推荐国家图书馆的数种互联网公开访问资源。有位成员提出了较为激烈的批评,我进行了撤回处理,并在小窗与该成员单独交流。该成员说的情况,从个体角度是有一说一,爱之深责之切。圕人堂社群,某种意义上属于公开场合。国家图书馆有不少成员在群里,他们看到或其他相关人员看到会不高兴的。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做点事情,确实是不容易的,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循序渐进”。我粗略了解一点情况。他们采取一些保护措施,背后是有原因的,比如他们需要“积极采用技术措施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我在高校图书馆,受到经费制约,多年来想法设法结合本校实际,推介各种各样免费资源与服务。一方面,积极开通“试用数字资源”,近年“试用数字资源”的种数及其估价已超过我们正式采购数字资源的种数及支出。这背后实际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比如尽可能开通用户想要用的,推荐的方式方法尽可能的让用户喜闻乐见,尽可能地不是单纯沾相关数据商的“便宜”(一经开通,积极宣传推广,积极反馈使用意见和建议,对于切实“有需求”“有条件”的推动其正式采购)。都说“卖的比买的精”,倘若一味想沾便宜并不好使。一方面是,积极宣传与推广优质公益性质资源与服务(数据库)。所在高校自2019年起,积极宣传与推广CADAL资源与服务。

    对于CADAL资源与服务,江苏省高校真的是“享福”了。曾有其它省份高校馆同行向我了解,我提供了相关帮助,但未能帮其“心想事成”。原因是其所在区域中心的服务没有江苏地区中心那么“给力”。由衷感谢CADAL江苏地区中心!“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简称 CADAL 由国家投资建设,作为教育部“211”重点工程,由浙江大学联合国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承担,项目负责人为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 。CADAL项目一期(2001-2006)完成100万册图书数字化,提供便捷的全球可访问的图书浏览服务。CADAL项目二期 (2007-2012)新增150万册图书数字化,构建了较完善的项目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设分布全国的服务网络,CADAL项 目从单纯的数据收集向技术与服务升级发展转变。2013年以后,CADAL项目进入运维保障期,继续在资源,服务,技术 ,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推进工作。CADAL资源量目前为272万册件。涉及多种文献类型,古籍、民国图书、民国期刊、当代图书、外文图书、满铁、地方志、侨批等。CADAL目前有125家共建单位,818共享单位(累计943家共建共享单位中,其中江苏高校95家,占10%。)。南京大学图书馆是CADAL江苏地区中心,负责CADAL项目在江苏省的合作共建、服务推广、技术支持、用户培训和服务保障。目前,江苏地区中心已协调推进省内96家高校图书馆加入CADAL项目共享海量数字资源,技术支持63家图书馆OPAC对接CADAL资源,方便读者发现和使用。“知领特色产品”数据库是CADAL平台上的一个重要特色数据库,它是由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特推出的公益服务,为 科技创新全流程工作提供精细化支撑。 2021年,CADAL 项目管理中心与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签约,开启战略合作, 将“知领特色产品”引入特藏库,通过CADAL平台向广大成员高校提供公益数据库服务。 更多内容,请点击使用帮助(FAQ)网址:CADAL使用帮助.https://cadal.edu.cn/index/showHelp 。 CADAL江苏地区中心所做的工作卓有成效,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确实可以从中切实受益。由衷点赞!CADAL资源与服务,可以说相当于数十个数据库,而且使用越来越方便。在普遍经费紧张情况下,是很有帮助的。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做的“知领特色产品”系列数据库(https://prod.ckcest.cn/),是有实用价值且持续更新的“特色数据库”。高校图书馆界前些年搞的各种特色数据库,大多数已用不起来了,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做的实用、易用。

    工作实践中遇到一些有所触动的事情。有用户对推送的某种免费资源与服务不满意,甚至反感,告知“低值没用的,他们用的是某平台的内容,有部分论文没有数据,能下载的很多也是论文的初稿,初稿阅读起来很不方便。”我明白其意思,且理解其心情。高值有用的资源与服务需要维护其自身权益,免费资源与服务提供方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以随心所欲”。种种原因,免费查重服务需求“旺盛”,各种各样的查重需求需要用到不同的产品与服务,尽可能保持安全距离,比如只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通常为科普性质的内容),用户用不用、怎么用由用户自己决定。

    对于“免费资源与服务”,或许需要多一些了解,多一份宽容。“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是马云在节目《赢在中国》说过颇有哲理的一句话,大意是免费是暂时的,之后你会为这个免费买单,而且这个代价是高昂的。一般来说,对于商业数字资源,免费是为了收费,商家免费的目的大致是:产品与服务宣传、获取客源、获取客户信息、抢占或者垄断市场、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情感营销达到目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阳光、空气这类“免费资源与服务”,其取用需要正确利用、适可而止,如果方式方法不当,得不偿失,后果自负。

   延伸阅读:

(1)图谋.关于免费资源与服务的思考.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32479.html

种种原因,免费资源与服务确实有不少。有的是合法的,有的不见得合法,有的叫“灰色的”。对于广大中小型图书馆,文献资源经费投入情况普遍不甚理想,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免费资源与服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或职业素养,包含遴选适合本校用户的免费资源与服务,并采用适当方式进行推介。

(2)图谋.关于免费数字资源的思考.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19319.html

人们对免费数字资源有需求,且或多或少存在误解。特此结合自身高校图书馆工作实践,稍作梳理。

(3)图谋.互联网公开访问资源推介.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67444.html

图谋按:本文辑录资源为国家图书馆网站链接的互联网公开访问资源,其中6种为国家图书馆建设,1种为人民出版社建设,1种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建设。

(4)武夷山.金色OA、绿色OA和黑色OA.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35448.html

Learned Publishing(学术出版)杂志于2017年2月7日在线发表了芬兰汉肯经济学院信息系统科学教授Bo-Christer Björk的文章,Gold, Green and Black Open Access(金色OA、绿色OA和黑色OA)。文章说,金色OA指整个期刊的文章都可免费获取;绿色OA指作者对手稿进行自存档处理后,存入机构知识库;黑色OA是较新的说法,指的是从学术社交网(如Mendeley、Research Gate、Academia.edu等)或非法提供学术论文全文的网站(典型的如俄罗斯的Sci-Hub)上可以免费下载大量本应交费浏览的学术文章。黑色OA还有另一种微妙的表现:文献需求方通过推特搜求特定文献,有时候,该文献的作者就直接全文推送了,有时候,某热心人在本单位图书馆下载了这篇文献,就全文上传了。最近三、四年,黑色OA的发展非常快,重要原因之一是,通过学术社交网提交文献全文PDF版本是很方便的,而向本单位的机构知识库上传全文,却得按照机构知识库平台的规矩去做,比如,要分别插入标题和文摘啊,图形和表格要放在另一个文档里啊,等等,很麻烦。学术社交网内传递的文献,通过谷歌搜索也可找到,对于读者是很方便的。文章“结论”部分的大意是说,总体而言,科研论文发表一年后,约有25%可从金色OA渠道获取,15-20%可从合法的绿色OA渠道获取。这两个渠道加起来接近全部论文的一半。另一半论文当中,多数可从非法的黑色OA渠道找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84067.html

上一篇:我心目中的圕人堂
下一篇:《图书馆论坛》2023年第4期“易本书”专题推介
收藏 IP: 61.132.1.*| 热度|

2 宁利中 刘进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